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珍
摘 要: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這門學科相對比較枯燥。教師要教好這門學科,就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和時間。立足于素質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根據小學生的特點,開展游戲教學,會使小學數學的趣味性進一步提高。本文根據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對小學課堂中如何開展游戲教學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游戲數學;趣味性;提高;策略
數學課具有較強的邏輯性,上課比較枯燥,使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聽講,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厭倦情緒。而如何才能提高數學的魅力,提高數學課的趣味性呢?這是小學數學教師應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教師,應努力提高教學的趣味性,打造一個高效的數學課堂,使課堂洋溢出無窮的魅力和趣味。
一、在小學數學中游戲教學法的作用
1.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充分立足于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guī)律,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課堂上能保持長久的注意力。由于數學學習比較枯燥,因此對知識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對于這一因素,教師應充分考慮。在數學教學中引入游戲,即與小學生活潑、愛動的特點相結合,又能使小學生保持恒久的注意力,使他們能對知識進行輕松的記憶和理解。這樣在提高數學教學效果的同時,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對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和意識進行培養(yǎng)
在小學數學中引入游戲法,能對小學生團結協作意識進行培養(yǎng)。游戲的完成需要幾個人共同進行。同時,需要協調合作、密切配合。在教學中引入游戲,需要小學生積極參與。游戲的過程,能對小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對小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終生學習能力大有裨益。
二、開展小學數學游戲教學的策略
1.運用游戲,激發(fā)小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的特點是喜歡各種游戲,而數學學習又相對枯燥,不能真正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無法進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所以,將游戲教學引入到數學學習中,可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例如,在對人民幣這部分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可引入這樣的游戲內容,給出一件物品,并將其價格范圍給出,讓學生猜其價格,看誰能對物品的價格又快又準的猜出。而教師在猜的過程中,也要給予學生適當的提示。諸如此類的小游戲簡單易行,不單單能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同時還能使課堂氣氛更加的活躍,幫助小學生對人民幣等相關知識的掌握和認識。
2.設計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富有趣味性
在一堂課的開始,良好的導入法,能使課堂充滿趣味。但僅僅依靠別致巧妙的導入,還不能使課堂充滿活力和生機。教師還應在探究新知識的基礎上,讓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妙趣橫生,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整個一堂課中都能集中注意力。如在小學數學四年級課堂上“文具店”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對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設計,讓學生對顧客和售貨員等不同的角色進行扮演。而同學們惟妙惟肖的表演,會使課堂氣氛異常的活躍。為了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教師應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際操作活動。學生通過彼此間的配合,會使感知效果進一步提高,為從感性知識到理性知識的轉化和上升夯實基礎,進而使數學課堂由枯燥變動的妙趣橫生。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前奏是導入,而鞏固和發(fā)展課堂趣味性則是課堂練習。若要將這種趣味性推向高潮,就需要教師對一些具有新奇刺激性的練習活動進行設計。例如,在教學“測量”一課時,為了加強鞏固練習,教師可設計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量一量,找一找,給每一名學生發(fā)一張小紙條,帶有各種顏色,然學生動手量一量自己的身長,以及身體各個部位的長度。通過這樣的游戲活動,幫助小學生認識厘米的概念。為今后的關于測量的學習夯實基礎。
3.通過小組形式開展游戲活動,培養(yǎng)團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游戲教學必須要眾多的學生參與,才能順利進行。所以,在對游戲教學進行設計的時候,教師應有意識的對學生的團結合作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對游戲的設計,不僅需要小組內部成員的彼此協作,還需要組和組之間的密切配合,還能才能很好的完成游戲的全部過程。通過組和組之間的競爭,對學生的合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教學時,可分組開展游戲,將學生親自動手拼剪的四邊形,先轉化為學習過的圖形,再進行計算。通過這個過程,對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而對于小學生而言,通過開展游戲教學,對其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非常關鍵。教師可通過開展游戲,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訓練,并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例如,通過小組方式,讓學生進行拼圖,完成拼圖后在進行數字的求和,這樣不但能加強小學生間的團結協作能力,還會進一步增強其計算機能力,進而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
4.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的首要任務。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正是憑借其趣味性的優(yōu)勢,動靜結合、寓教于樂,從無聲到有聲,使學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將學生引領到知識的情境中,自然而然的進入到一種高度集中的學習狀態(tài)中。利用生動而真實的畫面,將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出來,進而使學習效果得到大幅提升。例如,在《圖形的認識》這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運用多媒體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在《20以內的減法》,學生除了用小棒數一數,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對小貓釣魚、小鳥安家、小狗分骨頭等優(yōu)美的動畫卡通片進行設計,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了20以內的數的計算,使練習的效果事半功倍。
將游戲引入到小學數學課堂上,對于提高數學的趣味性非常重要,但由此對教師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為學生設計出更多有益的數學游戲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1]王曉磊.小學數學的素質教育淺析[J].科技致富向導2014年14期
[2]謝在萬.小學數學教育的問題和措施探究[J].教師2014年27期
[3]張新蘭.小學數學教育發(fā)展現狀與改革[J].吉林教育2014年28期
[4]曲西巴姆.淺談小學數學教育的生活化策略[J].高考(綜合版)2014年12期
[5]儲冬生.為數學教育“打開一扇窗”[J].江蘇教育2014年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