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婧 韋澤
【摘要】黨報具有政治觀教育、道德觀教育、價值觀教育等功能。在新媒體時代,黨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雖然受到一定的消極影響,但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未有削減。只要增強責任意識、貼近人民群眾、利用新技術,黨報就能夠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關鍵詞】黨報;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時代
黨報從誕生開始,就承擔起引導新聞輿論、培養(yǎng)社會意識的功能和責任,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黨報的應有之義。新媒體時代對黨報的傳播方式、功能發(fā)揮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其對黨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有什么影響?黨報在新媒體時代如何更好地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究這些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1]
一、黨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黨報的政治觀教育功能?!罢斡^是人們對國家的政治關系、政治活動的根本觀點?!盵2]在我國,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等通常先由黨報刊登出來,并向受眾傳達一定的政治立場、政治態(tài)度,幫助人們提高思想政治素質,打牢共同的思想基礎,使人們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更好地理解和執(zhí)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治路線、方針、政策。
(二)黨報的道德觀教育功能。道德觀與世界觀、人生觀緊密相連、相輔相成,是對道德現(xiàn)象和道德關系的整體認識和基本看法。營造和諧的輿論環(huán)境,培育文明的道德風尚是黨報的責任。黨報通過新聞報道、社論等形式,對受眾進行職業(yè)道德教育、社會公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及共產主義道德教育,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道德水平不斷提高。
(三)黨報的價值觀教育功能。價值觀是人們基于生存和發(fā)展的需要,對事物價值的根本看法,是關于如何區(qū)分好壞、善惡、是否符合意愿等的總體觀念,是關于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的基本原則。[3]報紙通過報道什么,不報道什么;褒揚什么,貶抑什么等,傳遞社會的價值取向、價值體認和價值追求。黨報因其與政黨的天然聯(lián)系,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及意義發(fā)出最權威的解釋,并一直致力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文化條件,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
二、新媒體時代黨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的必要性
(一)黨報是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載體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總是通過一定的載體來實現(xiàn)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通過報紙、期刊、書籍、廣播、電視、網絡等大眾傳播媒體,傳遞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讓受眾在接受社會信息的同時,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公眾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目的,它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大眾傳播媒體中,報紙是較早出現(xiàn)的大眾傳媒,“是以刊登新聞和時事評論為主的、向公眾發(fā)行的散頁連續(xù)出版物,通常有固定的名稱和刊期?!盵4]馬克思指出:“報刊按其使命來說,是社會的捍衛(wèi)者,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無處不在的耳目,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萬應的喉舌?!盵5]黨報從其誕生開始,就承載著宣傳教育的功能。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互聯(lián)網對傳統(tǒng)新聞載體形成了一定的沖擊勢頭,不過“報紙媒體對中國新聞議程設置的影響仍然居支配地位”,[6]黨報依然是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的重要平臺,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載體。
(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媒體時代黨報的重要功能。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報紙的宣傳教育功能。毛澤東曾強調“報紙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黨的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工作任務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廣泛地同群眾見面。”[7]鄧小平提出要使我們黨的報刊成為全國安定團結的思想上的中心。在新媒體時代,我們應“推動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fā)展”,“堅持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優(yōu)勢互補、一體發(fā)展,”[8]充分發(fā)揮黨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新媒體時代黨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的現(xiàn)實困境
報紙是歷史悠久的大眾傳媒,在眾多新媒體的影響下,其教育功能的發(fā)揮受到一定影響。在新媒體時代,黨報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存在著一定的不利因素。
一方面,時效性限制了受眾范圍,削弱了黨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在多媒體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公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網站或手機的APP應用隨時可以向受眾推送信息,甚至讓你想不了解都難。而微博、微信的使用,則讓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新聞發(fā)布者,越來越多新聞事件的第一發(fā)布者并非任何新聞媒體,而是親歷事件的當事人。新技術的運用,讓新媒體發(fā)布新聞的時效性得到了最大化的發(fā)揮。而相應的,紙媒的時效性則大打折扣,受傳播手段的制約,報紙在新聞時效性上遠不如網絡媒體,由此帶來受眾的流失。而已經通過網絡、手機等其他渠道獲取新聞信息的讀者,很少將報紙上相同的信息再閱讀一遍。此外,黨報在發(fā)行范圍上與其他報紙媒體相比,往往集中在機關黨政部門,讀者多為領導干部或高校教師等。作為報紙家庭中的一員,黨報也因受眾數(shù)量的相對減少,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
