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旦卓嘎
【摘 要】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給人們帶來了快捷和方便的同時,也給青少年成長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中小學生尚處于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關鍵階段,他們許多認識還比較幼稚,面對各種不良網站不懂鑒別,面對生活中的許多不良現(xiàn)象不知所措。
【關鍵詞】德育教育;信息技術教學;滲透
一、當今德育的發(fā)展要求
德育簡而言之就是培養(yǎng)的人的品德的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tǒng)的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化為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德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促進個體健康成長,在共性的道德品格規(guī)范基礎上形成個性品格的重要過程。
二、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要求:“教育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信息技術相關的文化、倫理和社會等問題,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毙畔⒓夹g課以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為根本目的。這就要求信息技術課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技能,形成個性化發(fā)展,還要讓學生明確信息社會公民的義務和權利、倫理和法規(guī),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責任感和價值觀。
三、德育與信息技術整合的優(yōu)勢
1.信息技術有助于德育內容的豐富。信息技術可用來更新德育內容,即給德育增添富于時代性、現(xiàn)實感的東西。要想給學生一些富有時代性的德育內容,傳統(tǒng)的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要求,而信息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因其具有資源共享性、即時性等優(yōu)點,使得短期內給德育注入新的內容成為現(xiàn)實。如教師在進行德育時,在完成大綱規(guī)定的任務后,可以通過網絡向學生展示近期重要的國際國內大事,增強學生的政治敏感性,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良品德。
2.運用信息技術拓展德育的育人模式與手段。信息技術介入德育以后,德育內容的呈現(xiàn)方式變得豐富多彩,投影儀投影、放映視頻教材等漸漸成為教師喜歡的方式。也有很多德育方法可選用,如陶冶法、示范法等。信息技術可幫助教師組織和管理各類活動,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信息技術創(chuàng)造了一個寬松、愉快的德育環(huán)境,德育活動可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開展,網絡技術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師生交流變得平等,學生可以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去搜集自己想要的知識,尋找自己遇到的問題,達到自主教育的目的。同時,網絡的心理輔導交流可以避免暴露自己的身份,保留自己的隱私,可以大膽地吐露內心的感受,師生能夠單獨交流,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
3.運用信息技術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F(xiàn)在的中學生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普遍表現(xiàn)為學習上怕艱苦,自主學習能力低下,在學科教育中,我們信息技術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學科學生喜歡學、求知欲強的優(yōu)勢,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各種各樣的主題,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采用任務驅動法教學,有意識開展讓學生自學、主動探索去獲取知識,讓他們亨受通過自大的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4.有效利用學生信息技術特長引導特殊學生。對一些有計算機基礎,動手能力強,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由于找不到施展才能的機會繼而轉向破壞計算機設備甚至搞垮計算機網絡的學生,這樣的學生就成了老師心中的“搗蛋鬼”,然而,如果能夠適度引導,也可以將他們的這些“缺點”轉化為優(yōu)點。我們可以把他們組織起來,進行培訓,讓他們參與到管理、維護機房設備和教室信息設備的工作中去,使他們成為信息技術教師的好幫手。要組建好隊伍,定期組織培訓,定期組織考核,對他們所負責的設備完好情況,設備的擺放與衛(wèi)生進行評價。這樣這些小管理員既能發(fā)揮所學的知識,又能減輕信息技術教師的工作量,還可以組織他們參加各級各類的網頁設計與動畫制作比賽,最終發(fā)揮他們的特長。
5運用信息技術陶冶學生良好的情感觀。信息技術教師要從根本上吃透教材,能夠利用教材建構適合課堂教學的教育素材,并以此為契機注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6. 運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信息意識。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網絡了。但隨之而來的卻是網絡游戲和網絡不良信息對青少年的危害也越來越大,如何控制孩子上網成了家長們所面臨的挑戰(zhàn)。
總言之,信息技術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切入點比比皆是,關鍵是教師要以德育為己任,善于發(fā)現(xiàn)并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這些有人因素,取材合適,用材得當,善于發(fā)現(xiàn),有目的、有計劃地寓德育于教學之中,達到教學與育人的雙重功效。教師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做“無聲的老師”,為學生樹立“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的典范,同時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端莊、實事求是,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陶冶、教化。用自己的博愛之心、無私之情、容人之量,實現(xiàn)對學生的思想、行動的實際教育,耳濡目染,讓學生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相信信息技術學科會在教育這塊沃土上遍開德育之花,完成新時代賦予每一個教師的使命,為素質教育的推進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李偉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探索 廣東教育2003,(1)
2.張穎.信息科技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2).
3.吳剛.信息技術教學呼喚道德教育[J].中國電化教育,2001(4).
4.胡成廣.網絡德育研究[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