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曉慧
摘要:分析音樂美學的思想發(fā)展史能清晰的發(fā)現,以往在對音樂美學屬性進行分析時,學者的切入點通常會是哲學這一基本學科,討論音樂美學的基本流派也因此受到這種思路的影響。這最終讓理論探索成果的科學性、合理性不足,影響了音樂美學本身的發(fā)展?,F代美學專家一改傳統學者的分析方法,把探索音樂美學基本流派的理論分析進一步深化,在此過程中把人文、經注因素全面融合其中,由此來對新興音樂美學的基本發(fā)展趨勢、前景展開分析,意圖讓音樂美學流派的定位更準確,更能契合其自身的發(fā)展脈絡。
關鍵詞:基本流派 ? 音樂美學 ? 現象分析
音樂美學領域內,在探索音樂美學的本質發(fā)展過程的諸多學者中,伽茨將自律概念率先引進這一領域,且經由系統分類法對音樂美學分析進行了有效的疏理、構建與整合。最終,在其《音樂美學的主要流派》中對其探索成果進行了一一陳述,以便他人參考、借鑒。無可否認的是,伽茨及其《音樂美學的主要流派》讓公眾對音樂美學的本質、意義與內涵的認識更加深入。也讓學者對音樂美學的分析思路提供了良好的參照樣本。筆者在全面研讀其思想、學術成果以及其他學者的著述基礎上,以對現象學音樂美學的研究為著力點,對人類精神層面的音樂美學進行了全面分析、闡述,意在使此類研究可以促進現代美學研究的持續(xù)、深入發(fā)展,在此基礎上,推動國內傳統的美學思維與理念更加完善,就此對音樂美學文化進行有序繼承。
一、現象學音樂美學研究
胡塞爾(德國哲學家)是現象學美學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他認為,在音樂美學表達過程內,人這一基本因素對于音樂作品所持的態(tài)度極為關鍵,這里主要是指理論學者以及音樂創(chuàng)作人員?;诂F象學音樂美學分析最有效成果獲得所需,胡塞爾認為,音樂美學的研究人員有必要全身心投入音樂美學氛圍內,親身經歷音樂本身的魅力,在此基礎上來體驗、感受音樂,以學者的敏銳觀察力、體驗力等,在直覺的感受過程內發(fā)現音樂的基本途徑,并就此全面關注、掌握它,這樣才可以對音樂作品本身想展示的中心意旨加以呈現,讓生活和學者或公眾的現實生活產生密切聯系,就此來健全音樂作品體系,尤其是豐富音樂美學理論。在探究現象學音樂美學過程中,實際探索分析人員必須通過具體事例來對音樂作品發(fā)展的基本方向加以論證、收集、整理、分析、累積公眾之于音樂本身的認知。也就是說,在分析現象學音樂美學時,學者應該有意識地規(guī)避只通過抽象理論對音樂藝術本質、內涵與功能進行闡述,分析音樂藝術的獨到之處,如果只憑借抽象理論來展開,會讓公眾理解過于吃力,甚至根本不能領會其意旨。因此,正確的途徑在于,對作品本身的魅力加以強化,通過對物的思想評價來體驗作品內涵中蘊涵的藝術真諦,由此直通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內心,去體驗其想要表達的音樂情感,和創(chuàng)造者的內心與靈魂形成統一認識。與此同時,研究音樂美學時,胡塞爾對把現象學方法當成批判認識方法進行了強調。批判認識方法要求,應務必還原事物的本質,以此來還原音樂作品的真實意境。所以,分析音樂美學時,推理與演繹這類探索理念有必要全面摒棄,非如此,不足以實現對音樂作品的本質探索目標。在對現象學音樂美學的分析過程中,學者茵格爾頓運用了諸多事實案例對其分析進行了佐證,且就此強調說,必須把演奏作品與音樂作品進行全面嚴格的區(qū)分,這樣才可以有效提升公眾認識音樂作品本質的水平與能力,才能全面提升音樂美學理論學者的探索成效。
二、新形式主義音樂美學研究
