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曉
摘 要:課堂教學是否達到高效的成敗取決于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傳統的學生被動接受、機械記憶、重復練習、強化儲備的教學過程,因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思維與自主體驗,注定了教學的低效。本文就如何打造高效數學課堂教學做一下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高效課堂
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為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曙光。新課改倡導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提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不斷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使數學課堂成提高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的主要陣地。那么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該如何進行呢?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思考。
一、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與參與意識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數學現象的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
由于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及個性特征的不同,認識主體對于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顯差異,由此所建構的認知結構必然是多元化的、個性化的和不盡完善的。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積極評價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學生才會在此環(huán)境中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征。對于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解決問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對學生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改正,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2.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人人都要動腦、動口、動手
在新課改下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師轉變教學思想,擺正自己位置,還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揚教學民主,處理好師生間主導與主體的關系,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腦、動口、動手的機會。在講“兩位數的乘法”這一課時,我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抓住了知識的生長點,通過啟發(fā)、引導,讓學生發(fā)現問題,得出結論。如:學生在以前學習“一位數乘法”這一課時,已經明白了用第二個因數分別與第一個因數各個位上的數字相乘的算理。針對這一情況,先讓同學們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溫故知新,并讓他們口述算理。再引導學生用多種算法計算兩位數的乘法,從多種算法中啟發(fā)學生用筆算,從而使學生感悟到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滲透了思想教育,達到了促使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目的。
3.讓學生主動探尋知識規(guī)律,悟出道理,得出結論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教學過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識形成的規(guī)律之上,讓學生通過對新知識的感知—概括—應用去發(fā)現、掌握規(guī)律。這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又是發(fā)展能力的過程。新課改下教材教學中也正是體現了這點。比如,在上“長方形、正方形周長”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摸一摸、描一描體會周長是求各邊長度的總和。然后啟發(fā)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從長方形的特征入手照尋求長方形周長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多種算法,得出結論。在教學中我抓住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運用小組討論、口述過程、直觀演示等教學手段,達到了讓學生主動探尋知識規(guī)律的目的。
二、貼近實際生活的教學方法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手段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從學生的身邊提取學習材料,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學會從身邊找數學,發(fā)現數學問題。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到處存在數學思想,關鍵是教師要善于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捕捉“生活現象”,采擷生活數學實例,為課堂教學服務。一個有趣又貼近生活的問題,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小學數學三年級的教材中,應用題中出現最多的是修路問題,很直觀,學生也容易理解。
三、探究式學習是新課改下高效課堂的新理念
有這樣一道題:客車與貨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對開,6小時后在途中相遇,相遇后兩車按原來的速度和方向行駛,又過4小時,客到達乙地而貨車離甲地還有200千米,求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這一道題提出后,同學們思考了幾分鐘。一個同學把手舉了一下隨即又縮了回去,問其原因,他怯生生地說:“這道題的答案是不是600千米?”問他怎么知道的,他說:“我用200×3……”又問他怎么想的,他說:“憑畫圖猜出來的?!庇诌^了一會兒,又有一個同學舉起了手,站起來說:“客車與貨車從兩地同時相向而行,6小時相遇,兩車的路程和是全程,相遇后又同時相背而行,經過4小時兩車行的路程和比全程少200千米。從時間上分析,全程可分為三份,4小時兩車行的路程和為兩份,200千米就是一份,所以用200×3=600千米完全正確。”還有一同學回答說:老師,我是這樣想的,如果把兩車相向行駛看成是一單向行駛的汽車,其速度為兩車速度和,那么這道題可變成:“一輛汽車從甲地駛向乙地用了6小時,到達后立即以原速返回,4小時后離甲地還有200千米,甲乙地相距多少千米?答案是:200÷(6-4)×6=600千米?!睆囊陨贤瑢W們的猜想、分析和歸納方法來看,是教師原先也未曾想到的。通過探究學習,同學們開闊了視野,活躍了課堂氣氛,品嘗了勝利的喜悅,堅定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總之,打造高效數學課堂離不開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同步配合,教師應嘗試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著力調動學生投身課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整體推進課堂,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曾榮剛.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方法分析[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2013(08)
[2]王開艷.淺析小學數學如何借助興趣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構建高效課堂[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23)
[3]陸美玲.淺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