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偉文
摘 要:反思是教學的“溫故”,也是“點睛”。反思要從“是否因材施教,讓學生始終成為主角”“是否拋磚引玉,讓學生獲得生動資源”“是否激情飛揚,讓學生感受新鮮活力”“是否學以致用,讓學生提高敏銳語感”四個層面進行。教師要在總結(jié)與反思的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實現(xiàn)精彩課堂、高效課堂、生本課堂提供必要準備。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 教學反思 教學策略
目前,正大力倡導的有效課堂教學更需要教師在認真總結(jié)與反思的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學習認知需求出發(fā),反思任務創(chuàng)設是否能滿足了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是否注重了學生積極情感的培養(yǎng),是否活化了教學過程,這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反思,利于教師在主動修正問題和發(fā)揚亮點中深入研究教法,更好地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一、反思是否因材施教,讓學生始終成為主角
在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灌輸是其主要特征。學生在這樣的背景下也只能被動參與,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新課程教學基于上述問題,將“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需要”作為首條放在教學建議中,其目的就是倡導主體教學,還學生應有的學習自由權(quán)與參與權(quán)。
在教學中,教師應將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要作為前提條件。例如,在譯林版八年級上冊Unit 6 Wild animals的“Reading A Giant pandas”的教學反思中,我結(jié)合教材表達的“The characters about giant panda in different growth”主題,要求學生列出自己的疑難問題,如“What are the author going to tell us?”“Why do we should protect wild animals?”等。其實,這些問題是學生在閱讀學習后的“衍生物”,這也說明我在教學中未能把握好相關(guān)教學內(nèi)容的延伸,使得他們的認知視野不夠開闊。結(jié)合上述問題,我在練習評講課上,專門將學生的問題制作成了課件,并在網(wǎng)上收集了相應的背景資料,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感悟。反思應依據(jù)學情調(diào)整優(yōu)化教學策略,使得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
反思因材施教,應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多給他們提供多元化的問題與目標,給他們指明學習方向。因材施教更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通過遞進式話題幫助學生在“跳起來摘果”的過程中感受歡樂。因材施教還應反思,是否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參與教學,幫助他們在拓寬視野和思維的過程中不斷增強感知,并能主動參與學習,與教師形成默契的互動關(guān)系。
二、反思是否拋磚引玉,讓學生獲得生動資源
課堂是議論紛紛和笑聲不斷的“樂園”,也是師生真心交流與溝通的“花園”。拒絕沉默,讓學生在滔滔不絕的言說中主動表達,體現(xiàn)了教師對他們的尊重與信任。教師霸占講臺演獨角戲,必然使得學生不愿說、害怕講,惰說便成了他們的顯著特征,“啞巴英語”問題也會越來越嚴重。
反思是否讓學生暢所欲言,不僅是英語表達教學的需要,更對能否破解“啞巴英語”問題有著重要作用。例如,在八年級上冊 Unit 5 Birdwatchers的“Reading Birds in Zhalong”教學反思中,我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語言表達情況,反思了問題創(chuàng)設以及拓展延伸等方面的問題,針對“The characters about Zhalong”“Which information do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等問題,歸納了學生的回答情況,針對學生不同的語言表達,一方面,建議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找出文章中描寫鳥兒與扎龍親密關(guān)系的語句,幫助他們在整體理解感知的基礎上獲得更為豐富的體驗;另一方面,我要求學生收集相應的話題,讓他們在開闊視野的過程中主動提出觀點。通過這樣的調(diào)整,我發(fā)現(xiàn)學生能圍繞“The ways of protect wild animals”等問題提出許多富有見解的觀點,他們在整體理解感知的基礎上能夠更加全面地認知學習素材。由此,我還要求學生就“Can you find another place as Zhalong?”這一問題,鼓勵他們找出相應素材,擴充其閱讀感知,讓閱讀成為動感資源。
教師反思“拋磚引玉”,更利于在教學中集中主題和方法,使教學更有目標性。反思自己的教學用語是否發(fā)揮了循循善誘的作用,是否能讓學生滔滔不絕地表達,教學用語的合理運用則有一定的引導和促進作用。反思設計的話題能否給學生提供表達指引,能否讓他們在有針對性的探討中獲得豐富的語言感知。話題的靈活運用,有利于學生在自由選擇中能夠主動嘗試,增強其獨立探學的激情。
三、反思是否激情飛揚,讓學生感受新鮮活力
課堂是展示激情的平臺,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情感態(tài)度和審美價值觀的重要基地。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應具備飽滿的情緒與昂揚的激情,這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元素,更是學生“親師信道”的重要來源。
教師在教學中反思自己是否做到了激情飛揚,對課堂教學的情境性和趣味化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8 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 A An earthquake”教學引導中,我反思了自己對地震中遇難同胞的深切緬懷之情,在授課一開始我就帶領(lǐng)全班學生默哀,向在地震中遇難的同胞表示哀悼。在授課中,我讓學生扮演志愿者、受害者、記者、學生等不同角色,建議他們圍繞“How do we protect ourselves in the earthquake?”這一話題,大膽暢談自己的觀點,使他們獲得了更為全面的理解感知。學生在我的啟發(fā)下,都紛紛主動地參與探學,體會著助人為樂的人道主義情懷。這樣的反思教學,使學生在感受真情的基礎上能夠主動參與教材閱讀。
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需求和課程內(nèi)容對教學細節(jié)做適當調(diào)整,要充滿激情地教學,要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以積極的情感參與課堂學習。在反思中,教師應對教學用語、評價激勵等方面的問題進行總結(jié),及時檢查自己的教學是否滿足了學生的認知需要。
四、反思是否學以致用,讓學生提高敏銳語感
實踐出真知,這也是檢驗學以致用的重要依據(jù)。英語教學是建立在語言感知基礎上的教學活動,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教學過程、教學思維予以通盤考慮,反思學生是否已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識要點,并能夠全面感知運用。
檢驗教學效果的方式不僅是通過終結(jié)性的檢測,更應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合理評價,讓學生積累的英語知識能有效地融入實踐運用中。例如,在八年級上冊Unit 6 Wild animals的“Reading A Giant pandas”閱讀檢測中,我更注重學生科普素養(yǎng)的積累,引導學生就“Protect wild animals”收集相應資料,拓展他們的閱讀素材,豐富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同時,我反思了自己在活動創(chuàng)設中,是否幫助學生真正地將閱讀積累轉(zhuǎn)化為實踐運用,是否讓學生有了更廣闊的表達運用空間。我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閱讀,有助于學生形成敏銳的語言信息捕捉意識,并能在閱讀理解中靈活運用。
針對教學效果反思,應突出學習與實踐的有機銜接,幫助學生在自我總結(jié)中生成更加豐富的思維方法。反思,應緊扣教學效果的綜合性和發(fā)展性,突出語言感知與運用綜合性的指導,讓學生在主動學習和運用中生成豐富的知識。多給學生提供實踐運用的平臺,幫助他們在反復嘗試和主動運用中深化感知。
總之,教學反思是教師提高業(yè)務素養(yǎng)的必要途徑,它有助于優(yōu)化教學方法。圍繞學生主體地位與認知需要,突出任務創(chuàng)設、積極情感引導以及活動引導等方面的反思,便于教師在總結(jié)得失的基礎上合理調(diào)整教學策略,完善教學過程。
參考文獻:
[1]盧景晴.初中英語教育中反思性教學的應用[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2(6).
[2]陳世克.初中英語教師教學反思內(nèi)容的研究[J].英語教師,2010(9).
[3]蔣明.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英語教學反思[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