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應蘭
【關鍵詞】 學生;學習方法;指導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0—0042—01
學生學習方法是否正確、科學和優(yōu)化,直接關系到學習效率的高低。在學生群體中,常??梢钥吹竭@樣的現象:有的學生學習很刻苦,但學習效果不佳,成績總是在低谷徘徊;而有的學生則學得輕輕松松,玩得痛痛快快,各科成績也都名列前茅。這讓很多家長、學生感到不解。實際上,這除了學生原有的學習基礎和智力因素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學習方法問題。沒有科學學習方法的學生,雖然“肯學習”,但談不上“會學習”,這就需要教師給予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
一、預習方法指導
1. 瀏覽教材,了解框架。對新教材的預習,首要的是全面、粗略地了解其基本框架。要達到這一目的,并非一定要對新教材的每一字、每一句都精研細讀,只需瀏覽教材中的章節(jié)以及一些字體突出的醒目的字句和每段的首尾概括句。這樣,幾分鐘內就可以將這一工作完成。
2. 由厚讀薄,條陳要點。在了解教材的概貌后,即進入到精讀階段:要一邊閱讀每一個具體內容,一邊將知識要點整理、羅列。要盡自己所能將教材的重點、難點找出來,并用鉛筆在教材上作出符號,以便提醒自己認真聽取教師對重難點的講授。
3. 聯系舊知,質疑設問。學生在預習新知識的時候,應將相關聯的舊知識進行聯想、回憶。同時,對新知識以及新舊知識的聯系處,要大膽地質疑,提出問題。對提出的問題,可用鉛筆寫在相關的教材空白處,以便上課認真聽教師講解。課堂上未解決這一疑點時,下課應及時詢問教師。
二、聽課方法指導
1. 課前準備,進入狀態(tài)。課前準備,看似簡單,實則是兩堂課間的思維轉換,是從上一節(jié)課中收回心思,調整心理,為進入下一節(jié)課作積極、充分的準備。這些準備包括學習用品的準備、心理狀態(tài)的調適、大腦機能的調整以及相關知識的調動。
2. 全神貫注,樂于質疑。聽課時,必須全神貫注,追隨教師的思路,積極思考,不能好像什么都懂,又好像什么都不懂。聽課的時候,還要對教師的講解及課本知識敢于質疑。有了這樣的求知心態(tài),才可能真正學到知識的精髓。當然,對暫時不理解的地方最好不要在課堂上提出,以免影響教師教學進程,而應作上符號,課后請教老師。
3. 勤于動手,做好筆記。教師板書的知識重點、難點、疑點以及多次強調的內容,都應及時在書本上勾出或寫在筆記本上,以便課后按知識要點復習鞏固。這樣,做好筆記,往往能夠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作為學生,聽課一定要做到:耳聽,眼視,腦思,手記。
三、復習方法指導
1. 根據筆記,理清線索。無論是及時復習,還是階段復習,都應根據筆記中的知識要點、基本框架,理清知識線索,回憶、填補、聯想所學知識的詳細內容。對記不清或沒記住的知識,應及時查閱書本,加深印象。
2. 獨立作業(yè),查漏補缺。檢測學習、復習的效果,就現階段而言,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在一定時間內完成數量的作業(yè)。因而,在搞好復習的基礎上,一定要做一些相關的檢測題,包括教師布置的課后練習、同步練習、目標檢測以及必要的補充題。
3. 設“糾錯本”,強化知識。學生常常因為粗心大意,而將某些知識點混淆,從而造成失誤。因此,教師讓每個學生設置一個“糾錯本”是很有必要的。它記載的主要是教師強調而學生又總是沒有掌握好的知識點,以及在作業(yè)、練習、考試中同類型錯過兩次以上的典型題。同時,每隔一段時間,應對這個本子進行一次清理,把掌握了的知識放出來,將新的知識放進去。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樣做會使學生感到在潛意識里有一種掌握知識的滿足,一種戰(zhàn)勝自我弱點的沖動,從而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潛在動力。
四、讀書方法指導
1. 學會對書籍分類處理。中學生必須學會有目地有選擇的讀書。與課本有關的文史哲、自然科學等書籍,擇一兩本有代表性的進行精讀,對大多數的文學欣賞、社會新聞、各學科的前沿研究等等,只需瀏覽,觀其大略。
2. 先觀大略,再擇要而讀。對一本重要而陌生的書,應先看書的目錄、序言,觀其概要,了解大略,再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是精讀全文還是擇部分細研。
3. 學會做筆記。在讀書的時候,如果是自己的書,應養(yǎng)成劃記號、作眉批、寫摘要、提問題、列提綱、勾重點的好習慣。如果是借閱的書籍,也應學會自制讀書卡片,準備摘抄本,以便及時將重要信息記錄下來。
4. 交流心得。讀書方法、讀書心得體會等的相互交流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是師生之間的,可以在班內、校內交流,也可以跨班跨校交流。參加校內外讀書研討活動,不僅能開闊視野,打開讀書思路,還能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讀書、多讀好書的習慣。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