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彩霞
摘要 英語教學與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交流,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口語的學習尤其顯得格外重要。而在口語教與學中,不光是要能夠用英語進行交流,還要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知識,也就是他們的風俗習慣、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等,只有這樣才能有順暢、有效的交流。本文就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目前我國高職高專口語教學現(xiàn)狀、口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的意義以及策略幾方面闡述了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關鍵詞】口語教學;語言文化;文化意識;跨文化交際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世紀,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進一步深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加入、網絡時代的到來,這一切使得我國與國際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英語的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英語作為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經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語言。而語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交流,所以口語教學顯得尤為重要,但是在口語交流中由于人們的交際背景、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思想方法、觀念、心理、生活經驗等方面的差異,就造成文化差異。如果不了解對方的文化與風俗習慣,不可能進行順暢、有效的交往,所以在口語教學中必須滲透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以此避免在交往過程中產生的文化沖突和文化休克。
1 目前我國高職高專英語口語教學現(xiàn)狀
近幾年由于各種名目的私立高中學校層出不窮,普通高中以及大學的擴招,導致進入高職類學校學生生源的質量逐年下降,高職類學校的招生一年比一年困難,直接導致高職生的生源質量也逐年下降。這些學生本來在高中就沒有什么學習興趣,學習習慣、自覺性等等都比較差,進入職業(yè)學校之后又沒有升學的壓力,就更是放松自己,這樣高職的學生素質可想而知。記得有一位教育管理者說過:職業(yè)學校中基礎課教育難,其中英語教育就更難,而英語口語教學就是難上加難,有的學生連最簡單的表達都不會。高職班的老師對教這些學生也沒有熱情和動力,大部分老師覺得上課就是完成任務,下課鈴聲一響就趕緊收拾書本走出教室,因為他們認為給這些學生上課就是對牛彈琴、毫無趣味可言,所以老師根本沒有任何的教學改革的壓力和動力。面對這些情況,高職的教師還談什么英語口語教學,能讓一節(jié)課輕松結束他們已經覺得很幸運。而且高職類教材也比較繁雜,出現(xiàn)各自為政的現(xiàn)象,大部分教材還沒有擺脫以語法為綱,按照課文+語法+練習的模式進行編寫,口語部分涉及較少,即使有所涉及也只是形式化,有些與實際相差較遠,學生對此沒有興趣,老師也不去深入的講解,只是泛泛而談,有的老師干脆省略、忽視這一部分。有時公開課就為了體現(xiàn)“說”這一技能而特意設置一個話題,讓學生事先準備好,老師再加以指導,上公開課時就叫那些英語程度好的,已經作好準備的學生。
2 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的意義
我國有幾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尤其是受儒家思想影響巨大,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謙虛謹慎。而西方國家的人比較強調個人英雄主義,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對別人的表揚與贊美感覺受之無愧,如果對西方文化不了解這就在交流中形成巨大障礙,甚至有時會鬧出笑話。還有,中國人和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不同,在交際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一些困惑,影響交際效果,甚至造成一些誤解。在口語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認識并接受外國人的思維方式,改變思維方式是跨文化交際中學會準確、得體交際的前提,是培養(yǎng)學生語用能力的關鍵所在。另外,西方人大多數(shù)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那這就涉及到中國人和西方人交流時的方方面面,包括詞匯、語體風格、文學等。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如果遇到與宗教有關的口語材料時,就應該事先講解清楚,不但要解釋他的字面意思,還要深入講解它與宗教有關的文化含義,這樣學生在與西方人交流中才不會出錯,更不會導致交流休克的現(xiàn)象。
3 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的策略
3.1 要選擇適當?shù)目谡Z教材
目前,高職高專的英語教材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教材,也就是“課文+語法+練習”,很少有涉及到口語方面的專題訓練,更不用說有一本單獨的口語教材,而且學校也沒有安排口語教學的課時和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只能根據(jù)所教班級的具體情況,選擇一本適當?shù)目谡Z教材,而且還要自己每周擠出一定的時間給與學生進行口語訓練。選出的教材內容要和實際生活相關,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而且在難易程度上要符合高職高專學生的實際水平。這樣的教材一方面要有一點語言知識積累的內容,但主體還是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介紹。也就是說既能包含語言知識的傳授,又能涉及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介紹。
3.2 改變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
中國人受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影響,說話比較謙虛、含蓄,喜歡繞著彎子說話,有時讓人費解,尤其是讓西方國家的人不能正確理解他的含義,甚至是不知所云。而西方人思想比較開放,說話直來直去,有什么想法就開門見山,不喜歡有那么多的前奏,講那么多的客套話。另外,中國人一直很注重集體主義,也就是個人服從集體,小家要考慮大家,而西方人是個人價值至上,具有個人英雄主義的特點。所以這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交流時,往往會起沖突,有時會產生嚴重的文化沖突,因為在一種文化中認為的正常之舉,而在另一種文化中可能被認為是離經叛道。因此,我們的學生就應該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和價值取向,這樣才能進行順暢的交流。
3.3 多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提供交際語境
教師首先要利用好課堂四十分鐘的寶貴時間,多給學生一些口語訓練的機會。盡量做到每次課能留1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DISCUSSION,每次確定一個主題,在學生的交流中,自然地引進和滲透西方國家和我國在稱呼、招呼語、感謝、謙虛、贊揚、表示關心、談話題材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了解到這些文化背景知識,并且慢慢的運用到日??谡Z交際中。如果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請外教每周給學生上一到兩次的口語課,這樣學生才能在真正的實際交流中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因為外教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親身體會,生動形象地講述本國的社會情況、人文地理、文化生活以及風土人情等等。另外,學校要積極創(chuàng)建“English Corner”,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交流手段和途徑,大家在里面可以暢所欲言,最好每次能有一兩名教師在其中,適當?shù)臅r候可以進行指導,那么學生就在這真實的情景中強化了對語言單位和結構的理解和運用。
3.4 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多媒體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這一技術向學生大量地傳播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價值觀以及信仰、信念。教師可以先從輕松的播放英文歌曲開始,并且對歌詞中涉及到文化知識加以解釋;然后再播放一些英文短片,讓學生在輕快的節(jié)奏中學到有用的知識;最后可以每周或每兩周播放一次英文大片,在播放前先對有關的背景知識加以講解,播放后要進一步對一些與我們不同的風土人情加以學習研究。這樣,勢必事半功倍。
3.5 教師也要提高自身的英語素養(yǎng)
教師的語言能力,尤其是課堂組織中使用語言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但是現(xiàn)在有一部分教師自身的語言能力很為欠缺,經常教出的學生做題能力很強,但英語口語能力很是欠缺,基本是“啞巴英語”,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qū)的英語教師這方面更是不達標。那就更談不上在口語交際中要注意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也更無從談起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知識。所以現(xiàn)在的英語教師急需要提高自身的英語文化素養(yǎng),要多看書、多研究,學校也要積極給老師提供這方面的培訓學習機會,使英語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不斷適應英語口語教學發(fā)展的新形勢。
參考文獻
[1]高一虹.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跨越”與“超越”[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0).
[2]楊靜林.論英語口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05).
[3]高杰.淺談文化滲透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現(xiàn)代交際,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