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青梅
【摘 要】閱讀是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基礎性的一部分,也是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小抓起,所以,本文中我將重點針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展開探究,并結合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提出幾點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能力 提高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07
從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每個國家發(fā)展過程中的歷史與文化想要得到延續(xù)最好的方式就是進行教育。所以自學校教育誕生以來,各個國家在傳承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時,都會將自己的文明融入到學校教育的各個學科之中。而語文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文明發(fā)展進程中關于語言和文學精華的綜合體現(xiàn),所以從我國出現(xiàn)教育開始,語文就一直以各種形式貫穿于每個時期教學過程的始終,從四書五經到如今的語文學科,語文這門科目的內容和形式一直在變,但傳承中華文明和延續(xù)漢族語言的宗旨卻世代相傳。所以對于中國人來說,語文不僅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中華民族文明與精神的承接,學好語文也是每一位學生最基本的責任。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過程中最為基礎的四大部分,并且在我看來這四部的學習難度是循序漸進的關系。對于中國學生來說,聽和說是日常生活過程中就已經能夠完成的部分,而對于小學生來說,生活在漢語大環(huán)境下,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對應的漢語語言反應系統(tǒng)。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一般放在讀和寫這兩方面。從漢語的書面運用來看,閱讀是語文書面運用教學中最為基礎的部分,所以本文中我將主要針對語文閱讀,從興趣、習慣等多個角度談一談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關于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一些想法。
一、夯實字詞基礎
對于語文學習來說,字詞是最基礎的部分,也是影響學生閱讀效率和質量的因素之一。文章都是由最為基礎的字詞構成,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表達出不同的意思。而對于小學生來說,正處在知識的入門階段,不僅閱讀能力不足,而且各方面的知識累積欠缺,所以在閱讀過程中受到的阻礙就會更大,而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從字詞方面入手是最基本也是最穩(wěn)妥的。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保證學生日常字詞的掌握量。小學階段每篇文章的篇幅都較為短小,所涉及的字詞大多比較簡單,數(shù)量也不多,但這更加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嚴格的把關工作。因為小學生天性活潑,穩(wěn)定性較差,而字詞記憶是一項反復重復的過程,枯燥性和單一性明顯,所以學生在記憶過程中容易產生懈怠或偷懶心理。這就需要教師通過監(jiān)督、檢查等手段進行督促,保證學生能夠將講過的、課本要求的基礎性字詞掌握扎實。
其次,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明白,每篇文章中需要的字詞一般是不受控制的,小學語文課本中列出的字詞主要是基礎性的或者是文中用到次數(shù)較多的,但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遇到的字詞絕對不止課本中學習的那些。所以我們這里所講到的夯實字詞基礎并不僅僅局限于認識或者記住課本上所列出的字詞,而是要以此為基礎進行字詞儲備的拓展。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的專業(yè)判斷給學生適當?shù)脑鎏碚n外字詞內容,學習要求不需要和課本規(guī)定字詞標準相同,目的在于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盡量不要出現(xiàn)因為生字詞而“思維卡殼”的現(xiàn)象。
二、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習慣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小學生正處在習慣的啟蒙階段,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重進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和塑造。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初級階段就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為將來的語文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首先,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覺主動進行課下閱讀的習慣。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科目較少,學生課下自由活動時間充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部分時間引導學生進行課下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說,愛玩是其天性,所以教師一開始可以采取布置任務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課下閱讀,如結合學生的需要選擇一本書,規(guī)定閱讀范圍和閱讀時間,讓學生讀完之后寫出自己的感想或者講出故事的梗概。一開始通過強硬的手法切入,逐步讓學生習慣課下閱讀,進而從被動逐步轉向主動。
其次,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作讀書筆記的習慣。閱讀是一項主觀性很強的活動,每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基于自身生活經驗和體驗的不同都會對文章有不同的思想共鳴,甚至是不同的人生階段對于同一篇文章會有不同的理解。但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很難通過短短的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來了解到學生在閱讀方面的成效,而通過鼓勵學生寫讀書筆記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自己的所思所感記錄下來,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以及情感判斷和思維能力的導向,從而幫助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確定教學的側重點,進而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做到更為細致的指導。
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僅僅是靠教師強制性的要求是遠遠不夠的,如果過于強調還有可能適得其反,讓學生感覺閱讀是一種負擔,甚至影響整個語文學科的學習,所以在閱讀習慣的塑造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真正的愛上閱讀。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課本內容的講解展現(xiàn)文章的魅力,或者其作者的魅力,讓學生產生好奇心和閱讀欲望。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涉及的文章雖然篇幅較短,但都是精挑細選的內容,很大一部分屬于名家名作、名著節(jié)選,在情感表達和語言風格是各有千秋,例如小說,注重情節(jié)跌宕、故事起伏;寓言,幽默詼諧的方式講道理,發(fā)人深??;散文,用詞優(yōu)美,形散神不散……而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授課過程中要通過各種方式將不同文章的魅力激發(fā)出來,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趣味性和誘惑性,就會對某一類型的文章產生興趣,或者與某個作者產生情感共鳴,而這些都可以驅動著學生主動投入到課下閱讀中去。
其次,教師可以開展各種各樣的讀書相關活動,讓學生在“玩?!敝虚喿x。一方面小學生天性活潑好動,表現(xiàn)欲強,教師可以將一些故事性較強的文章改編成話劇的形式進行演練,當然劇本創(chuàng)作要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完成,這樣可以讓學生以不同的視角來進行閱讀,更加開闊學生的閱讀思維和眼界,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開展讀書角活動,每周拿出一定的時間進行集體閱讀,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以上是我關于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幾點看法,希望對其他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帶來一定的靈感和啟發(fā)。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不僅是閱讀教學,整個小學語文教學能取得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