冉茂興
摘 要:數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主要構成。學生要想獲得專業(yè)發(fā)展,要想融入生活實際就要掌握必備的數學知識。在中職學校教育中,數學知識所展現的工具性就更突出了。所以,雖然在中職院校中學生已經沒有了普通高校那么重的學習壓力,但是,他們同樣會重視數學知識的學習。在中職院校中,實現高效的數學教育教學,同樣是學校教育教學的重點目標之一。本文中筆者就對如何實現中職數學教育的教學目標做出了闡述。
關鍵詞:中職;數學教育;實現;教學目標
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所受的教育更加“專業(yè)化”,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是中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點。但是,通過不斷地觀察我們可以發(fā)現,數學知識學習,其地位并沒有減弱。在中職院校的教育中,數學教育仍然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要組成,也同樣是備受學生重視的學科之一。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在筆者看來,這是因為數學知識具有基礎性與工具性特點,高效的數學教學是促使學生獲得專業(yè)發(fā)展的關鍵。那么,如何在中職院校中實現高效的數學教育呢?
一、讓學生學到“有用的數學”
“實用性”是中職院校中各學科教學的主要特點。在中職院校的數學教學中,實用性同樣是其主要特點,也是其進行教學設計的主要依據。由于學生所學的專業(yè)都不盡相同,各個專業(yè)所需要的數學知識的難度和深度也都不一樣,所以并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學習同樣的數學知識,相反大部分學生只需要學好跟自己專業(yè)方向相關的數學知識便可以了。以此為基礎,我們可以把中職的數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即基礎部分、實用部分和拓展部分。實用部分則應該和每個學生所學的專業(yè)有所結合,每個學生所學的專業(yè)不同,其需要的數學知識也就有所不同,中職教育側重于應用,所以我們可以按專業(yè)把數學知識劃分為不同的類型,例如針對金融專業(yè),就與統(tǒng)計學、概率學等學科聯系緊密;機械專業(yè)對幾何學有所側重;計算機專業(yè)則對算法的應用較多等等,把這些不同的數學知識與不同的專業(yè)聯系起來,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用處,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而拓展部分則是比較有難度的部分,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數學基礎,是針對那些學習努力,不僅僅是讀完中職就打算就業(yè)的那一部分學生,他們希望自己還能夠繼續(xù)深造,希望自己能夠上大學。所以這一部分的數學知識要重點針對這一部分學生進行教學。
二、教師明確教學重點
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著教育教學活動的效果。作為中職教育的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中等職業(yè)教育,側重的是培養(yǎng)職業(yè)型學生,即畢業(yè)后的學生絕大部分將直接走向各個行業(yè)的第一線,服務于第一線,是技能型人才。所以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時,不能僅僅是教學生如何計算證明、如何考試,而是應該結合學生所學的專業(yè)重點教會他們方法,即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其專業(yè)中遇到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明確教學目標,即數學知識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
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單一化的教學方法會令學生“厭煩”,“形式主義”的教學方法則會令學生感到“混亂”。所以,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多元化的選擇教學方法,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
(1)探究性教學。這種教學首先是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然后組織學生自主探索、發(fā)現規(guī)律逐步解決問題的教學過程。在探索過程中即使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也能夠加深對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能獲得廣泛的實踐經驗。盡管用時較多,但也有利于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
(2)差異性教學。由于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知識基礎、個性等方面的不同,所以對教學的要求也就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整體教學,即強調的是統(tǒng)一和齊步走,更要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對于學生的個別差異,教師在教學中要細心地觀察和鑒別,充分尊重和利用,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方法及興趣,從而有利于促進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開發(fā)。
(3)開放性教學。教師要多收集生活中及各專業(yè)中與數學知識方法相關的一些實例,用這些實例再結合數學教材讓學生們共同討論,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yōu)槠降鹊膮⑴c者。對于學生討論的結果教師要認真傾聽總結,重視每個學生提出的意見,并給予解答,讓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tǒng)的數學知識,并體驗到數學活動的樂趣,感受到數學不是閉塞的,而是開放的,從而學生就會越學越有勁,逐漸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四、把握教學細節(jié)
教學活動不是僅僅的由“教師的講”與“學生的學”構成的,教學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它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也會受到各個教學細節(jié)的影響。如何把握好教學細節(jié)呢?
(1)教師應該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對重、難點進行深刻的理解,并合理結合專業(yè)知識在數學課堂上能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活動。教師還要重視數學教材中設置的實踐性活動,讓學生親自討論并開展活動。
(2)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社會對專業(yè)的需求做詳細調查與了解,由于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態(tài)度、基礎知識等的不同,決定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差距很大。尤其在中職學校,很多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差,心理脆弱,自卑,甚至害怕數學,教師應該多與學生溝通并進行鼓勵,了解學生的數學知識認知規(guī)律以及心理變化,以便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
(3)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yè)需求,制訂出明確可行的教學目標,做出有針對性又切實可行的教學設計,只有充分了解社會對專業(yè)知識的實際需要,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實際需要,才能有更好的數學教學構思以及更新的教學模式,以保障數學課堂教學的實用性和實效性。
綜上所述,教師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替代的關鍵元素,教學活動中學生地位的提升與教師地位的提升并不矛盾。高效的學校教育教學來源于教師的“內在豐富”與專業(yè)能力提升。實踐中,作為一名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師,不僅要緊跟時代發(fā)展的要求,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地學習發(fā)展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從而改善自己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