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芳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文就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guān)鍵詞:朗讀;學習興趣;陶冶情操
朗讀,就是一個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轉(zhuǎn)換為有聲語言的過程,是眼、口、耳、腦協(xié)同作用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活動。葉圣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庇谟勒蠋熣f:“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注重“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的能力”《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中,由于學生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的差異,各年級的訓練要求不大相同,其側(cè)重點也不同。但從訓練手段上來說,小學階段不管哪個年級,都應當突出讀的訓練。其中朗讀的指導與訓練必不可少。有效的朗讀指導,使學生從中受感染,能調(diào)動學習的積極性,并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也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一、朗讀可以激發(fā)學生濃厚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朗讀的內(nèi)在動力。要使文章讀得入情、入境,以我的教學經(jīng)驗來說,首先就要讓學生對朗讀文章感興趣,并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感受傾注于朗讀時的字、詞、句、篇中。朗讀是閱讀教學的第一步,也是語文教學的關(guān)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為學生朗讀,從而通過自己充滿感情的范讀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他們也逐步愛上朗讀,激發(fā)他們的閱讀積極性。這樣做,能夠使整節(jié)課都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因為喜歡,學生就會更好地參與其中,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那些讀來令人口齒留香的文章能夠為學生增加文字積累,為他們的終身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平時讀得多的學生,表達時流暢、清晰,寫作文時語言生動,構(gòu)思獨特,與其他學生相比,有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當學生體會到閱讀帶來的好處時,自然就會有更加熱愛閱讀,對閱讀更有興趣。由此可見,興趣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推動學生尋求知識、開闊眼界,能激勵學生用心鉆研學習,提高學習質(zhì)量。
二、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章內(nèi)容
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學習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學生只有對文章有了一定的體會和把握,才能從文章中找到活的思想和靈魂,從而更有效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朗讀的要義就在于通過對作品音聲節(jié)奏的感受,披文入情,由文本世界進入作者世界,達到與作者神氣相通心靈感應的審美境界。葉圣陶先生說:“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的理解,而且親切的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nèi)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睂W生在朗讀文章時,把書面語言變?yōu)橛新曊Z言。他們就如同替作者說出了這一番話。“作者之神氣音節(jié)和聲調(diào),拂拂然似與我之喉舌相應?!狈磸偷刈x,把文章讀得越好,學生就越能體會到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并受到感染。朗讀就像一位出色的導游,引領(lǐng)著學生欣賞課文中每一處風光秀美的地方。筆者在教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曾讓學生反復朗讀“不必說……”那一段。朗讀過程中,有的學生一邊讀一邊露出會心的微笑。我想這大概是他從趣味盎然的文字中讀出了自己兒時的美好回憶吧。他大概又看到了“碧綠的菜畦”,聽到了“鳴蟬的長吟”,嘗到了“又酸又甜的覆盆子”了。不必老師再費口舌去分析講解,學生們很容易就理解到:喜愛大自然,喜歡游戲是孩子們的美好天性。
三、朗讀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
教育部頒發(fā)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庇懈星榈乩首x正是進行情感熏陶的最佳手段。朗讀時,語氣的輕重、語調(diào)的高低、語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鏗鏘有力、或婉轉(zhuǎn)纏綿、或一瀉千里的音樂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叩擊他們的靈魂,撥動他們的心弦,使其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獲得極美的藝術(shù)享受。而文中的情感審美因素也會自然而然地向讀者釋放,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從而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朗讀文天祥的《正氣歌》會知道如何養(yǎng)浩然正氣;朗讀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會珍惜朋友間深厚的情誼;朗讀屈原的《離騷》,會更添一腔愛國之志;朗讀《背影》,會體會父愛的偉大;朗讀《甜甜的泥土》,會感受母愛的深沉;朗讀《變色龍》,會更加鄙視小人的無恥善變;朗讀《愛蓮說》,會更加堅守君子的高潔情操……
四、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
朗讀對學生的影響,遠遠超過學生的默讀、教師的講解等。由于小學生善于模仿,教師標準且有感情地朗讀,可以刺激學生去模仿。漸漸地,學生就會養(yǎng)成一種朗讀的習慣。這樣,在朗讀的過程中,一些好詞佳句,名言警句就能內(nèi)化為學生的知識,就會使學生在平日說話時不知不覺地運用出來。
在朗讀教學中,教師要用心去體會作者當時的感情,并通過自己的聲音將這種感情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教師要讓學生充分體會出文章的意境,仿佛身在其中,跟隨著作者去感受文章中的各種情感。如《海濱仲夏夜》一文,我在教學時就用充滿激情的范讀給學生展現(xiàn)此文,讀出情趣,使學生聽之有味,聽之有物,聽之歡樂,使學生感覺好像浩瀚的大海就在眼前,從而激起他們感情世界里的浪花,受到美的熏陶。
總之,“沒有朗讀的課只是一般的‘課,它不是美的語文課。”我們應該讓朗讀貫穿于語文課的全過程,使之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熱點和亮點,成為語文課堂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的切入點。
參考文獻:
[1]袁倫政.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15(09)
[2]卓嘎.淺談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 2013(07)
[3]宋云宏.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的作用分析[J]. 科技展望. 2015(01)
[4]王明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 學生之友(小學版)(下). 2010(06)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