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娜
摘 要:研究目的: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在全球化背景下被賦予了更多的實用性價值。英語的教學除了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外,更要以語言的習得為主體,培養(yǎng)具有良好英語文化素養(yǎng)的學生。本文結合一線教學和合理論知識作為研究方法,通過資料收集,課堂實施和教學反饋形成反思。最后得出的結果結論:在一線課堂教學中,以五個方面提升學生的文科素養(yǎng)是行之有效的:1.單元導入部分的設計方面。2.教學語言的設計方面。3.單詞,句子的教學設計方面。4.對涉及中西文化差異時的教學設計方面5.教學設計中合理體現(xiàn)中國元素。
關鍵詞:文化素養(yǎng);文化意識;單詞教學;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9-0062-02
一、首先:什么是學科的文化素養(yǎng)
學科的文化素養(yǎng),是指學科學習中獲得的,比較穩(wěn)定的并長期起作用的學科的知識結構,思想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
二、提高文化意識的重要性
(一)文化意識是學生得體使用語言的保證。這是新課標對文化意識在英語學科的使用性上的定義。學生對語言能否在對其具體的知識結構,技能的基礎上進行具體的得體的運用,是依賴于其是否有相應的文化意識的。
(二)學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依賴于文化意識的提高。對于身處全球化今天的學生,英語不光只是為了一門考試學科,它更是一種思想,國際化的意識。只有具有敏銳的文化意識的學生,才能畢業(yè)以后能對日常生活中的英語知識最大限度的吸收,利用。
(三)文化意識中對學科的興趣是學生學好英語的重要保證。拿我們學校的學生說,對英語學習普遍興趣低,單純的學科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對他們來說就是無聊的,乏味的,有的學生甚至除了上英語課40分鐘,其他時間根本不把英語放在心上。這種學習的態(tài)度嚴重影響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中對英語國家文化,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生活方式,行為規(guī)范的學習,恰恰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三、為了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教學設計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
在這里,我僅僅從教學設計的角度出發(fā),淺談一些有實際操作性的方法。具體根據(jù)新課標中對文化意識的五級標準,我從5個方面闡述教學設計的一些方法(重點從人教版七年級新目標為主)。
(一)單元導入部分的設計方面
仔細研究我們的教材,每個單元都有相應的文化培養(yǎng)目標。例如七上Unit 1 My names Gina.這個單元對英語中名字的寫法,讀法,不同性別的常用名等進行了介紹。我們在導入新單元的設計時要精心,給學生營造好學習的文化背景和氛圍。一個有效地設計,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單元的興趣。
案例:我們七年級下的第一個單元,是描述來自不同國家的筆友。其中有許多國家和地區(qū)都是說英語的國家。國家的單詞比較長,難說標準又難記。學生的地理已經學過了國家。在引入時我用地圖引入,讓學生先說出中國的地理和英文,再識地圖和國家風光圖片,說出其他國家和城市名稱,再聯(lián)系本單元標題,說我們來認識書中主角的筆友們,他們來自世界各地。這樣學生對這些國家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國家的地名上,還能學到國家的地理,重要城市,城市標志建筑,風光,人口等文化知識。學生的興趣也提高了。
(二)教學語言的設計方面
教學語言是一門藝術,我自己的教學語言還停留在基礎方面。只是有兩點想說的。第一是合理使用對學生做完某活動的評價語,另外是請求語上的表達。這些小的語言,在英語課堂中不但是應該有的規(guī)范,也是營造好的口語環(huán)境,讓學生在每天的課堂學習中慢慢習得如何用恰當?shù)姆绞奖磉_贊揚和請求。這恰好是五級目標中給予明確要求了的方面。
案例:關于關門這個問題。我們的教室在一樓,尤其是2班,離操場近些,有時上體育課的學生的聲音會影響教室的安靜。比較鬧的時候我會讓學生關門。剛開始我用中文:某某,關一下門嘛。一個星期后,我就開始用:Please close the door.并配合關門的動作。學生慢慢懂得英語在表示請求時要用please,而且祈使句常常省略主語,這樣,在教授知識時相關知識時一提,學生就馬上理解,自己就能舉一反三說Please write and tell me…此類句型了。
(三)單詞,句子的教學設計方面
英語學科最基本的,也是老師最頭痛的就是單詞的教學。單詞是英語這座大樓的磚塊,我們的學生的這些磚頭,是單純的磚,還是豆腐渣,亦或是既可以蓋樓,又有裝飾性的磚,是一門學問。我們的學生普遍的問題是,遇到一個單元單詞很多,很長,就開始皺眉頭,看到長的單詞,就搖頭。我現(xiàn)在的教學,比起一年前,單詞這塊我比較省心,除了對記憶方法的教學外,也比較重視單詞本身文化意義的教學,這樣結合起來,學生對單詞,尤其是有文化含義的詞根,會記得較牢固,較好。當然,不是所有單詞都有文化內涵,只是有的就盡量滲透,可以事半功倍。
