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兵
摘 要: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以歷史知識為載體,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改變傳統(tǒng)的說教方式,讓學生自主領悟,達到情感上的共鳴。本文主要是圍繞“高中歷史教學與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聯(lián)性”展開研究,希望能對相關工作有所幫助。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觀教育;高中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1-022-1
一、歷史教育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可行性
1.歷史教育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歷史學科人文性的體現(xiàn)。
歷史課程是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歷史教育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對學生價值觀的培育,因此,中學歷史教學必須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進行價值觀的感悟和體驗。
2.在歷史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優(yōu)先發(fā)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zhàn)略,據(jù)此,教育部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特別提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由教育部新頒布的2011年的《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歷史課程是在唯物史觀指導下,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歷史本身的價值決定了中學歷史課程與生俱來的意義,而歷史教學所蘊含的教育意義又決定了它在學校教育中所占據(j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中學歷史教學作為歷史教學的關鍵部分,必然承擔起幫助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重任。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現(xiàn)狀分析
1.歷史教科書相關內容的更新較為滯后。
歷史教科書的修改,是一項復雜且繁瑣的過程,必須按照實際謹慎地進行修改,即使是定期的修改,都要延續(xù)一個時期,對此導致教科書中的部分內容,與價值觀教育要求產(chǎn)生了巨大的差距。在缺少有效載體和依托的基礎上,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只能進行知識的延伸,缺乏價值觀有效滲透的意識,從而使其教學效率大大降低。
2.缺乏對高中生價值觀教育的重視。
價值觀教育是非常關鍵的,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其價值觀教育在教學規(guī)劃中不容易被重視,直到最新版的歷史課程標準,對于三維目標價值觀教育的提出,使其人們對于價值觀教育,有了初步的認識和重視;目前高考成績、排位,仍是學生、家長最關注的,使得學校不得不將課堂教學的目標,向著學生的高考方向轉移,為了充滿足學生和家長對于高考更高分數(shù)的需求,而追求與價值觀教育不貼邊際的教育。即使具有豐富的中華優(yōu)良傳統(tǒng)道德內容,但是在沒有形成價值觀的體系之前,對于價值觀的教育,都是處于摸索性前進,以及不被重視的狀態(tài)。
3.教學實踐易忽視高中生價值觀教育。
由于課堂教學關注的問題過于細微,缺少有價值的主題引領,缺乏宏觀的歷史視野,課堂干實而缺少高度,也引起很多學生“學歷史到底有什么用”的追問,促使教師不得不思考歷史教學的價值。歷史要“有為”,歷史課堂的靈魂就是要真正做到價值引領、價值爭鳴、協(xié)商與共享。歷史價值多元、多樣、多態(tài)。在歷史教學中存在價值認識差異和主觀風險的種種現(xiàn)象,價值基于客觀事實,但人們的確常犯“主觀性”錯誤,價值的主觀性有強烈的風險。因此,在歷史教學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減輕這種風險的沖擊,進一步規(guī)范正確的歷史認識,讓學習者將歷史知識、歷史情感升華為一種自由的發(fā)展觀念,從而激發(fā)一種向上的人生情意,樹立一種健全的人格力量。
三、歷史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資源利用
1.新教材分專題編寫,聯(lián)系緊密,內容豐富。
新人教版教材按照專題模塊的形式進行編寫,且每一個專題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和貫通的,共同組成了歷史學科的內容體系架構。新教材堅持視野廣闊和貫穿古今中外的具體原則,保證每一節(jié)的內容都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間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揚平臺和載體。在教學實踐中,我除了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片段式的介紹,也要對其進行整合式的挖掘,例如,在講解“群眾性反帝國愛國運動的興起”、“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曲折發(fā)展”等內容時,要注重挖掘教材所蘊含的“富強民主、愛國敬業(yè)、頑強拼搏”等思想情操;在講解“中國古代思想史”內容時要引導學生感知“仁、禮、和”等思想觀念,使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xiàn)一脈相承,這些都是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意義的素材。
2.新教材編寫注重學情。
新一輪課程改革開始后,為落實新課改“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歷史課程教材編寫非常重視學生的學情,設置了“思考”、“探究學習總結”、“本課要旨”、“歷史縱橫”四個情景模塊。通過這些模塊,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開展不同形式的歷史知識探究與學習活動,并在活動實施過程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受到正確的價值觀教育。這四個情景模塊具備探究性學習元素之外,還包含著各種歷史故事和圖片,可以把這些歷史元素作為歷史教育和價值觀教育的良好素材,建立特殊的學習情境,仿若學生置身于這一歷史情境中,通過自主探究與思考來深入感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正確價值觀念。
3.掌握好“滲透”的“度”。
在以往的價值觀說教中,歷史、政治等元素的滲入較少,往往給人一種單調、枯燥的感覺,降低說教內容的說服力。而借助歷史的教學方式進行價值觀教育,可以利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開拓新的價值觀教育理念和模式,激發(fā)學生興趣,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使教育內容更有說服力、教育效果更好。但是在具體利用中要想充分發(fā)揮出歷史教育的輔助性作用,必須掌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的“度”,首先考慮歷史課教育需要,再考慮價值觀教育需要,分清主次,講究側重,這樣才能很好地圍繞歷史素養(yǎng)進行價值觀教育,完成歷史教育任務的同時滲透價值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