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山西工商學院 基礎教學部,山西 太原 030001)
?
高師院校引領下的“同課異構”教研模式研究
——以“晉滬兩地,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為例
張帥
(山西工商學院 基礎教學部,山西 太原 030001)
摘要:服務地方基礎教育已經(jīng)成為高師院校發(fā)展的主要方向,高師院校科研專家參與下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規(guī)避了校本“同課異構”活動的弊端,在教研內容選擇中能夠突出教研的針對性,在教研展示過程中能夠彰顯教研的多樣性,在教研組織實施中能夠保持教研的持續(xù)性,在教研參與主體關系中能夠促進教研活動的互動性,在教研效果評估中能夠保障教研的真實性。
關鍵詞:高師院校;同課異構;教研
新課程改革不斷推動著教學改革的進程,而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需要教研改革為教師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提供指導和幫助?!巴n異構”教研形式是“2005年內地小語會明確提出的一種便于比較研究、便于取長補短的交流形式”[1]。這種建構、發(fā)展型的教研模式在教研改革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在實踐過程中,由于受到教師發(fā)展專業(yè)性、教研區(qū)域范圍限制等因素的影響,“同課異構”教研活動逐漸失去了其專業(yè)性和多元性等特點,在“同課異構”中流于“異構”形式、“教”和“研”分離等現(xiàn)象普遍存在。
1“晉滬兩地、同課異構”活動的緣起
圖1 高師院校引領下“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目標層次圖
“晉滬兩地,同課異構”跨區(qū)域教研活動依托于山西師范大學教科院承擔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農村骨干教師專業(yè)成長行動研究”。在與實驗學校的科研合作過程中,課題組將“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確定為研究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發(fā)展的途徑之一。為了提高“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效果,上海名師也參與其中,形成了“晉滬兩地”跨區(qū)域教研的新方式,打破了同校、同區(qū)域教研活動在視野與水平方面受限制的局面。通過三屆跨區(qū)域教研活動,目前已經(jīng)探索出一條高師院校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的新道路?!皶x滬兩地,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充分發(fā)揮了高師院校科研專家的優(yōu)勢,對參與教師實施行動研究,實現(xiàn)了教研目標由解決課堂教學問題向促進教師專業(yè)素質發(fā)展這一更高層次教研目標的轉變(模式見圖1)。
2“晉滬兩地、同課異構”教研模式的探索
2.1運作機理:展開跨區(qū)域、跨校合作
理論基礎?!昂献鹘虒W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tǒng)利用教學動態(tài)因素之間的合作性互助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yōu)樵u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盵2]“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即屬于教師之間合作教學的一種形式。教師為了改善學校教育實踐,以自愿、平等的方式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共同探討解決的辦法,從而形成的一種批判性互動關系?!盵3]“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為實現(xiàn)合作教學搭建了平臺,參與教師在異構的過程中相互觀摩、交流和反思,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
實踐基礎。2011至2013年期間,山西師范大學教科院在實驗學校舉辦了三屆“晉滬兩地、同課異構”教研活動,逐步探索出高??蒲袌F隊主導下的中學跨區(qū)域聯(lián)合教研的方式與路徑,逐步形成以“課堂教學”為核心、“校際共研,晉滬共進”的“同課異構”教研模式。在“教研中成長”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理念指導下,“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立足課堂、研究課堂、改進課堂、完善課堂”,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探討不同區(qū)域、不同學校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教學內容、不同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在“教學理念碰撞、課堂行為對話”中,探究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的有效性。
2.2活動模式:高師院??蒲匈Y源促進教研專業(yè)化發(fā)展
在高師院校科研專家參與下的教研活動將校本“同課異構”教研的三階段(教師備課→課堂展示→評課議課)擴展為五階段(調研→教研準備→教研實施→效果評價→行動研究),科研專家的參與使教研活動的各個階段形成了更緊密的關系,“教”和“研”在理論和科學實踐的過程中相結合,初步形成了高師院校引領下的“同課異構”教研模式的特性。
第一,充實教研前期準備,提高教研目標針對性。“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主題與內容將決定著調研活動的發(fā)展方向和預期成效,高師院校科研專家參與下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將會使得教研主題和內容更加有針對性。在同課異構活動中,專家團隊前期與各實驗學校進行聯(lián)系,通過聽評課、發(fā)放問卷、訪談等手段發(fā)現(xiàn),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各實驗學校圍繞課堂教學模式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嘗試,試圖解決新課程理念背景下“如何教”的問題,各種教學模式在課堂中應運而生,學校課堂變得熱鬧起來。但通過專家團隊的觀察與調研發(fā)現(xiàn),教師在課堂中的關注點過多關注于如何用好某種教學模式,而忽略了教學內容的本身即“教什么”的問題,課堂教學內容變得程序化,教師往往是根據(jù)固定的教學模式去思考教學內容,忽視了教學內容的本身。為了解決這類課堂教學問題,專家團隊與實驗學校進行了研討,最終確定了教研活動的主題為“教什么——教學內容的理性選擇與確定”。通過前期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就會更具有方向性和針對性,為實現(xiàn)“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礎。
