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睿媛 金玲芬 黃偉 秦孟媛 郭正梅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校園文化的開放化的趨勢,高校的同性戀群體開始慢慢學會正視自己的性取向,并且試圖表達自我,希望得到同學、家長和社會的認可,然而由于家庭環(huán)境或者社會環(huán)境的壓力,導致部分高校同性戀者出現(xiàn)一些心理危機,從而影響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筆者結合工作中遇到的幾個個案進行分析并提出出一些解決方案,希望給輔導員的工作和相關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高校;同性戀;心理危機;個案研究
在歷史上,人類對于同性戀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幾個階段的變化,并且對其的研究深入到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法學等諸多領域,我國雖然對同性戀的研究相對于西方有一定的滯后性,然而近年來的研究也取得了相當?shù)倪M展。如今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逐步加深,網(wǎng)絡帶來的信息爆炸讓同性戀者具有更多的不穩(wěn)定性和可能性,而對于肩負著我國未來的建設和發(fā)展重任的大學生其中的同性戀學生,這個研究將更具價值,而大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相對較高、思維活躍、更具開放性和吸收新鮮事物的能力,都使得高校同性戀的研究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而根據(jù)張北川的調查研究,高校大學生中有近五成有過強烈的自殺沖動,而其中有一成左右的學生有過自殺行為,故而高校同性戀研究更具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個案概述
案例一
劉某,男,20歲,現(xiàn)為某專業(yè)大二學生,在入學之后,筆者發(fā)現(xiàn)其言行舉止較其他同學顯得比較過激,對于事物喜歡較真并且容易鉆牛角尖。大一該生成績一直保持中上游水平,并且積極參與一些社團,筆者與其一直保持這良好的聯(lián)系與溝通。大二的時候,筆者發(fā)現(xiàn)該生持續(xù)一周精神恍惚,無故曠課,并且抵制與同學交流。筆者詢問后,該生給出的理由是身體不適,但是并未就醫(yī)。在筆者多次關心并且強烈建議其就醫(yī)的時候,該生向筆者吐露了實情。
劉某在高二的時候,雖然成績優(yōu)異,但是在與喜歡的女生表白被拒之后就一直很孤僻。在一次與兒時關系非常好的玩伴一起跑步的時候,被其玩伴牽手表白,之后逐漸萌生了同性戀傾向,但是覺得自己很另類,就更加壓抑這方面的想法,不敢與人提及。這次是在觀看某綜藝欄目時,被其中自己喜歡的某個同為男同性戀的藝人在節(jié)目中的言論所鼓勵,遂向父母坦白。但是家人反應十分激烈,讓其乘早“斷了念想”,早點“洗心革面”,重新走上“正道”。該生在得不到家人支持之后顯得非常痛苦,希望得到筆者的理解與支持。
案例二
張某,女,21歲,現(xiàn)為某專業(yè)大三學生,在我進行同性戀群體調查時認識。某日,該生突然發(fā)信息我他想自殺。筆者與其約見之后,發(fā)現(xiàn)其面色蒼白,精神恍惚,抗拒交流。經(jīng)過長時間的耐心交流與開導,該生終于開口。
該生出生在一個家境相對困難的家庭,但是其每年都通過勤工儉學和獎學金及助學金為家里減輕了很多家庭,是班里的楷模。該生在大一的時候,由于表妹一次跟自己喝酒時候說出自己是同性戀的事情之后,對該生有了較大觸動,之后半年內慢慢意識到自己真的是有同性戀傾向,于是開始變得沉默起來。在后來的一次偶然間接觸到了學校周邊的一個同性戀群體,并跟其中的一個同性戀進行表白,并且發(fā)生了性接觸,但是在三個月后,發(fā)現(xiàn)其伴侶與其他女同性戀也有關系,感覺感情受到欺騙,事情敗露后對方主動結束了這段關系,該生十分痛苦,一度十分消沉,無法學習和生活,臨近期末時,發(fā)現(xiàn)由于沒好好學習導致很多科目來不及復習,那么如果掛科很多,今年的獎學金和助學金申請都會有問題,平時在寢室中由于感覺自己是異類,很少與同學交流。在一次家里打電話來問候之后,感覺十分的自責和焦慮,于是想到了輕生。
案例三
