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才萍
摘 要:本文著重探討了新版導學案的編寫思路,以及保障導學案有效使用的微課的制作流程及注意點。為什么要重編導學案、編寫重點在哪里、有哪些創(chuàng)新點?筆者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對化學學科乃至本校其他學科的導學案的設計和使用,均有可借鑒之處。
關(guān)鍵詞:導學案;預習;編寫;使用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1-073-2
在“自主學習、同伴教育”學習模式下,先預習后教學,已然成為了具有木瀆實驗中學特色的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下,學生的預習是否到位,將直接影響小組合作的效率和質(zhì)量。而作為初三首開學科的化學,實驗多、現(xiàn)象多、知識點多,再加上同學們幾乎又都是“零基礎”上陣,如何讓學生會預習、愛預習?成為擺在老師們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降低學生的預習門檻,盡可能讓同學們的預習能有效地開展起來;同時,建立化學備課組可以經(jīng)久使用的素材庫,成為了我們今年備課組工作的重大事件。于是,學案的修改、微課的制作,如火如荼地開展了。
一、2016屆專用導學案重編思路
1.為什么要重編導學案?
從2007年開始設計第一稿“導學案”以來,我們的化學“導學案”,歷經(jīng)8年,當年的“講學稿”,已經(jīng)逐步發(fā)展成了現(xiàn)在的“導學案”。我們的“導學案”,凝聚了很多老師的心血,在大致框架和思路不變的情況下,我們的“導學案”每年都在修改,每年都在更新。我在2010年10月關(guān)于導學案的設計撰寫了論文《初中化學“預習文本”的有效設計》,當年這篇論文獲得江蘇省優(yōu)秀教育論文評比二等獎,并于2013年1月發(fā)表于《中學化學教學參考》。應該說,我們編寫的導學案是得到了廣大老師和專家學者認可的預習文本,現(xiàn)在要修改導學案,不是對過去的成果的否定,而是在已有成就的基礎上,再一次提升,讓我們的導學案能緊跟時代的步伐,緊跟學生發(fā)展的步伐,緊跟我校學生學習模式改變的步伐。我們的導學案,需要在引導、幫助學生預習上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和價值。
2.重編導學案,重點在哪里?
“導學案”,重點應該在引導學生“學”,而這個“學”,是在老師的教之前就發(fā)生了的“學”。這個學,既是預習,又不同于通常意義上的“預習”?!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對預習解釋為:“學生預先自學將要聽講的功課??雌饋?,預習,就是學生的自學。而不同的學科,知識結(jié)構(gòu)不同;不同的學生,預習能力千差萬別,所具備的學科能力也大相徑庭。如何指導學生有效的預習?是“導學案”要發(fā)揮的一個巨大作用??梢哉f,導學案是引導初三學生踏上化學學習之路的橋梁,是幫助初三學生進行自主化學學習的助力器。如果導學案不能達到這個效果,那導學案與習題集又有何區(qū)別?我們需要的是真正能發(fā)揮作用的“預習寶典”。
3.重編導學案的設計思路
(1)將學習目標雙向細目表后置。
學習雙向細目表是我們學校化學組的首創(chuàng),本表緊扣蘇州市化學中考綱要,將初三學生在化學學習上所要達到的知識、技能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等細化到每一個課時,并且有能級要求??梢哉f雙向細目表是我們在編寫導學案和設計考題時需要重點參考的部分。我們卻發(fā)現(xiàn),這么好的東西,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并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不僅學生在預習時直接“略過”雙向細目表,直奔一道道題目而去,連很多老師都沒有去好好研究。
基于此,我們在重編時稍稍做了改變:將細目表放在課堂學習的最后,作為學生的自主評估依據(jù),要求學生自主評估,并在表格下方設計了知識整理區(qū),方便同學們對照雙向細目表進行自我評估、查漏補缺和梳理知識點。以下為“知識整理與自我評估”示例:
例1:知識整理與自我評估(對今天學習做個自我評估吧,你能得到幾顆星呢?“★★★”——學的不錯,“★★”——還有提升空間,“★”——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6.1.1物質(zhì)在水中的分散
學習目標雙向細目表ABC自我評估
1.能從微觀上認識溶液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2.認識乳化現(xiàn)象,了解乳化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
3.了解能較快地溶解某些固體物質(zhì)的方法√
4.了解懸濁液、乳濁液和溶液的區(qū)別,了解溶液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價值√
知識整理區(qū)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在這里做個梳理吧!
