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慶
【關鍵詞】 語文教學;朗讀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102—01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朗讀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它在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的過程中,眼、口、耳、腦等多種感官并用,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朗讀,加強對朗讀的指導與訓練,恰當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讓學生在瑯瑯讀書聲中,用心靈去擁抱語言,和作者心靈直接交流;在瑯瑯讀書聲中,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和再現(xiàn)作品的情思美感,還能體驗語言的節(jié)奏感、音韻感,發(fā)展思維,陶冶情感。
一、抓住重點詞句,增強語言感受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抓住教材中的重點詞句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通過朗讀學生能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鮮明,形象,掌握語言的結構美,音韻美,節(jié)奏美等,使其對字、詞、句獲得整體的感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鑒別力。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積累語言材料,學習語言表達方式,從而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例如,《草原》一文語言準確、生動、流暢,老舍先生用親身經歷向讀者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民。教師先做示范朗讀,使學生自覺地在濃濃的情感世界里體驗、品味,展現(xiàn)富有情感的生命個體,積淀人生美好的情感體驗,使學生情感世界里自然產生讀的渴望。然后指導學生朗讀。指導讀“那里的天……我的愉快”一段時,抓住“可愛、高歌一曲、愉快”這些詞語讓學生反復朗讀品味,體會句中的感情。指導讀“這種境界……奇麗的小詩”和“在這種境界里……無限樂趣”這幾句時,讓學生體味“驚嘆、舒服、低吟、樂趣”等詞所包含的感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反復的朗讀,從“草原藍藍的天、綠綠的草,藍天上的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這些充滿色彩感的詞句中深刻體會到“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體會到“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二、把握朗讀情感,提高審美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文質兼美的范文,指導、幫助學生一起對“美”進行進一步的創(chuàng)造。從學生的審美需要出發(fā),用感情牢牢地牽住學生,以情激情,有效地傳情播情,讓課堂充滿詩情畫意,引導學生處在自由、愉快、活躍的氣氛和抒情格調中,調動情緒,飽含感情地朗讀,從而讓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并從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提高審美的情趣與能力。例如,教學《春》一課,首先讓學生粗讀課文,領略文章,然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描寫春天的五個畫面: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讀前四幅圖時可用輕柔、舒緩的語氣,讀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讀第五幅圖時,則要加重語氣,讀出春給人以希望和力量。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xiàn)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能自然地感受于江南春天的溫柔,同時也能感受到一種催人奮發(fā)向上的力量,從而誘發(fā)學生去觀察自然 ,感受大自然的美,使學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喚起對美的共鳴,使學生領略到大自然的美,激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 ,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強調“口誦心惟”,促進情感發(fā)展
在教學中,要重視發(fā)展學生的思維,促進語言與思維的統(tǒng)一發(fā)展。古人讀書,強調“口誦心惟”?!罢b”決不僅僅是“口”的發(fā)音活動,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通過朗讀,把語言文字化作鮮明的視覺形象再現(xiàn)在學生面前,喚起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獲得語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鳴,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歷其事、如臨其境,從而受到教育的感染。此時,教師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提高學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惡的能力,更能收到“教書育人”的整體效果。
總而言之,朗讀指導在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且對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針對目前朗讀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我們必須緊密結合新課標對于語文閱讀教學,尤其是朗讀指導環(huán)節(jié)提出的要求,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編輯:劉於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