依據符號學理論為分析基礎,音樂理論專家學者(美國)經由諸多分析與實踐驗證,最終把某種音樂美學理論全面分析歸納成功,這就是所謂的新形式主義音樂美學。源自語言學的符號學,其被運用于音樂理論分析本身就屬于一種理論分析辦法的創(chuàng)新。全面融合符號學于藝術研究范疇,從形式上來看,是對藝術本身表達途徑的豐富,從內涵來看,讓新形式主義音樂美學的內涵更充實。通過符號對藝術美學的內涵與終極目標進行闡述,打開的是另一扇音樂美學的探索之門。對此,學者卡西爾認為,對于音樂美學的分析來說,符號學的運用,讓學者的分析手段更加多元,讓音樂美學分析材料更為豐富。同時,也推動了學者以符號學理論為前提的,對于本身音樂美學探索計劃的有效規(guī)劃,以此促進音樂美學的探索前景更趨秩序化、有序化、規(guī)范化。對諸多事實案例的分析證實,在感覺現象領域,音樂藝術對公眾之于秩序的需要進行了滿足,且就此把藝術符號學范疇內的探索無限延伸,將音樂美學分析的領域進行著全面拓寬,更重要之處在于,通過語言推理,對公眾抒發(fā)音樂美學藝術的情緒、情感展開了有效詮釋。學者朗格認為,作為和語言符號保持獨立的藝術符號,基于對新形式主義音樂美學更有效的闡述表達所需,必須對藝術符號的概念、內涵、表現性,以及藝術符號的本質加以全面了解,這樣才能把藝術符號普通特征內所蘊涵的音樂作品本質精神全面體現出來,以此拉動音樂美學與藝術符號雙方之間的關聯性,就此全面提升強烈的音樂情感表達功能。分析新形式主義音樂美學我們能夠清晰發(fā)現,學者朗格一直沿襲的是“符號-形式-情感”這一基本思路,以此來進行音樂本質研究,把音樂作品的作用、意義就此全面推導出來。
三、精神領域的音樂美學研究
分析現實音樂作品內所蘊藏的豐富美學因素以及目前的現狀能夠發(fā)現,精神領域內的音樂美學體現途徑大多表現為公眾的內心思維會受到音樂作品表現出來的主題的全面調動,音樂作品引導公眾的內心循著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體驗向前邁進,以此來對公眾和音樂作品之間的融合、共鳴加以有效的引導與調節(jié)。也就是說,創(chuàng)作者的主旨在于,通過音樂作品來實現與公眾的靈魂溝通,就此把更多人拉進其音樂或者精神世界,體驗其對生活、人生的感悟,通過音樂作品的濃烈氛圍來感染普通大眾的內心。就此運用音樂環(huán)境把公眾內心的未知領域加以全面拓展。
而在學者馬克斯格拉夫(奧地利音樂評論家)的分析成果內,我們可以發(fā)現,在創(chuàng)作音樂作品過程中,學者基于對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人員的創(chuàng)作心理的全面把握與了解所需,全面運用了音樂美學理念的心理學思潮影響,以此通過對創(chuàng)作者最終想象力的分析,把音樂作品的本質內涵進行了有效的詮釋。而且學者同樣認為,要對創(chuàng)作者的心靈進行全面體驗,對其內心深處的藝術幻想加以有效把握,這才是直通音樂作品本質的最佳途徑。
事物發(fā)展的根本源動力就在于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創(chuàng)造行為。而音樂美學正處在精神創(chuàng)造范疇。因此,要全面探索精神創(chuàng)造范疇內的音樂美學,就必須切實領會事物發(fā)展源動力的基本特征,這樣才能對音樂藝術作品內在的獨特之美進行有效體驗、把握,并對其進行最終的闡述。
此外,情結可以對音樂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世界進行有效支配,甚至可以說是支配創(chuàng)作者情感世界的本質元素。因此,對于情結的把握同樣至關重要。此處的情結主要指,歷經感性體驗之后,人的內心情感因素的累積,對于音樂創(chuàng)作者來說,同時能把這種累積的情感因素在創(chuàng)作藝術作品時加以全面的運用,對音樂作品內傾瀉的藝術情感進行豐富全面的闡述,就此讓公眾在對音樂作品的欣賞過程內,和創(chuàng)作者的內心形成高度統一。在此過程中,就是情結因素在起主導功能,是它讓創(chuàng)作者與公眾產生了心靈互動。
四、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以為,音樂作品事實上就是其創(chuàng)作人員自我情感世界的一種表達渠道,在渲泄個人情感過程中,創(chuàng)作者完成了和公眾之間的交流溝通,把由于生活導致的心理壓抑情緒進行完美釋放。只是不同音樂美學流派所拓展的音樂美學表達途徑有所不同,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