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娜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積累;真情實感;說寫結合;描寫方法;寫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8—0093—01
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教學難點,《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要求提倡自由表達、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達個人的獨特感受,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寫話和習作興趣、自信心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小學生作文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梢姡M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乃當務之急,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體會和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簡要談一談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一、捕捉生活亮點,注重日常積累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得多,知識才厚實,厚積才能薄發(fā),寫起文章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所以,首先要注重詞語積累。注重讀書,注重語言的積淀,使之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時常啟發(fā)學生主動背誦和抄寫一些好的詞句片段,為進一步的作文準備好基礎“細胞”。其次,要注重生活積累。作文最主要的是運用個別事例寫出對生活的獨特理解和感受,寫出真情實感,即所謂的“以小見大”。因此,我引導學生做有心人,留心身邊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也留心自己的所思所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去觀察感受和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動心靈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 “必須尋到源頭,方有清甘的水喝”,這“源頭”就是我們五彩繽紛的生活。三是注重范文積累,如學習了梁曉聲的《慈母情深》一文后,我引導學生將日常生活適度放大,從而在生活小事中尋找媽媽對自己的愛,包括媽媽的行為、動作、眼神,并刻意追索這一切背后的初衷,并相互交流發(fā)言,之后再布置學生作文《我的媽媽》,果然,所有孩子,作文中的媽媽都既平凡又偉大,既生動又可親可敬而各不相同……所以,生活中的各種積累就成為了學生自己真正創(chuàng)作的源泉。
二、加強說寫結合,下筆即成文章
一是要引導學生敢說、能說、會說、常說、想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可以看到:有些學生說話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思維活躍,而作文時卻絞盡腦汁無從下筆,原因何在?因為“說”在實際生活中實踐較多,而“寫”卻較少。以至于說和寫脫節(jié),沒有實踐,怎能靈活運用呢?因此在最初的寫作訓練中,我先讓學生構思,然后把要寫的內容說出來,同時為學生進行錄音,再讓學生把自己的錄音內容整理成文。從而引導學生把“說”和“寫”聯(lián)系起來。之后我每次作文練習前都會讓學生充分說,全班交流時時間緊張,就放在四人小組中進行。如此,機制化地訓練學生敢說、能說、會說、常說,進而達到充分“想說”的狀態(tài)后再寫,這樣說說寫寫,寫寫說說,不僅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而且提高了書面語言能力,使學生寫作能做到中心明確,條理清楚。二是要引導學生敢寫、常寫、善寫、想寫。一般地說,學生課外時間有限,過分要求寫整篇文章,會讓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小學生平時可以多寫小練筆、周記、日記,如果我們的學生能按照這樣的要求去做,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生活的樂趣和精神的享受,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寫作水平。
三、善用描寫方法,表達真情實感
學生寫作文,最愁寫不長。實際上是學生不會進行具體描寫,語言干干巴巴,粗略空洞。筆者教給學生,如果在恰當的地方用上比喻、排比、擬人或反問等修辭手法,語言就會變得有趣,內容也一定會充實而生動。如武同學在《果子熟了》一文中寫道:“一棵棵蘋果樹像高大的巨人。陽光照射在鮮紅的蘋果上,蘋果看起來就像一個個紅燈籠發(fā)出耀眼的金光。”孩子們的習作生動了許多。我又告訴學生,如果在描寫人物或事物時多運用一些語言對話描寫、神態(tài)、心理或動作的描寫,自然會使作文內容更真實具體,容易讓讀者感動,產生情感共鳴。例如,在寫《我收獲了勇氣》這篇作文時,郭同學這樣來寫爸爸教自己騎自行車前的對話:“你想不想學……”“想??!”“我還沒說完呢!”“我們是父女呀,思想相通,我早都知道你想說什么了嘛!”“好吧,那我就教你吧!”表現(xiàn)了一個很真實有趣的生活片段。李川同學寫自己夜晚一人在家時的心理活動“……我就像一只被拋棄的小狗一樣,非常孤單。我心里想著:不要害怕,明天媽媽就回來了?!?/p>
總之,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他們熱愛寫作,主動寫作,當寫作不再是一種沉重的負擔,而使它成為一種興趣、愛好和享受時,則小學作文教學的目標也就“水到渠成”地達到了!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