我們發(fā)現(xiàn),同學們會很認真地對照雙向細目表,逐項打星。而且,在實際教學中,我也會查看同學們的“自我評估”情況,對學情的了解多了一個途徑,同時也便于我對學生課后進行針對性的輔導。
(2)增加了預習導引。
任何一門學科,一定要把知識與實際應用聯(lián)系起來,體現(xiàn)知識的價值,要讓同學們明白,我會什么要學這課的內(nèi)容?學了有什么用?
作為先于課堂教學的預習,沒有了老師的情境引入,在“預習導引”處,用一兩句話簡單介紹本課時內(nèi)容的重要性,一下子拔高了化學知識的應用性,同時還可引導學生閱讀書本的相關(guān)章節(jié)等,讓學生每一課時的學習,從預習開始就充滿了自豪感。以下為“預習導引”示例:
例2:預習導引
1.在人類的生活、生產(chǎn)活動中,處處離不開溶液,甚至有時我們對溶液的濃度有特殊要求,例如生理鹽水,一定是0.9%的,高低都可能帶來生命危險。可見,溶液的組成極其重要。
2.預習第六章第2節(jié)《溶液組成的表示》10~12頁的內(nèi)容,劃要點,看微課63,完成“預習探索”。
(3)將預習部分與課堂拓展部分單獨設置。
在以往的設計中,我們的導學案經(jīng)歷了很多次變革。一開始我們將預習部分放在最前面,便于同學們完成預習作業(yè)。后來發(fā)現(xiàn)有的同學偏重于在課本上查找相關(guān)答案,而缺乏對書本知識的整理閱讀和思考;而且這樣的設計,導致預習時按照書本知識從頭到尾將知識點過一遍,后面的課堂互動部分,又把知識點過一遍,預習部分和課堂互動有重疊或交叉,影響了課堂流程的整體效果。后來在修改時便將導學案按照知識的整體性來設計,一個知識點按照從易到難一路下來,前面部分簡單,逐步增加難度。這樣知識點是清晰了,但是學生的層次差異大,布置作業(yè)起來還是很有難度的,要分層布置適合每個學生發(fā)展水平的作業(yè),還真不容易做到。要知道一個班級里學生差異很大,不同的班級,也有差異,我們是全校一本“導學案”,“優(yōu)等生”、“待優(yōu)生”都是這一本,雖然我們導學案的設計是嚴格按照從易到難的程序來的,但總歸不能很好地滿足所有同學和不同老師的需求。
現(xiàn)在的學案,我們將預習探索部分與課堂拓展部分分開來設計。前面是分知識塊來進行的“預習探索”,后面是與前面“預習探索”部分對應的拔高部分,在課堂上,老師根據(jù)學情,自主選擇是先完成預習探索的基礎部分再進行課堂拓展,還是按照知識點一個一個從基礎到拓展。
二、預習指導的得力助手——“咱家的微課”
在設計學案時,根據(jù)學案的課時,我們設計并制作了相等數(shù)量的微課,我們稱為“咱家的微課”。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微課的作用比較明顯。同學們反映,微課不僅可以幫助預習,還可以反復觀看,便于復習。
經(jīng)歷了備課組老師的反復實驗和修正,現(xiàn)在“咱家的微課”,其制作流程、方法及設計模式已基本固定。簡述如下:
1.先設計微課流程,注意看看是否有現(xiàn)成的實驗視頻可以使用,因為我們發(fā)現(xiàn)自己拍攝實驗視頻,費時費力,效率不高。拍攝照片比較容易,可以擺好姿勢,拍若干張,然后銜接起來;
2.制作高質(zhì)量的PPT,這是目前來看,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要花時間的一步工作。PPT要有畫面感,文字要精練,配合圖片,要設計動作,還可以設計PPT切換方式;
3.微課一般控制在10分鐘以內(nèi)。先簡單導入,再引出課題,講清本課知識點即可,最后是小結(jié);
4.之所以取名“咱家的微課”,是因為這是咱們實驗中學特有的微課,一課時就是一個微課,一個微課可以有多個知識點;
5.微課不是照搬學案,而是起到輔助作用,就像學案同樣也起到輔助作用一樣。
三、結(jié)語
在整個教學中,預習只是其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還有小組合作學習等等,怎樣使“導學案”的使用與小組合作模式更好地匹配,是我們要繼續(xù)研究的話題,期待后面會有更多的研究成功,也許那個時候,咱們的“導學案”又會有更合適的呈現(xiàn)方式。我們發(fā)現(xiàn),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思路,往往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思維的火花出現(xiàn),只有不斷地變化,才會帶來更好的發(fā)展!是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