另一方面,報道類型限制了黨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在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受眾往往更傾向于接受短小簡潔的信息?,F(xiàn)代人的閱讀習慣多是知道“是什么”,而不太深究“為什么”。豆腐塊式的短消息受到人們的青睞,長篇的深度報道則較少人問津。報紙媒體刊登的新聞類型主要包括消息和通訊,長篇的通訊類報道占據(jù)了報紙的半壁江山,報紙的受眾可能不愿意花或是花很少的時間閱讀通訊,導致這些新聞報道很難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相較于其他類型的報紙,黨報的新聞報道具有嚴肅性、政治性等特點,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及新聞事件的解讀具有很強的權威性。與晚報等相比,黨報對于受眾的吸引力相對較弱,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黨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揮。
四、新媒體時代黨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fā)揮的路徑
(一)增強責任意識,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黨報在傳播信息的同時,還承擔著新聞執(zhí)政的功能,必須樹立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等職責意識。一直以來,黨報在傳播政治信息、增進政治說服、加強輿論監(jiān)督、設置政治議程、促進政治溝通等方面發(fā)揮了重要而獨特的作用。相較于其他類型的報紙,黨報在對黨的思想路線的大力宣傳、對國家政策的宣傳解讀、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輿論引導、對突發(fā)事件和重大社會問題的及時報道等方面也有其特殊的優(yōu)勢。在新媒體時代,輿論空間多元化,社會思潮多變化,加之各種信息獲取渠道豐富且混雜,“碎片化”甚至是“謠言化”信息充斥著人們的耳目。再加上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fā)展,社會的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樣化,人們的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日益增強,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難以整齊劃一。黨報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和環(huán)境雖然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但仍要堅持自身的特殊性,利用自己豐富的政治信息資源,奠定自己在媒介中無可動搖的地位,在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中保持一片凈土,守住一塊高地。
(二)貼近人民群眾,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長期以來,黨報肩負著宣傳黨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等任務,國家的大政方針往往先通過黨報向公眾傳遞。“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觀的實際的事物相聯(lián)系,如果沒有客觀存在的需要,如果不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東西,即使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也是不起作用的?!盵9]黨報只有貼近群眾,關注群眾的利益訴求,才能提高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新媒體時代之新,不僅體現(xiàn)在傳媒技術的革新,而且體現(xiàn)在受眾也與以往有了很大不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公民素質不斷提高,對于政治參與的熱情比傳統(tǒng)媒體時代高出許多。這種參與也不同于傳統(tǒng)媒體時代以被動接受為主,而是希望更多地去表達自己對于國情、時政的理解。因而在新媒體時代,黨報要使讀者接受其傳遞的信息,內化為受眾的思想、外化為他們的行為,就要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貼近人民群眾,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人民群眾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將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相結合,把滿足需求同提高素養(yǎng)相結合,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三)利用新技術,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新媒體時代為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技術保障,黨報作為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以及最重要的輿論導向者,應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拓展創(chuàng)新黨報的傳播方式,積極地將自己的產品延伸到新媒體上去,打造具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位一體的閱讀方式。新媒體時代改變了讀者獲取信息的習慣,低頭族日益壯大,尤其對年輕一代來講,他們已經養(yǎng)成了從網絡中獲取信息的習慣。明者因時而變,黨報利用新媒體時代的技術,做到理念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新,才能打開工作新局面,第一時間站在輿論前沿,使報道內容落細、落小、落實,擔負著引導主流輿論的職責,更好地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譬如利用微博等發(fā)布報紙的內容,其生動簡潔的文字描述,比較容易引起讀者深入閱讀的興趣。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對黨報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一定的不利影響,但也為黨報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等提供了條件。黨報順應時代潮流,積極與新媒體融合,能夠更好地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一些學者對黨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新媒體時代對黨報的影響等做了有益的探索,譬如李增輝、李曉榮的《黨報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角色分析》(《東北師大學報》2009年第6期),陸??盏摹缎旅襟w時代黨報的品牌傳播之道》(《東南傳播》2014年第3期),周元、王勇的《新媒體時代黨報發(fā)展困境及應對策略》(《中國報業(yè)》2014年10月下)等。但在新媒體時代視角下,探討黨報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成果似不多見。
[2]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82頁.
[3]楊耕.價值、價值觀與核心價值觀[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1),18頁.
[4]王宇.大眾媒介導論[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3.35頁.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75頁.
[6]熊蕾.報還是不報?——近30年中國媒體新聞價值觀的變遷.潘維,廉思主編.中國社會價值觀變遷30年(1978~2008)[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327頁.
[7]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8頁.
[8]光明網.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強調共同為改革想招 一起為改革發(fā)力.http://culture.gmw.cn/newspaper/2014-08/20/content_100110341.htm.
[9]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頁.
基金項目:安徽醫(yī)科大學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建設基金(201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