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評價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結合日常寫作訓練特點,本文基于分項表現評價標準和文本對話理念對日常教學訓練中作文練習的評分和批語分別提出評價實施策略。
【關鍵詞】作文評價;分項評分;讀者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寫作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內隱思維、情感和言語的活動生成過程,屬于言語心智技能的范疇,作文的本質即一個人生命情感的真實流露。以取得高分為目標的應試作文訓練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應試技巧,不能達到真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更應當根據寫作的本質特點進行,通過能夠自由表達真情實感的日常習作來實現,而與之相對應的作文評價也應當與考試的評價有所不同。
一、基于分項表現評價標準的作文評分
中學日常作文練習都有著很強的針對性,每一次的練習都會設定相應的訓練重點和目標,可以是針對文體的訓練,也可以是針對表達方式的訓練,十分關注學生在本次練習中的表現和能力。但在評分時,教師往往將分數判定的大權獨攬于一身,憑借自己的經驗在感覺的尺度上給分,學生拿到評閱過的作文后只能以一個籠統(tǒng)的分數高低模糊地判斷自己本次作文的水平。分數背后并沒有一個明確具體的評分細則。要使作文評價能夠真正成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形成明確具體的分項表現評價標準是十分關鍵的。
(一)分項表現標準的設定
教學標準一般可以分為內容標準和表現標準兩個層面。內容標準要求學生應當掌握的知識和具體行為、技能;表現標準明確的則是學生應當達到的學習水平和知識的運用掌握程度。分項評價標準即是表現標準的具體化。在寫作評價的表現標準中,可分為思想性、條理性、寫作風格、用詞、語句流暢性、寫作常規(guī)這六個要素。簡單來說,思想性即對主題立意的把握;條理性即文章的結構是否安排合理;寫作風格可以成為日后考場作文中形成個人特色的一項訓練點;用詞即能用豐富、精細、富有色彩的語言來打動或啟發(fā)讀者;語句的流暢性指句子的通順和流利程度,展現出漢語的音韻美;寫作常規(guī)即格式正確,沒有錯別字。根據每次針對性的訓練要點不同,這些要素可以根據訓練要求的不同而靈活更改。
(二)分項表現標準的實施
在進行作文評定時,應依據訓練目標對各要素分別評分,并可在每個要素中按照等級明確所匹配的能力表現要求。例如本次寫作練習主要訓練“寫事要有點波瀾”,圍繞此目標制定具體的評分規(guī)則表現在這六個分項中,重點就應當放在條理性上,重在文章的敘事結構安排。在評分時根據目標要求將各項按等級明確表述出來,分項評分。待分數評定后,學生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作文的得分理由是什么,對照自己的分項得分自行評價本次的練習,并且做針對性的調整和提高。
(三)分項表現標準的意義
分項表現評價標準與基于標準的教學相結合,將作文內容分成若干要素,使學生的寫作過程劃分成一系列便于操作的板塊。也使學生明確了練習標準,有助于強化其寫作的讀者意識,賦予了學生評價自己作文的能力。對于教師而言,該標準使教師確定了相對明確的知識內容和操作程序,為教師的作文訓練教學提供了精準可靠的評價反饋教學工具。
二、基于對話交流的習作評語
日常的作文練習不僅僅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工具,也是學生與教師進行對話交流的途徑,是一次展現情感活動的過程,對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心理調節(jié)功能。教師作為學生習作的第一讀者,作文批改不應是常見于周記本上的一個“閱”字或一個紅勾的冷冰冰的“技術”評判,反饋給學生的評語應是基于文本對話的文字交流和精神對話。
(一)對話的雙向性
教師對學生習作的批改可以將技術性評價以前文分項表現評價標準的形式展現。使學生在通過分數細則了解過本次練習情況后,更加期待讀到老師對文中吐露的情感和故事的反饋。學生寫,老師也寫;你閱讀我的故事,我也分享我故事;你述說你的寫作經驗,我為你提供寫作建議,寫作也就成了交流和對話的過程。在為學生習作寫評語時,教師首先應當作為讀者,帶著理解和自己的故事走進學生的心靈和情感世界,以故事回應故事。使學生單向的獨白變成思想和思想的交流。誰都有過成長的經歷,教師不論從文中的任何一處都可以找到與自己學生時代相類似的思想和情感共鳴。教師帶著對學生的理解寫下的評語實際上本身并不針對學生習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改正,而是激發(fā)學生在下一次習作中有更強烈的表達欲望,進而激發(fā)出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反復的練習中不斷提高語言表達、邏輯思維的水平。
(二)對話的啟發(fā)性
日常習作的評語還可以針對文中引起教師對于相關話題的思考的相關閱讀材料、影視、音樂作品向學生進行推薦。在習作的過程中不斷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在讀寫結合中潛移默化的提高習作的水平。
(三)對話的針對性
在對習作的評語中,教師應當將重點放在文中的亮點語句和長處上,有針對性的進行評價,而不只是泛泛空談。多篇習作中亮點長處的不斷累積比單篇習作的反復修改對于增加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寫作水平要有益得多。
綜上,對于日常作文訓練的批改在注意分項表現評價標準的技術評定同時,注重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精神交流和對話也十分重要。這意味著作文評價不能單純關注有形文字的表達形式,還應當在傾聽與對話中融入對學生的期待。這不僅僅是教師獨自完成的事,也可以作為分享的資源向學生以及家長開放,讓更多的人感受寫作的經驗與生活,在讀者意識的激勵下讓學生有更多表達的欲望,從而增強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榮維東.構建基于科學標準的作文評價指標體系——從美國“6+1要素”作文評價指標說起[J].語文教學通訊,2008(29).
[2]黃厚江.作文評價的標準及其實施辦法[J].語文教學通訊,2008(29).
[3]葉黎明,陶本一.作文評價的問題與對策[J].課程·教材·教法,2006(8)
作者簡介:郝丹陽,女,1992年生,山西太原人,教育碩士,北京師范大學在讀,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