李某某,女,22歲,現(xiàn)為某專業(yè)大三學生,經(jīng)一個同性戀學生介紹認識。找到我的時候臉色蒼白,精神狀態(tài)很萎靡,說很迷茫,希望得到一些建議。在我的詢問下,很有條理的講出了他的過去。
該生在很小的時候家里就把他當男孩養(yǎng),家里希望得到一個男孩,她也很希望自己是一個男孩。初中的時候在一次學校周邊的舊書店買到了一本關于寫同性戀的書籍,慢慢的有了同性戀傾向,但是覺得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就一直不敢表露,雖然如此,依舊由于其說話腔調和動作不太女性化,所以偶爾會被風言風語。到了大學之后,本來想著重新開始,將自己同性戀的事情壓在心底誰也不告訴,結果到了大三喜歡上了隔壁班一個女生,在表白被拒絕之后,那個女生居然將這件事情大肆傳播,一時間風言風語,她的一些大學玩得好的朋友都開始有意無意的疏遠他了,周圍的甚至不是他本班的同學都開始用異樣的眼神看他,他感到很痛苦,不知道怎么解決,茶飯不思,已經(jīng)三天沒吃飯了。
二、個案心理危機原因分析
筆者在對三個個案進行了橫向和縱向分析之后,將個案的心里危機原因總結如下:
2.1 家長的過激反應
在案例一中我們看到,劉某將家人的態(tài)度看得很重要,在收到綜藝節(jié)目鼓勵之后第一個想訴說的就是給家人聽,然而得不到支持和理解,甚至得到很多過激的用語,這對于劉某無疑是非常大的打擊。而在案例二中,張某也是因為怕考試不理想給家里帶來負擔,我們可以看到,家人的態(tài)度在高校同性戀者的心中是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
2.2對性愛的迷茫和焦慮
無論是在以上三個個案還是筆者直接接觸的一些高校同性戀者,在對于同性性愛時都有一種復雜矛盾的心態(tài)。一方面同性性愛給他們帶來身心的愉悅,但是另一方面,同性性愛又讓他們覺得十分的羞恥,同時也對未來的一些問題感到擔憂,如同性戀是否收到法律保護,未來孩子的問題,是否會得艾滋病等等。這些難以啟齒的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會一直壓抑這同性戀者的心,讓其迷茫焦慮的同時也會增加其心里的不穩(wěn)定性,更易產生心理危機。
2.3對愛情的渴望和失望
通過溝通和了解,三個個案都有過一段時間頻繁跟換伴侶的經(jīng)歷,一方面,因為同性戀愛情短暫性的固有特點,另一方面,據(jù)調查,很多同性戀者都有過在同一時期同時跟幾個同性伴侶保持關系的經(jīng)歷,這樣對于期望得到純潔愛情的高校同性戀者來說是加速感情破裂的一個不穩(wěn)定因素。如案例二中張某所經(jīng)歷的就是因為發(fā)現(xiàn)對方對愛情不夠忠貞而導致的感情破裂,而因為同性戀情的隱蔽性,導致對方移情別戀更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正式因為社會和校園環(huán)境對于同性戀的態(tài)度不夠寬容和認可,導致很多同性戀者的戀愛只能暗地里進行,這對于其感情的發(fā)展明顯非常不利。
在案例三中,李某某表白被拒,也反映了一個問題,因為同性戀者的隱蔽性和小眾性,導致很多同性戀者無法確定對方是否是同性戀,導致表白被拒,或者是因為感覺周圍沒有同性戀群體,只有向異性戀表白,甚至轉而加入社會上的一些同性戀群體來尋求引導,這無疑更加危險。
2.4 外界的壓力與內在壓抑的雙重爆發(fā)
在案例二中,張某因為臨近考試了,感覺拿不到獎學金和助學金,對家人的負罪感被無限放大,而又在失戀陰影中難以走出來,才有了自殺傾向。在案例三中,李某某也是在感覺周圍輿論壓力和內在的自我否定雙重折磨下終于崩潰。這些高壓本不應該是還處于高校的青年們能夠承受或者應該承受的,然而他們不但承受了,而且無處訴說,只能到某一個點爆發(fā)或者崩潰。
2.5意志力薄弱和自我認知不足
在上面的案例和一些筆者過往的案例可以看到,很多發(fā)生心理危機的校園同性戀者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自我認知不足和意志力薄弱,鮮有明確的夢想和目標。當然,很多大學生在面臨畢業(yè)的時候也會迷茫,然而在高校同性戀者本身就自我壓抑的心理上很有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自我認知不足主要體現(xiàn)在,對同性戀和同性戀群體的認知不足,缺乏相關常識,同時對自我的認知也不足,容易將因為同性戀傾向而引發(fā)的消極態(tài)度附加在自我評價上,容易導致自卑、懦弱和被動的個性。一旦遇到問題,由于心理風險抵抗力差,又沒有夢想來作為精神依托,更容易引發(fā)心理危機。
2.6校園輿論和社會輿論
