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曉鏑
[摘 要]近年來,中小學生自殺的事件層出不窮,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對中小學生的生命教育迫在眉睫,音樂學科是滋養(yǎng)、豐富學生精神內(nèi)涵的學科,在實施生命教育中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本文以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實踐研究為基礎,以音樂的體驗活動為載體,嘗試通過挖掘教材、結合生活等途徑,把生命教育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使音樂教育為學生服務,達到滲透生命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生命教育
近年來,中小學生自殺問題日益嚴重,正在演變成沉重的“教育門”。連續(xù)發(fā)生的青少年極端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各地時有發(fā)生學生服毒、跳樓等自殺案例,讓人扼腕痛心。
中小學生由于缺少對生命本身的深刻認識和對死亡本身的感知,導致嚴重后果。如果我們認真反思日常的學校和家庭教育,就會發(fā)現(xiàn)在教育過程中,父母和教師都忽視了最本質的教育問題——熱愛生命的教育,而這應當是教育的核心。正因為缺乏對生命價值必要的認識和理解,中小學生在追求人生理想的實現(xiàn)過程中,會失去最重要的載體和前提。進而,在壓力與挫折面前不堪重負,難以承受生命之重。因此,生命教育應當成為青少年的人生必修課。
學校是生命教育的主陣地,在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上發(fā)揮著重要的、積極的作用。音樂學科是滋養(yǎng)、豐富學生精神內(nèi)涵的學科,在實施生命教育中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嘗試著以音樂本身的語言去感染學生,激發(fā)與傳遞學生真實的情感,滋養(yǎng)和豐富學生精神生活,讓學生在音樂這塊沃土上感悟生活、珍愛生命。
一、挖掘教材,滲透生命教育
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需要找到滲透點和融合點,而,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是一個重要途徑。在小學音樂教材中有很多與生命教育相關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里都以優(yōu)美的語言、動聽的歌曲反映了自然美、生活美和人情美。
有些歌曲能夠直接體現(xiàn)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如歌曲《大鹿》、《一對好朋友》是要小朋友們懂得學會互相關心、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小烏鴉愛媽媽》通過學習歌曲,感受小烏鴉對媽媽的一片孝心,讓學生知道應該感激和報答長輩的關愛,從而學會尊敬老人,敬畏生命;《龜兔賽跑》讓學生知道嘲笑他人,驕傲自大都是不好的品德,謙虛、友愛以及頑強的自信心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對成功的重要性;《勞動最光榮》則讓小朋友明白勞動者是最美的,人的生命能創(chuàng)造價值等道理。對于這樣的歌曲,我們可以通過很多的方法滲透生命教育。如欣賞曲《龜兔賽跑》,這首歌曲本身就是參照符合中低年級學生最感興趣故事創(chuàng)編的,有情節(jié)也有鮮明的形象。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講故事,然后以此曲為背景音樂,讓學生表演故事,通過學生的切身感受來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從而使我們的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相對應的生命教育,從而健康成長
二、引入生活情境,開展生命教育
教師應將生命教育滲透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生活的細節(jié)之中,讓音樂藝術與學生成長的經(jīng)歷及生命體驗交融,讓學生從音樂情感中體會人類的豐富情感,從而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對真善美的追求中。
在母親節(jié)那天的音樂課上,我以“誰給媽媽洗過腳”的問題導入,學生們都面露疑惑,無人回答。我就播放了歌曲《燭光里的媽媽》,深情的旋律訴說著媽媽的辛勞,學生震撼的表情,凝重的眼神告訴我,他們明白了,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為了我們的成長甘愿付出一切,我們應該感恩父母,回報父母,而努力學習,珍愛自己的生命就是對父母最后的回報。
三、提煉生活素材,滲透生命教育
生活中處處有音樂,音樂滲透在生活的每個角落。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依據(jù)教學內(nèi)容,去捕捉“生活現(xiàn)象”,從大自然和學生熟悉的社會生活中精選 “生活素材”, 增強學生對自然、資源、環(huán)境的關注和保護意識,加深對生命意義的認同。
在學習《春天在哪里》這首經(jīng)典歌曲時,我通過多媒體呈現(xiàn)了春天大自然生機勃勃的美景,讓學生說說春天有什么植物發(fā)芽了,生長了,有什么動物開始活動了,然后讓學生邊聽歌曲,邊感受春天里生命的活力,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獲得音樂情感體驗、并進一步感受了自然界生命的奇妙之處;體會著自然界小生命的成長,激發(fā)起情感共鳴,使學生懂得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也有生命,我們要愛護它們,更加熱愛生活與大自然。音樂成了他們生命中的一個部分,這也就滲透了現(xiàn)代生命教育的理念。
在學習《陽光牽著我的手》一課時,我把反映學生校園生活的照片同《陽光牽著我的手》音樂合成在一起讓學生欣賞,當把音樂和照片整合在一起時,同學們會感到格外親切。因為這首歌曲本身就是一首反映校園生活的歌曲,我想通過用學生最熟悉的校園生活和活動照片,把學生帶到他們所熟悉的環(huán)境,同時,又和校園生活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使他們更加觸景生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在欣賞后,我又向學生提問“如何做一個快樂的陽光少年?”,學生做出了精彩的回答。教學效果也說明了此環(huán)節(jié)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心中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感受到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快樂的成長。
四、融入舞蹈,讓學生感受生命之美
舞蹈與音樂是一對不可分割的伴侶,在音樂課中融入舞蹈,讓學生體會快樂的音樂,快樂的生活,快樂的生命。在學習《青春舞曲》時,我先跳了一段新疆舞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邊學唱,邊跳舞,在歡快的節(jié)奏中,學生活力四射,激情澎湃,盡情享受著音樂帶來的快樂。雖然小學生年齡較小,他們還講不出什么深刻的感受,但從他們的歌聲和舞蹈中,我能感受到,他們體會到了生命的美好,他們會更加熱愛生活。這樣,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懂得了要珍愛生命,尊重生命。
五、要讓學生成為音樂課的主人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作為音樂教師,應保護好孩子們的這種好奇心,讓學生成為音樂課的主人。教師在教學中應時刻關注學生的感受,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和關愛,讓每個孩子的潛能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讓音樂課成為生命自由成長的天地。
總之,生命教育應該成為教育的永恒主題,音樂的節(jié)拍跟生命的節(jié)拍緊緊相吻合,具有魅力的音樂課堂會讓人在感受音樂美的同時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用趣味性、形式多樣、程度貼近學生生活的生命教育音樂資源,鼓勵他們在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xiàn)音樂中感悟的生命的內(nèi)涵,通過音樂課堂,讓學生體會生活的美好、生命的美好,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