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斌
摘 要:中職“機械基礎”課程在中職工程技術類專業(yè)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對機械技術中有關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是課程的重點。學生初步掌握機械的使用等基礎技能后,才能進行更深入的學習與訓練。而如何針對課程開展有效教學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本文就中職“機械基礎”的教學進行一系列探究。
關鍵詞:中職;機械基礎;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實行,教學中對效率的要求越來越高,做好課程的高效教學對中職學生技術培訓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皺C械基礎”屬于比較枯燥的課程,中職學校在此課程的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求高效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
一、“機械基礎”教學現(xiàn)狀
1.教學理念落后,學生缺乏主動性。受我國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許多教師仍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缺乏師生互動,課堂效率低。以講授知識為主的舊式教學,在“機械基礎”課程教學中逐漸失去優(yōu)勢。該課程涉及的概念、理論多,知識面廣泛,難以梳理記憶。在課堂上教師單方面地講述知識,缺乏對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了解,導致學生成為課堂中的“外人”,課堂效率非常低。
3.忽視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性。目前中職教育仍然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實踐操作是對理論知識的實踐、鞏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提高了操作能力,能提前適應以后的工作狀態(tài)。
二、中職“機械基礎”教學方案
1.采用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教學中關鍵的一步,需要教師在課前采用一些教學工具,設置懸念。例如,在學習“變速機構”一節(jié)內(nèi)容時,教師便可進行如下的懸念引入:駕駛員在駕駛汽車時,僅通過一根撥桿便能改變汽車的行駛速度與方向。為什么用這小小的撥桿便能達到這些效果?汽車如何實現(xiàn)有多種檔位以及變換擋位呢?隨著一系列貼近生活的提問,便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上課時注意力便會高度集中。
2.增強師生互動,靈活教學。教師應抓住本校學生的特點,結合學校實際條件,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并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增強師生互動,讓教學氛圍變得輕松、活躍,富有趣味性,以達到高效教學。
(1)利用模型進行教學?!皺C械基礎”課程中涉及最多的便是機械構造。每當學習到一個新的機構時,教師便引入對應機構的模型,通過模型精致、逼真的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通過對模型的觀察自然會激發(fā)求知欲。如此一來,在隨后的教學中便會更加輕松、高效。
(2)引入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教師可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有聲有色的教學環(huán)境。一方面,課件、視頻等教學工具不僅利于教師表達,也利于學生接受。另一方面,通過計算機可從網(wǎng)上搜集相關的動畫演示等,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3)設置課堂討論。課堂討論是一種激發(fā)興趣、鞏固知識、互相學習的手段。在教學前、教學中或教學后都可以運用。例如,在教學完理論知識后,可從以下問題進行啟發(fā):機構的急回特性什么時候體現(xiàn)?該特性在實際生活中有何作用?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出自己的答案,教師再給予指正。
3.完善評價機制。評價在教學中有重要的作用,對課堂管理、高效教學有重大意義。結合學生的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及心理需求等進行多方位評價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能夠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讓其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在課堂中,教師提問后可以在全班進行現(xiàn)場書面回答的方式進行答案征集,并開展相關批改。這種方式避免了請個別學生回答時其余學生不參與的情況,也能作為最終成績考核的指標之一。教學不應該僅利用書面教學一種方式,應在專業(yè)課書面教學的基礎上,開設實驗課,共同進行學生的成績評定,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全方位地評價學生。
4.加強教學實踐?!皺C械基礎”是一項實踐性課程。教師在教學中不應忽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應當積極主動地爭取學生實踐的機會。例如,教師可以與周邊工廠協(xié)商,帶領學生參觀并進行簡單的技術操作;也可安排技能實訓課程,到學校實驗室自行設置訓練方案。這樣的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使學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識。
三、總結
在“機械基礎”的教學中,理論與實踐必須接軌,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必須得到發(fā)揮。教師應該從學生條件、校園條件出發(fā),結合實際制定教學計劃,不斷完善教學方案,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丁闖.中職《機械基礎》教學初探[J].價值工程,2013(34):230-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