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
摘 要: 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并沒有真正理解消化知識,更不用說達到新課標要求來創(chuàng)造性運用知識了。批判性思維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深層理解。本文主要論述對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反思、批判性思維的概念,以及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應用及建議。
關鍵詞: 批判性思維 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按照高中英語新課標的要求,閱讀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文章大意,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而且要進行邏輯推理,分清事實和作者的觀點,形成對文章的深度理解。當前的閱讀教學并未達到要求,下面從教學內(nèi)容、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三個方面反思我國當前的英語閱讀教學。
就教學內(nèi)容而言,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主要是講授詞匯和語法,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表層的理解和翻譯,為了完成練習題而閱讀,對于文章內(nèi)容和作者觀點并沒有深刻理解。學生只是被動接受了文本知識,不會運用知識,也不知道英語的真正意義和價值。中國學生常說的是啞巴英語,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在教學內(nèi)容上過分強調(diào)詞匯和語法的教授,而忽略了對文章內(nèi)容及作者觀點的深入理解與學習。
就教學方法而言,大多數(shù)還是以講授法為主,尤其在高中階段,面臨著高考的巨大壓力,許多教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只是一味灌輸講授,課堂氣氛沉悶,缺少學習氛圍。雖然近年來教學中一直提倡以學生為中心,但是在高中課堂上很少真正實行,即使實行也收效甚微。講授文章時只是對文章進行機械的翻譯或者針對習題翻譯文章,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作者要傳達的思想,使學生產(chǎn)生厭惡與逆反心理。
就學生的學習方法而言,學生學習沒有適合自身個性的學習策略。閱讀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較大,學生做閱讀只是一行一行地讀,對學習內(nèi)容并不感興趣,對老師講授的內(nèi)容全都照單全收,僅僅滿足于對文章表層內(nèi)容的理解,而對文本不加剖析、推理和評價,無法達到閱讀的真正目的。雖然現(xiàn)在提倡使用略讀、找讀的技巧進行閱讀,但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針對考試,學習的目的和方法都圍繞應付考試開展,并沒有真正實現(xiàn)新課改要求的向素質教育轉變。
一、批判性思維概念闡述
近年來,教育領域對批判性思維的研究成為熱點,國內(nèi)外學者對批判性思維的理解各有不同,持之有故。杜威被譽為批判性思維之父,他將批判性思維定義為反思性的思維,即“根據(jù)信仰或假設背后的依據(jù)及可能的推論來對他們進行積極、持續(xù)和縝密的思考”。Halpern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使用認知技巧來增加期望收入。批判性思維是有目的的、理性的。鐘啟泉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慎思的、懷疑的思維活動;它是通過觀察、反省、推理、交流的心理流程來獲取指導其信念及行動的信息的。筆者認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精細的、思辨的、理性的反思性思維,具備深層次的認知能力,分析和評價問題,最終作出正確的推斷。
二、批判性思維在高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策略
高中階段是發(fā)展批判性思維的最佳時期,此時學生的發(fā)展階段處于形式運算階段,可以根據(jù)已有的理論進行邏輯性推理和判斷。當前中學生缺乏深層的探究力,老師因循守舊,培養(yǎng)出的學生缺乏創(chuàng)造力。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十分必要。
1.閱讀前激發(fā)興趣
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或者用幾張與主題相關的插圖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思考討論。在了解了背景知識后,老師引導學生根據(jù)背景和導讀及關鍵詞對文本內(nèi)容進行大膽預測和猜想。比如在講授必修2 Unit2“the Olympic Games”時,不妨先用多媒體展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和幾項奧林匹克運動的圖片,激起學生的興趣,然后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想象和奧運有關的,比如起源、奧運逸事等,積累了一定背景知識后讓學生大膽猜想和預測文章內(nèi)容,最后驗證自己的猜想。
2.閱讀中提倡批判性閱讀
Wallace認為批判性閱讀是指“對文本的高層次理解,它包括釋義和評價的技能,可以使讀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把事實和觀點區(qū)分開來,并且確定作者的目的和語氣;同時也要通過推理推導出言外之意,填補信息上的空白部分,得出符合邏輯的結論”。潘家明把批判性閱讀定義為對作者作品或文本的不同理解與質疑。不迷信權威,甚至可以懷疑權威。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閱讀。首先,對文章主旨進行概括,然后引導學生找出每個段落的關鍵詞、主旨句,每讀一段就讓學生對段落進行總結并對下面的段落內(nèi)容進行預測。然后要引導學生評價文章的寫作風格,并討論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如讓一名學生先說出自己的觀點,其他學生評價這名同學的詞匯、語法、觀點上的表達,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在做閱讀題時常常會有干擾選項,我們可以運用批判性思維分析排除干擾,然后不同角度地分析問題,得出結論。
3.閱讀后合理設計活動
閱讀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或者開展辯論賽,或是對文章進行續(xù)寫、改寫,讓學生提出建議等。比如在必修二Unit4 wildlife protection的讀后,可以設計討論保護環(huán)境的方法,也可以分析生態(tài)環(huán)境被破壞的原因,引導學生從個人、學校、社會、國家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既能與同學交流,進行思想碰撞,又能引發(fā)學生對環(huán)保的思考,深化主題升華文章思想。讓學生續(xù)寫或者改寫文本的故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完全否定文章的思路和觀點,或者采用揚棄的觀點,好的為我所用,不好的摒棄,以自己的觀點創(chuàng)作。
三、批判性思維應用建議
批判性思維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教師、學生等都要為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做出努力。
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有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意識。教授英語閱讀不應局限在教授語言知識,應該多創(chuàng)設一些訓練學生邏輯思維的活動。教師要深挖教材,并聯(lián)系實際和熱點問題,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對于學生可能會提出的質疑,可以就相關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延伸下去討論,讓學生各抒己見,給學生充分的自由權,這樣既可增進師生交流,又可為學生實際運用批判性思維提供條件。教師應讓學生學會在讀中學而不是學著去讀,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輕松、民主、活動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觀點。
就學生來說,由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師為尊、師為上觀念及應試教育的影響,現(xiàn)在的很多學生都缺乏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缺乏判斷力和質疑精神,如此何談創(chuàng)新?學生應積極主動地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做讀書筆記,在讀書時有不同看法就在筆記上寫下來,不斷積累才能不斷收獲。把獲得知識的過程看做收獲的歷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既定的書本知識,積極思考,不斷探求,敢于對傳統(tǒng)和權威說不,勇于創(chuàng)新,重視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
四、結語
高中英語課堂要為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提供充分的條件,提倡批判性閱讀,深化思想,更新閱讀教學理念,全面深化閱讀教學體系,提出健全的符合高中學生實際的閱讀方針,提倡個性化的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并逐步建立批判性思維體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Halpern,D.F.Thought and Knowledge:An Introduction to Critical Thinking[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9.
[3]鐘啟泉.“批判性思維”及其教學[J].全球教育展望,2002(1):34.
[4]Wallance·C.Read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5]潘家明.批判性閱讀教學與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J].教育探索,2009(3).
通訊作者: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