案例:我們學的兩個很長的單詞:the Uinted Kingdom英國,the Uinted States美國。在教讀時學生就讀不清楚了,更別說記憶了。我先問unit是什么,學生都知道是單元的意思,我們每個單元都有這個單詞。這個單詞對他們是輕松掌握了的,我說它還有個體的意思,加ed后變成動詞,是把個體連在一起的意思:聯(lián)合。英國和聯(lián)合是什么意思呢?看英國地圖。英國是三個王國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的。那么kingdom是什么呢?學生自己都能知道是王國,這時,我對英國的國體君主立憲制給予說明,保留了King,King是國王,kingdom是國王的地,王國。the Uinted Kingdom英國的字面意思是聯(lián)合的王國,這樣再引入不同的美國,是states。講美國由50個州組成。所以是聯(lián)合的州。這樣兩個單詞雖然花了幾分鐘,但是學生聽得認真,記得牢固,他們的詞匯多了幾個:unit,state,king,kingdom。而其對這兩個英語國家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對涉及中西文化差異時的教學設計方面
英語教學中,對別人的贊揚、請求等的反應,英語國家的飲食習俗等,都是要求學生掌握的,生硬的輸入式教學效果差強人意。而這些都可以上升為文化的高度,從中西文化的差異中讓學生同時對兩種文化都有較深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的正確認識:他們沒有好壞之分,都是一個民族長期的,傳統(tǒng)的歷史的積淀,都是值得我們尊重和學習的。
案例:學生在七年級下期unit8Id like some noodles.做習慣用語選擇題時,遇到一道題:Would you like more dumplings?回答有三個:A.No,I dont.B:No,thanks.C:Yes,I would like.
答案是B。學生選A的比較多,這是中文的思維,回答你還想要些餃子嗎,用“不,我不想要了?!钡牵_答案是:不,謝謝。這就涉及到英語國家的口語中,很注重敬語,這和我們中文的口語有一定差別。還有一個典型例子:Your T-shirt is cool?。愕腡恤真酷?。。┗卮鸩皇牵篘o,its no.而是:Thank you.這個例子在講解時注意讓學生注意區(qū)分中英文對待他人的表揚的態(tài)度。中國人很謙虛,一般都用謙遜的語言回答表揚。西方國家對表揚的態(tài)度,是享受別人的欣賞,大方地接受,并表示感謝。
(五)教學設計中合理體現(xiàn)中國元素
學生學習英語,會不會造成他們崇洋的思想呢?其實,學習英語,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意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熱愛自己民族的文化。在新課標中,五級目標最后一個文化意識要求提到:要加深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在教學設計時,在東西方文化差異比較時不要僅僅宣揚西方文化的先進性,也要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給予教育,這樣,學生的價值取向,情感態(tài)度才是正確的。
案例:七年級下until0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主要復習過去時態(tài),學生學會用過去時態(tài)描述自己假期去過的地方。B部分設計到很多中國的旅游景點,如故宮,長城等。這時,我們對單元設計的活動要體現(xiàn)中國地大物博,有很多外國的旅游者都青睞于中國的這些名勝,特別是長城the Great Wall,它的翻譯不是按照字面翻譯,而是:偉大的城墻。是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在設計作文時,我設計了某外國學生Tom的旅游日記,他來到了中國上海的世博會(The World Expo in Shanghai),寫出他的對上海世博,上海天氣,中國人民的一些感想。這個設計一是考慮結合時事,讓學生覺得能感受語言運用性,而是讓深學生對中國能舉辦世博有驕傲的感覺,讓學生了解中國在世界中越來越重要的政治經濟地位。這比學生練習書上的我去了沙灘,去爬了山效果好了很多。
此外要培養(yǎng)出具有良好文化素養(yǎng)的學生,教師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必須要于時代共同進步,不斷提高。首先,老師要不斷學習,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另外,要做一個思考型的教師。不能做一個教書匠,而是要常常思考,怎么樣的課堂才是真正的具有文化的課堂,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步驟,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策略,豐富自己的課堂。
(作者單位:成都蜀西實驗學校)
參考文獻:
[1]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2011年修訂版).
[2]勞凱聲.教育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8.8.
[3]張從益等.中西文化比較研究[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5.
[4]周林.學科文化學說http://www.zhzx.cn/readnews.asp?newsid=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