不難看到,現(xiàn)在社會對于同性戀者并不算寬容,而在理應更加開放的校園中卻一樣得不到應有的正確對待,在一個調查中我們看到大學生中認同同性戀的僅僅只有五成,而如果周圍的人都方案,那么依然能夠堅持支持同性戀的只有3.1%。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在案例三中,李某某因為這種輿論壓力導致沒法正常學習與生活,對身體的精神都產生了極大影響,產生厭食,逃避公共場合,夜不歸宿等一系列問題。
2.7感情挫折難以愈合
同性之間的感情和異性之間的感情在本質上其實是沒有區(qū)別的,真要有區(qū)別無非是一旦失戀或者感情受挫會來的更加難以排解和渡過。原因有以下幾點,首先,同性戀感情受挫之后無法找到人訴說,只能一個人承受,其次,同性戀感情受挫之后,由于同性戀者的小眾性導致很難快速建立新的感情寄托,最后,由于校園同性戀者社會經(jīng)驗較少,人比較單純而感性,易沖動,所以一旦發(fā)生情感挫折更加容易引發(fā)心理危機。在案例二中我們不難看到,由于對方的移情別戀,張某某一度消沉然而卻沒有找室友或者朋友訴說,而進一步引發(fā)學業(yè)上的危機,從而導致其心理危機爆發(fā),有了自殺的念頭。
三、案例分析與解決方案
筆者將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來提出方案。宏觀上,筆者從個人到學校、家庭、再到社會提出一些方案與對策。而在微觀上,筆者通過自己的工作經(jīng)驗和案例來試圖一出一套具有普適性的方案和溝通技巧。
從宏觀上來說,我們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和提出方案。
首先,做好高校學生的自我認知。首先幫助高校同性戀者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引導其正確的認識同性戀和同性戀群體。解開其負面情緒,讓其真正意識到除了性取向,自己和其他人并沒有什么不同,甚至能做的更優(yōu)秀。并他們認識到自己的有點和長處,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和責任,幫助他們樹立短期目標,向內挖掘自己的夢想。
其次,家庭教育和家庭關系十分重要。在案例中可以看到,劉某和張某對于家人的態(tài)度十分的在意。輔導員應該多與家人進行溝通,同時家長自己應該也要學習相關的知識,防止家長自己將錯誤的認知強加在本來就備受痛苦和煎熬的孩子身上。只有家長能夠正確的對待,平和的去引導孩子,有同性戀傾向的孩子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長。
再次,高校方面應該采取以下措施,以班干部到輔導員再到年級主任,同時聯(lián)合各科老師,全面的觀察和深入了解學生的訴求,提高心理危機預防能力,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防止惡性時間的發(fā)生。老師自己也要做好相關知識的學習,提高與同性戀傾向學生溝通的技巧和能力,并非只依靠學校的心理咨詢師一個人來努力。同時要做好有關同性戀主題的活動,讓學生對于同性戀有著更加正確的認識,消除一些誤會,從中積極的引導,為高校同性戀群體營造更好的更健康的環(huán)境。
最后是社會方面,在信息時代的今天,引導好社會輿論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缺乏十分有效的網(wǎng)絡監(jiān)管,網(wǎng)絡言論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也并不完善,導致針對同性戀的重傷和侮辱性的言論并不鮮見,而高校同性戀者看到之后只會加重心理負擔。在缺乏法律保護的時候,保護這個特殊群體更加需要依靠更加包容的主流文化和更加健康充滿正能量的輿論環(huán)境。
從微觀上來講,筆者從下面四個步驟來進行開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首先,建立初步信任。這個步驟需要從兩方面進行努力,一方面,要支持和尊重當事人,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平等的環(huán)境下進行的對話才能更真實更加具有參考性,表達對其的支持與理解也非常重要。在這個過程中,一定不要操之過急,這樣容易適得其反,這個階段當事人對于筆者都是有著強烈的防御心里,無論是肢體動作還是言語的欲言又止都是因為還不夠信任,這個時候應該進行更多的引導,而不是直奔主題,懂得適當?shù)谋硎娟P心和支持能讓這個過程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一定要遵循保密原則,讓對方知道這個談話不會有第三個人看到,同時,初期的時候筆者是采用QQ和微信和當事人進行溝通和交流,等到取得了進一步的信任之后才主動告知對方自己的地址和聯(lián)系方式,這樣將一部分主動權交由對方可以讓當事人更具有安全感。
