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妍 李建軍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當充分調(diào)動學生主體參與,讓學生從個體積累的語言習得經(jīng)驗出發(fā),以讀為主,在讀中理解和應用語言文字,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體驗語言文字的美和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體驗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闭Z文課程的基本理念告訴我們,語文具有很強的“體驗性”,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實踐活動,走進文本的言語深處,“傾聽”文本的聲音,“觸摸”作者的心靈,在人文對話中體驗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一、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讀書中體驗
(一)默讀中融入情感體驗
默讀具有速度快、不互相影響、保證環(huán)境安靜、便于更集中思考、易于持久閱讀的特點。對一些感情比較含蓄、寓意較為深刻的文章應把重點放在默讀訓練的指導上。先讓學生默讀課文,初步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帶著朗讀提示,逐句逐段悟一悟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文章的情感基調(diào)。進而通過學生的議論和教師的點撥,把學生從默讀中悟出的情感步步引向成熟。如蘇教版《“生命橋”》的第三段:“試跳成功!緊接著,一對對羚羊……獵人們個個驚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獵槍。”有一位教師是這樣處理的:教師聲情并茂地范讀后再讓學生默讀靜思:從這段文字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之后課堂出現(xiàn)了幾分鐘的沉默,但可以斷定的是學生在潛心與文本對話,學生的純真和善良的思緒奔涌不息,他們已經(jīng)體察到了這段文字的悲劇美:“一道道令人眼花繚亂的弧線”是生命的希望,卻又是以老羚羊的死亡為代價的。“那情景是何等地神圣”,獵人們也“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獵槍”,此時所有的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只有學生在靜靜地體味,“此時無聲勝有聲”。
(二)朗讀中融入情感體驗
在閱讀教學中對那些感情飽滿、朗朗上口的文章,老師常常讓學生齊聲朗讀。由于朗讀人數(shù)多,氣勢強,極易激發(fā)學生興趣。首先讓學生帶著感情自由輕聲讀課文,先感悟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因為學生自由讀,快慢不定,遇到障礙,還可以停一停,想一想,有利于準確地把握朗讀的語感。在自由談的基礎上過渡到有感情地輕聲讀,這是要求的進一步提高,教師要適當指點。再由輕聲讀轉(zhuǎn)向齊聲朗讀,這對多數(shù)學生來說,更是一種充分的表演和縱情傾吐。
(三)誦讀中積累情感體驗
誦讀是表現(xiàn)文本之聲,是誦讀者語感與文本言語之聲的碰撞、交流、融合,是誦讀者與文本言語的對話。對古詩詞、現(xiàn)代歌謠和精美散文的片段理解,學生通過誦讀達到與文本對話的心靈溝通,是閱讀教學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如《可愛的草塘》第五段教學即將結(jié)束時,教師啟發(fā)學生頭腦中浮現(xiàn)出草塘那滿眼的蔥綠、靜中有動的畫面,和作者一起步入這美麗可愛的草塘,然后進行誦讀。在欣賞性的誦讀中,學生如臨其境,被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間的豐富情感所感染,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角色;在誦讀中,他們傾吐了熱愛大自然之情,把無情的書面語言化為了聲情并茂的口頭語言,和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提高了情感的體驗能力。
二、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情境中體驗
(一)聯(lián)系生活展現(xiàn)情境
葉圣陶是這樣表述生活體驗對語感生成的重要性的:不了解一個字和一個詞的意義和情味,單靠翻字典、翻詞典是不夠的,必須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留意,得到真實的經(jīng)驗,對于語言文字,才會有靈敏的感覺,這種感覺通常叫做語感。語感的豐富、深刻、敏銳、美妙,必須建立在開啟個人體驗的基石之上。語文老師要善于將學生隱藏于內(nèi)心深處的各種體驗調(diào)到前臺,這樣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就會變得更加容易,感悟就會更加深刻。
激發(fā)學生生活體驗的方法很多,教師利用語言,聯(lián)系生活,幫助聯(lián)想,展現(xiàn)情境,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如一位教師教學《游園不值》時提出問題:同學們,詩人沒能進入朋友的園子里,沒能觀賞到滿園的春色,多么可惜啊。但你能猜出園里是什么樣的嗎?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我想里面一定是綠草茵茵、百花爭艷,蝴蝶在翩翩起舞,蜜蜂在花間采蜜?!薄拔蚁肜锩嬗幸粭l小石子路,兩邊都是垂柳,在春風的吹拂下?lián)u曳著身姿?!睂W生的描述不是憑空虛構(gòu)的,而是融入了對春天的切身體會。
(二)通過表演體會情境
表演是體驗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可根據(jù)文本提供的情境、情節(jié),讓學生入境表演,求得學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進一步理解。它可以是對整篇文章的完整演繹,也可以是對文中“空白”處創(chuàng)造想象表演。于永正老師教學《狐假虎威》后半部分時,為了幫助學生通過讀了解狐貍?cè)绾谓枥匣⒌耐L在百獸面前神氣活現(xiàn)的樣子,他抓住“狐貍和老虎誰在前誰在后,為什么?”這個很不起眼但極富啟發(fā)性的問題,借助模擬表演這一形式,引導學生研讀。學生如臨其境,抽象的語言文字頓時“活”起來了,思維也“活”起來了,在親身體驗中感受了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引導學生在人文和諧的對話中體驗
學生閱讀課文,其實是學生與文本的一種對話過程。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從接觸課文開始,學生就在與課文進行對話。于是,《豐碑》中的軍需處長走出了大雪山,來到學生的心中;白居易筆下的《憶江南》的花草江水化作靈動的生活經(jīng)歷,感動著學生的心靈……這樣,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活躍在學生的心間;一處處獨具特色的景觀展示在學生的眼前;一種種感人至深的情感浸潤著學生的靈魂,作品獲得了新的藝術生命。
實踐證明:“體驗式”閱讀教學調(diào)動了學生的經(jīng)驗世界、想象世界,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在體驗文本和自我體驗的實踐中,既有獨立學習的意識,又有合作探究的行為。課堂教學始終在自由、民主、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
參考文獻:
[1]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J].葉瀾.教育研究,2002(05).
[2]基于問題學習對教學改革的啟示[J].劉儒德.教育研究, 2002(02).
[3]從經(jīng)驗的積累到生命的體驗——論教學過程審美模式的構(gòu)建[J].孫俊三.教育研究,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