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常紅
摘 要:新課標內容中突出探究應用、注重能力培養(yǎng),提倡創(chuàng)新能力。而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既是探究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更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起點。本文從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在“價值”、“途徑”和“注意事項”三個方面論述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提問能力;培養(yǎng)途徑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1-0260-54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1.112
一、培養(yǎng)學生大膽提問習慣的價值
(一)有利于更好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
創(chuàng)新源于問題,沒有問題就不可能有創(chuàng)新,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源泉。古代學者陳憲章曾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問既是數學思考的起點,也是學習進步的標志之一。
(二)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成績有很強的正面聯(lián)系,能提出較好問題的學生大多能更好地解決問題。所以,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解決問題。
二、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途徑
(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聶必凱、呂傳漢等多維學者也曾測試證實,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之間確實有著很強的正面聯(lián)系。因為教師可以試著通過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來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通過認清問題結構,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質量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曾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提不出高質量的問題或提不出問題是由于他們對“問題”本身認識不清。如在該問題情境中,果園里有桃樹40棵,蘋果樹比桃樹多。有些學生便提出了這樣的問題:1.蘋果樹比桃樹多幾分之幾?2.桃樹有多少棵?很顯然,這些問題都是沒有價值的問題,因為問題結構并不完整或者是多余的。所以,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分析問題結構,來幫助學生提出問題,甚至是提出高質量的問題。
在教學時,教師可采取適當的方式,引導學生認清問題的結構。如果園里有桃樹40棵,蘋果樹比桃樹多20棵,蘋果樹有多少棵?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提問:從題目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讓學生挖掘題目中的已知條件。第二步,提問:我們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讓學生讀懂題意,理解未知項。第三步,提問:我們怎樣才能解決問題呢?要先求出什么?再求什么?讓學生認清已知條件與未知項之間的關系后解決問題。
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會更加清晰。如前面學生提出的兩個問題:(1)蘋果樹比桃樹多幾分之幾?(2)桃樹有多少棵?教師也可以通過引導,幫助學生認清問題。如提問:“蘋果樹是桃樹的幾分之幾呢”“應問什么樹有多少棵?”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提出問題的不完整或是多余的。通過引導,學生自覺將問題補充完整。
三、提高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注意事項
(一)給學生創(chuàng)造和諧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提問
和諧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多多地鼓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
(二)發(fā)現(xiàn)學生閃光點,多鼓勵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能夠獲得一定的成功體驗。同時,在小學數學階段,兒童的注意是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的集中性和穩(wěn)定性比較差。因此,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形式激發(fā)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如“提問競賽”“提問小能手”,比一比哪個學生提問次數最多,提出的問題質量最高,以此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同時也讓學生樂于提問。
(三)認清提出數學問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教學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認識到提出問題對于數學學習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可以采用著名人物的事例,如牛頓正因為提出問題:蘋果為什么會落地?后來才會發(fā)現(xiàn)并證實重力的存在。
(四)教師示范提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善于提出問題
學生不敢提問或提不出問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對提問的方法、內容、敘述的方式等不了解,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因此教師就有必要提高自身提問的水平,當學生提不出問題時,教師就可以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關鍵,提出問題,為學生如何質疑問難做好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