其次,給予精神支持,引導情緒宣泄。在遇到感情危機的時候,筆者發(fā)現(xiàn)同性戀者需要更多的精神支持。筆者通過輕松的話題和適時的關心營造一種穩(wěn)定而信任的談話氛圍,然后組織幾次宣泄性的談話,從學習到考試,從生活到經(jīng)歷,從愛情到人生,從目標到夢想,多方面多角度、由淺入深的的對當事人進行應到,讓其把內心的一些負面情緒表達甚至發(fā)泄出來。這個階段應該以引導為主,注意控制節(jié)奏和營造氛圍,加深信任感和依賴感。
再次,幫助當事人重新對同性戀進行認知,解決其一些壓在心底平時難以啟齒的疑問。讓其知道有很多人在為了同性戀者的更好的生活而努力進行這研究和維權,也有很多同性戀者通過自己的努力做的很出色。引導個案分析自己的問題的根源,將同性戀帶來的不便與自己的態(tài)度造成的問題合理的區(qū)分開。同時更重要的是幫助其向內尋找自我,尋找生活的目標,前進的動力和發(fā)掘值得追求的夢想。幫助發(fā)掘更多的精神寄托和健康愛好,提升勇氣和抗挫折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些自認為的同性戀或者雙性戀在真正客觀的看待同性戀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其實并非是同性戀,從而找到自我,不再迷茫。
最后,直面心理危機,具體解決問題??梢韵纫龑М斒氯颂岢鏊约旱目捶ê徒鉀Q方案,加以一些建議。比如在以上三個案例中,案例一中,筆者聯(lián)系上其家長,通過數(shù)次電話終于讓其家人平靜下來,并且預約了見面時間,再一次與劉某家長的面談中,讓其真正客觀認識到同性戀這個群體,并且愿意一起商量看看怎么引導劉某回歸正常的生活。而在之后與其家長的溝通合作下,劉某不但回歸了正規(guī)而且成績和精神狀態(tài)都有了很大的進展。在案例二中,筆者在前面的步驟中幫助起暫時走出了失戀的陰影,然后聯(lián)系了他所缺課的老師和班上一些學習好的同學,將其所缺的課開小灶補上了,在加班加點全力以赴的追趕下終于在考試前追上了進度。在案例三中,筆者組織了一些有關于同性戀的一些活動,普及了一些關于同性戀的基本常識。并且讓學生自己展開討論,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同性戀群體。李某某之后說明顯異樣的眼光少了,而且也交到了幾個不在乎他是否是同性戀的朋友,感覺很開心,現(xiàn)在準備報考說是研究生,每天很努力的生活和學習。
從以上個案可以看出,在社會與文化日漸開放的今天,高校同性戀的相關研究十分必要和重要,高校同性戀群體需要更多的關注和包容,也需要更多的理解與支持。相信隨著我們不斷的去更加客觀的深入了解這個群體,會讓這個社會更加公正和諧和更具包容性,這不止是一個群體的進步,更是整個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王衛(wèi)媛. 北京高校心理健康課程中的同性戀內容及效果調查[J]. 中國性科學,2013,08:86-91+104.
[2]唐傳英,孫振祥. 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和態(tài)度及其對學生教育管理的思考啟示——基于北京市12所高校360名大學生的抽樣調查[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134-136.
[3]陳佳釧,劉勁宇. 高校輔導員對同性戀者的態(tài)度調查與分析[J]. 中國性科學,2012,11:88-91.
[4]瞿艷,楊瑤,周文剛,沈凌,唐松源. 云南省高校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與態(tài)度調查研究[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5,01:107-110.
[5]陳祝金,史夢晶,朱盈盈,張恩衛(wèi),施曉蕾,鄒若男. 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婚戀觀念——基于大學生對同性戀的認知認同現(xiàn)狀調查[J]. 出國與就業(yè)(就業(yè)版),2011,10: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