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
摘 要: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引導他們學會學習,積極主動探究,促進自身發(fā)展,發(fā)揮主體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教學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121-01
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真正統(tǒng)一起來,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然而,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優(yōu)化.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和發(fā)展,就必須對課堂教學結構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筆者認為,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方面,為此結合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談一點體會。
一、實施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
新課程改革的一大重要舉措就是強調探究性學習,并在教材中設計了大量探究活動。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探究學習是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他們從學科或生活的問題或學習任務出發(fā),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經(jīng)歷探索過程,獲得理智的情感體驗.積累知識和方法的學習方式。
探究學習也不能不分時間、場合絕對地套用。如有些學習本身并無探究必要卻要去探究.往往會導致淺層化和庸俗化。以聽講、記憶、模仿、練習等為特征的陳述性知識根本不需要學生花時間去探究,完全可以通過接受式學習.使學生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盡可能多的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探究性學習特別注重引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大膽發(fā)散、求異、嘗試、親歷運用知識、獲取理智、解決問題的過程.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同時,也不能舍本逐末.注重過程并不是不要結果,還必須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學會采集、分析、處理信息,從而得出結論、實現(xiàn)問題的解決,并把這種結果與前人的經(jīng)驗進行比照,從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提高探究能力。這樣才能達到探究性學習的最終目的。
二、實施合作學習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習
《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對教學的要求明確提出:“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社會現(xiàn)實與自我成長的問題,通過調查、討論、訪問等活動,在合作和分享中豐富、擴展自己的經(jīng)驗,不斷激發(fā)道德學習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長的需求?!彼^合作學習,是指依學生的能力、性別等因素,通過同學間和師生間的互動、互助、討論交流、溝通等,以提高個人學習效果、并達到團體學習目標的教學過程。
合作學習要把學生分組,定好組長,明確共同的任務和個人承擔的職責,每個學生都要闡述自己的見解,小組中輪流發(fā)言,并與其它小組交流。合作學習的主要目的是加強生生間的交流與互動,也必須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要從講臺走到學生中間,巡視各組的合作情況,參與討論,充當學生學習的合作者,仔細觀察,并及時表揚善于運用交流方式的小組,以提高學習交流的實效性。合作學習結束以后,教師展示結果,進行全班交流,讓學生反饋合作學習的信息,據(jù)此進行有效指導。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人與小組之間,小組之間的互相交往、溝通、競爭,使學生積極參與,不流于形式。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團隊精神。從教學內容來看,合作學習并不是每節(jié)課甚至是每個議題都需要的。通過合作學習,可彌補教學中難以面向全體學生的不足。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通過表達自己的觀點,傾聽他人的意見,達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另外,合作學習應和獨立思考結合起來,合理運用,不厚此薄彼。準備階段應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在此基礎上開展合作學習,發(fā)言才會有針對性,對問題不理解的學生才會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有了合作學習前的獨立思考過程,言者會有話說,聽者會用心聽。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學會合作交流、善于傾聽團隊意見,也要保證他們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在交流傾聽和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學會學習。合作學習是對傳統(tǒng)教學組織形式的一種突破。教師應轉變角色,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合作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實施自主學習的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記錄在紙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腳印,我們也許能看到他走過的路徑,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了什么東西,就必須用我們的眼睛。¨德國哲學家叔本華的話道出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活生生的、有意識的人,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因此,教師要讓每一位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思考、靈感等參與課堂教學,讓他們先看、先想、先說、先練,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更多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的教師錯誤地認為,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自主性越強、教師講得越少越體現(xiàn)新課程的精神,以免有“滿堂灌”的嫌疑。在自主學習前,教師應首先給學生創(chuàng)設必要的問題情境和氛圍,引導他們把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社會現(xiàn)象及生活內容帶人課堂,寫人自己的答卷;幫助他們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質疑、學會批判、敢于挑教師的毛病,敢于提出不同的見解和觀點,丟棄以往依葫蘆畫瓢般地墨守成規(guī),去收獲思維放飛后的創(chuàng)造與喜悅,從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教學理念。用新的教育觀來培養(yǎng)和指導學生,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要以不同的教學風格不斷地給學生以新鮮感,同時以教學風度和魅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亢奮點,使他們自覺地去做學習的主人,以積極的情緒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實施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教學方式,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又能使師生在互助中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去歸納和總結,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新課程標準創(chuàng)造了較大的拓展空間,教師應在實踐中充分發(fā)揮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構建新課程標準下充滿朝氣的教學課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