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登云
摘要:廣大語文教師面對新課程提出的新的挑戰(zhàn),必須全面更新教學理念,擯棄過去長期實行的“應試教育”教學方式,迅速轉變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的教學方式上來??墒且恍┙處熞驗槭堋皯嚱逃钡挠绊戭H深,在實際的教學中,仍然沿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未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導致學生仍然是課堂中的聽眾,學習積極性難以得到調動。
關鍵詞:語文教學 ?學生 ?主體 ?教師 ?主導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8.137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雙邊互動的過程,是促進學生“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變化過程。這個過程既體現著教師的“教”,也體現著學生的“學”。教學這一本質屬性決定了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一、尊重學生,激發(fā)純美的情感
“情”是語文教學的靈魂,任何沒有動情的語文教學都不會產生感人的藝術力量,教學中,要使一個“情”字貫穿始終。情感境界講究真,還有什么比真真實實、清清純純、深深厚厚的情感更令人感動?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感動于情感中,真實地做個有自然、真實情感的人。語文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在情感的熏陶中得到自身的感化和人格的升華。
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個情感豐富的人,只有其自身具有豐富、真實、深厚的情感世界,才能深刻體會到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從而引導好學生。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傾注深情,激活了課堂,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教學有了境界美。如在教學《斑羚飛渡》一文時,我在導語部分就設計了這樣一段來調動學生的情感:“一群斑羚被逼一上了懸崖,陷入了絕境,老斑羚為了贏得種族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選擇了死亡,它們用生命為下一代搭起了一座生存的橋梁,唱響了一曲悲壯感人的生命贊歌……在生與死的抉擇中,有誰不渴望生存呢?”在朗誦導語的同時,我還投映了“斑羚飛渡”的畫面。充滿贊頌和惋惜的語言,輔之以直觀生動的畫面,對學生的情感產生了較強的沖擊力,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們因此而受到了感染,產生了急于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的沖動。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fā)了他們學習探究的欲望,促使他們很快就進入了課文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
二、以人為本,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好奇、好問、好動是孩子們的天性。教師在教學中應對學生的這些天性加以正確的引導,使其得到進一步發(fā)展,而不是橫加指責,將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扼殺在搖籃之中。我們要結合現行語文教材中有關創(chuàng)新的各種事例,點燃學生心靈中的創(chuàng)新之火,讓孩子們的好奇、好問、好動的天性得到進一步的拓展。如哥白尼沖破種種阻力創(chuàng)立地動學說;魯迅棄醫(yī)從文,尋求救國救民新路子;徐霞客跋山涉水,提出許多獨到見解;蘇東坡黑夜駕舟,尋訪石鐘山,探得石鐘山命名原因……前人先輩們的探索精神讓學生們感到欽佩,也會使學生大開眼界,躍躍欲試。
三、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氛圍
積極性是學生產生主動性的主要動力,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進程。大家都知道,學生不可能是知識和技能的消極接受者,教師的語言和教態(tài)都會給學生的積極性以極大的影響。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師德尊嚴,封建家長式的師生關系,重視學生的個性,堅持以學生為主。教師要多給學生一點微笑,和學生一起參與課堂活動,從中發(fā)揮導向作用,促進師生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平等、民主、和諧氛圍的形成;同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多說、多想、多做,允許學生說錯、想錯、做錯,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營造主體發(fā)展的環(huán)境。這樣,學生就會由消極被動的“要我學”變?yōu)榉e極主動的“我要學”,從而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
四、注重學法指導,引導學生會學
新的教學觀點認為:“教師的任務不單純是教學,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去學習,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讓他們通過猜想、探索,主動從中掌握思維方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獨立運用知識的能力。”有位著名教育家說過:“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到學生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心理需要,這時的教學就會變得高度有效?!币虼耍瑢W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的必要條件。但小學生畢竟還是一群天真活潑的孩子,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豐富的經驗,所以,教師的指導就是不可或缺的。不過,這里的指導主要是給學生傳授學習的方法。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時候,教師一定要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使學生的學習得到真正的落實。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古人有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睘榇?,只有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才能讓他們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我們必須根據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制定出一個系統的、分層次分重點的教學計劃,讓教師的學法指導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具體且有效的步驟。
五、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注重學生自我表現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的基礎。小學生的學習動力往往被學習興趣所左右。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可以使語文教學在積極的情感和優(yōu)化的環(huán)境中開展,使學生在直觀具體的情境中體驗、思考、觀察、練習,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他們參與學習的意識。
課堂上,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唱“主角”自主學習,如開展課堂討論活動,或讓學生上講臺當小先生等,讓他們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大膽質疑問難,各抒己見。然后,教師要適當點撥,歸納總結,解疑釋難,這是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最好體現。課堂上,教師還要盡可能增加學生活動的時空,最大限度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表現與提高的機會。課本讓學生看,思路讓學生講,疑難讓學生議,規(guī)律讓學生找,錯誤讓學生析,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以學生為主體,促進主體的發(fā)展,教師就必須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中,主動地發(fā)現問題,主動地探索問題。這樣才能真正地體現民主,才能夠挖掘學生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