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婷穎 孫雅琴
摘 要: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倡導把學生當成課程建設的主體,并以學生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因為人們通常愿意聽取年齡相仿、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見和建議,青少年尤其如此。利用青少年的趨眾傾向,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方式,它符合青少年的心理,所以我校提出并實施了“自主學習,同伴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而保障“自主學習,同伴教育”的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設計好學生“好學”的導學案,幫助學生完成自學。
關鍵詞:同伴教育;導學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2-067-2
我校提出并實施了“自主學習,同伴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首先對有影響力和號召力的學生(同伴教育者即每個組的行政組長、學科組長)進行有目的的培訓,然后再由他們組織同伴教育也就是小組合作學習,教師的引導穿插在學生的同伴教育過程之中,通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質量,而保障“自主學習,同伴教育”的效果的關鍵元素之一就是設計好學生“好(hǎo)學”的導學案,幫助學生完成自學。下面結合《函數(shù)(第一課時)》一課導學案的設計,談一下筆者的幾點思考。
一、正確認識導學案,是設計“好學”導學案的基礎
導學案和傳統(tǒng)的教案是有區(qū)別的。它既是隱含教師主導作用的文本——“導案”,又是一個滿足學生認知目標的文本——“學案”,也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文本——“練案”,還是一個師生、生生情感交流、對話的有機載體,一個蘊含新教育理念的創(chuàng)新文體。因此在導學案的設計上就顯得尤其重要,老師也一定要對導學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足夠的重視。
筆者認為對導學案的理解是這樣的:“導”就是指導,導學案就像旅游時候的導游圖,它帶領學生從入口進入,隨著我們的指導的標志牌,經過自己的努力和同學的幫助,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課程的學習?!皩W”就是指導學案是為了方便學生學習而設計的,因為我們在制定導學案的時候,會將復雜的問題進行化解,大的問題化成小的問題,更有利于讓學生一步步來解決?!鞍浮本褪且环N方案,就是學生學習的一個方案。總的來說,導學案就是教師編制的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案。
二、明確學習目標,是設計“好學”導學案的前提
為了配合“自主學習,同伴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們的數(shù)學導學案分成“學習目標”、“問題導學”、“典例訓練”、“拓展提升”、“達標測試”五個部分。明確“學習目標”,即要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課要學會什么,是設計“好學”導學案的前提。下表1是《6.1 函數(shù)(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通過瀏覽這個表格,學生可以知道,本節(jié)課要學的是常量、變量、函數(shù)三個概念、同時能把實際問題概括為函數(shù)問題,很明顯這就為學生明確了學習的方向。
三、合理設計“問題導學”,是設計“好學”導學案的核心
同伴教育(小組合作學習)的導學案是集“導”、“學”、“練”、“測”、“評”等功能于一體,是學生學習的路線圖、指南針、導航儀,讓學生學得舒服,讓學生通過學習“好(hǎo)學”的導學案到“好(hào)學”數(shù)學。個人認為學案設計的核心應在“問題導學”部分上,設計上一般應根據學生認知規(guī)律,將知識點進行拆分、組合,設計成不同層次的問題,給學生一個自讀、學習的思想導引,在遵循學案自學過程中,指導學生怎樣思考、怎樣操作,從而做出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具體設計,并在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因此,學案的問題導學部分的編寫應注意關注學生水平,顧及不同層次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性問題,留下創(chuàng)新空間;鏈接生活和社會熱點,培養(yǎng)學習能力。
1.問題設計層次化。
導學案的設計要遵循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按照學生的學習全過程設計,層層遞進的設計問題,將學生的重心前移,在課前自主學習時,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很“好學”,同伴教育的基礎上實現(xiàn)教與學的最佳結合。如下表2中是《函數(shù)(第一課時)》的問題導學的問題一,通過兩個常見的行程問題和費用問題,感悟歸納出常量與變量的概念。
《函數(shù)(第一課時)》的問題導學的問題二,就是在問題一的基礎上,開始探究兩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如下表3。第1、2、3題通過實際問題,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感受函數(shù)概念的一些要素,(1)在一個變化過程中,(2)有兩個變量,(3)當一個變量變化時,另一個變量也隨之發(fā)生變化,(3)當一個變量確定時,另一個變量也隨之確定。特別是第3題在第1、2題的基礎上,讓學生模仿第2題中第(3)問的說法,描述本問題,層層深入的讓學生感受剛剛所說的函數(shù)概念的3個要素。
為了突破函數(shù)概念中的一個難點,就是一個唯一性。即對于每一個x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設計了下表4中的數(shù)字游戲,讓學生體驗每輸入一個x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輸出。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課件,每輸一個x,都對應得出一個y,和學生算的進行比對。進而,讓學生歸納出,這是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和y,y隨著x的變化而變化,對于每一個x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函數(shù)的概念水到渠成,所有要素都可以由學生通過導學案的問題導學,感悟得出。
2.問題設計探究化。
學生通過探究性問題的學習和研究,要達到構建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及經歷探究過程獲得層次的情感體驗和能力發(fā)展,因此一些封閉性的問題可以開放性的設計。比如表4中的數(shù)字游戲,設計成“請選擇你喜歡的一個數(shù)作為x的值代入計算y”。這樣一個開放性問題,一來學生感興趣,二來在小組討論時,更能讓學生體驗到,對于不同x的值,y都是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的。為函數(shù)概念的得出,做了充分的鋪墊。
3.問題設計情境化。
對于數(shù)學這個科目來說,因為學習的知識很多是比較抽象的,抽象的數(shù)學源于生活,來自具體,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學習數(shù)學就是為了解釋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數(shù)學教學應開拓問題情境的時間和空間,我們的同伴教育已經將自主學習帶到課外,帶入一個新的起點。
《函數(shù)(第一課時)》中的“問題導學”的所有問題,都設計了生活化的情境。因為這種問題情境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經過思維碰撞之后,大多學生能探索出常量、變量及函數(shù)的概念。學生親身經歷了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函數(shù)概念的建構,也加深了對函數(shù)概念的理解,避免了死記硬背。而開放的問題情境,更是發(fā)展了求異思維、創(chuàng)造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很多內容學生不好理解,所以如果把問題的設計情境化,更有利于幫助學生去理解。
總之,讓學生“好學”的導學案,“問題導學”部分必須精心設計,讓學生在完成導學案的這部分內容時,順利地完成新知識的建構。當然,導學案的其他部分的設計也是很重要的,例題必須精選,拓展提升必須找準拓展點,達標測試必須是和本課目標對接等。
[參考文獻]
[1]李玉琪著.中學數(shù)學教學與實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7).
[2]張奠宙,何文忠編.交流與合作.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