第二,規(guī)避課例展示趨同化,確保教研活動多元性?!巴n異構”教研活動旨在推動不同教師對于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建構,探索教學有效性和多元性的途徑。為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和效率,增加教師教學觀念和設計思路的碰撞機會,在教研活動前期準備階段,所有參與教師要將備課材料、教學設計等材料匯總,通過高師院??蒲袑<遗c學校教研室的協(xié)商,篩選在教學目標、內容、方法等方面具備代表性的教師進行課例展示,避免教研活動中教師展示的重復性,提高教研活動的多元性。在“晉滬兩地,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中,科研專家通過分析匯總參與教師的教學資料、設計思路等材料了解教師的異構思路,篩選出符合活動主題的教學設計,從而確定“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參與教師,這就避免出現(xiàn)了“同課同構”等現(xiàn)象,規(guī)避了教研活動的無效性,讓更多有特點、有效果的異構課堂呈現(xiàn)在教研活動中,讓參與教師從多元化的異構課堂中解放教學思路,吸取和學習教學經(jīng)驗。
圖2 高師院校引領下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發(fā)展途徑圖
第三,豐富教研活動過程,延展教研活動持續(xù)性?!巴n異構”教研活動開展的目的是為了探索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方法和途徑,提供互相觀摩、取長補短的平臺,從而實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但各學校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普遍缺乏延續(xù)性,而在高師院校引領下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能夠讓教研活動的范圍延展,增強教研的持續(xù)性。在“晉滬兩地,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中,采用行動研究方法,以教研活動為抓手,在“同課異構”的基礎上繼續(xù)對部分教師實施研究,從而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讓教師在教研活動中成長。在高師院??蒲袑<业囊I下,“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過程逐漸豐富起來,通過“同課異構”教研平臺,形成了有效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途徑(如圖2所示),真正實現(xiàn)了教研活動的最終目的,即提高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
第四,轉變教研單向聯(lián)系,增加教研活動互動性。從“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參與者角度分析,校本類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基本上是按照單向線性發(fā)展的方向展開,即組織實施者(教研室)→活動參與者(教師),而在高師院校科研專家的參與下,參與者之間的單一線性過程就轉變?yōu)殡p向互動式的過程(參與者關系模式見圖3),即組織實施者(教研室、高師專家團隊)、 教研參與者(教師)、高師專家團隊。從整個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過程來看,高師院??蒲袑<覉F隊的參與將會使整個“同課異構”的環(huán)節(jié)延展,并且會讓同課異構活動各個環(huán)節(jié)從過去單一線性發(fā)展模式衍生為雙向互動模式,從而提高“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有效性。
圖3 高師院校引領下的雙向互動式“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參與者關系圖
第五,客觀評估教研效果,體現(xiàn)教研活動的真實性。在校本類的教研活動中,由于教研參與者局限于本校教師,從而導致教研活動往往不能形成有效互動,反映真實課堂教學的問題,特別是在研討反思階段中,教師不愿意評論其他教師的教學水平,造成教研活動的“一言堂”,往往是以教研室負責人的總結性發(fā)言結束教研活動,并沒有實現(xiàn)“同課異構”后的反思與借鑒。而高師院??蒲袑<业慕槿耄梢詾椤巴n異構”教研活動提供客觀評價標準,為參與教師提供反饋性意見和建議,為每位教師的課例展示提供真實的客觀評價。在教研活動中,科研專家代替學校教研室發(fā)揮教研效果評價的作用。在反思研討現(xiàn)場,教師在參與過程中現(xiàn)場向專家提問求解,從而形成了良好的研討氛圍,在高師院校專家的參與下,教研活動能夠真正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3高師院校引領下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開展的保障
3.1科研專家型團隊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
科研專家的參與和引領是“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深入開展的重要保障。為此,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專家團隊來引領跨區(qū)域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跨區(qū)域“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舉辦需要有明確的主題,然而要把這些主題始終保持、貫徹在“同課異構”的具體教研活動過程中,這對于一線的教師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有科研專家的引領和指導。高師院??蒲袑<疫€可以為教研活動聯(lián)系到各學科的教學名師資源,在“晉滬兩地,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中,為了提高教研活動質量,開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視野和教學思路,積極邀請上海名師共同參與教研活動,將山西和上海兩地的骨干教師引入到同一個平臺,聯(lián)手開展跨區(qū)域“同課異構”活動,豐富了教研活動。
3.2地方教育部門、學校提供支持和保障
要提高地方學校的教研水平,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除了要有高師院??蒲袑<业能浖С滞?,還特別需要地方教育部門、學校的硬件支持。在三屆“晉滬兩地,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中,承辦地所在政府、教育部門、學校都在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同時,地方教育部門以此為契機與高校、名師團隊建立了長期聯(lián)系,形成了名師工作坊、教師培訓等機制,通過多元化途徑推動了當?shù)鼗A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宋曉夢.“合議孺子文業(yè) 分享教學新源”——第八屆內地、港、澳、臺小學語文觀摩研討會紀實[N].光明日報,2010-01-20(10).
[2] 鐘啟泉.“優(yōu)化教材”——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標尺[J].上海教育科研,2008(1):7-9.
[3] 韋茂榮.現(xiàn)代教學模式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
(責任校對晏小敏)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4.032
收稿日期:20150916
基金項目: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0YJC880175)
作者簡介:張帥(1988-),男,山西太原人,助教,碩士,主要從事課程與教學論(英語)研究。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5884(2016)04-0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