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考歷史復習備考沖刺階段中,只要能以“依據(jù)考綱,回歸課標和教材,把握主干知識,貫通古今,關聯(lián)中外”為指導,堅持“回顧錯題,反思錯誤,查缺補漏,研究真題,精選習題,提升技能”為有效途徑,一定能取得回歸全國卷背景下高考歷史復習備考成績喜人的豐收。
【關鍵詞】全國卷;高考歷史;沖刺階段;復習備考
從2016年開始,福建、安徽等8省對外宣布高考將結束自主命題,參加由國家考試命題中心統(tǒng)一組織的全國1卷考試。這一變化,對參加回歸全國卷首屆的我省師生來說不僅面臨著準備時間短,復習容量大,考試難度加大等一系列的問題,更是對今年高考各學科復習備考的一次巨大挑戰(zhàn)。以下,筆者就依據(jù)一年多以來對已參加全國卷省份高考歷史學科復習備考策略的一些研究和多年來從事畢業(yè)班復習教學實踐,簡要談談對回歸全國卷背景下高考歷史沖刺階段的復習備考策略。
一、依據(jù)考綱,回歸課標,把握主干
歷史學科考試大綱和《高中歷史課程標準》都是每年全國卷高考歷史試題命制的主要依據(jù),在高考復習的沖刺階段,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對照歷史學科考試大綱中要求的每個知識點,并結合相關試題解答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排查式地復習,力求不留復習的死角;而且還要指導學生回歸《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按《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3個學習模塊,4大學習主題(分別是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科技等領域的重要歷史內容)和25個學習專題并整合不同版本教材的相關知識作為沖刺階段復習的主干線索,抓住高考歷史的主干知識和重點,以此來提升學科復習的效果。例如,可以將考綱中“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的相關知識點整合為:
二、回歸教材,貫通古今,關聯(lián)中外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初高中歷史教材是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的基本依托和來源。因此在考前的沖刺階段,如何指導學生回歸教材就顯得十分的重要。教師應依據(jù)有限的復習時間指導學生對初高中歷史教材進行系統(tǒng)的泛讀、對照考試大綱的重點精讀和結合時政熱點有突破的研讀。除此之外,由于全國卷高考歷史試題的命制一般不會只考查某一個孤立的知識點,通常會選取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中某一模塊的具體知識點作為切入,考查它與其他模塊之間的聯(lián)系,通常會涉及古今、中外之間的聯(lián)系對比。例如2015年全國文綜1卷歷史試題第40大題就涉及到古代和近代不同學者對儒學的不同態(tài)度;2014年全國文綜1卷歷史試題第40大題就涉及到中國明朝科學家宋應星與近代英國科學家牛頓不同科技成果出現(xiàn)的背景、特點和命運不同原因的比較。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復習備考中應盡可能指導學生不僅要把握某一歷史現(xiàn)象的內涵,同時還應從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辨析其在不同歷史階段的特征,分角度、多層次地將相關歷史知識融合起來進行有效復習。
三、回顧錯題,反思錯誤,查缺補漏
在日常復習教學中,教師時常會指導學生建立學科錯題集,這樣做能有效地防止學生在學科學習中重蹈覆轍、走向成功。在高考的沖刺階段,對近期已做過的高考歷史模擬試題,無論是教師提供的,還是自己購買的,教師都應指導學生及時地收集錯題并回顧,再次地進行反思。例如,做錯的選擇題,是否是因審錯時間造成的還是審錯題意造成的?非選擇的主觀題解答,是否有圍繞設問多角度地思考來組織答案?只有堅持這樣做,才能幫助學生一步步地反思和糾正做歷史試題的錯誤思維,才能幫助學生理順解題的思路和提升分析、歸納和概括知識點的能力,才能查缺補漏,決勝于全國卷的歷史高考。
四、研究真題,精選習題,提升技能
歷年來的全國卷高考歷史試題都是由專家學者們經過長時間精雕細琢出來產物,它反映了對當年高考歷史考試內容的深思熟慮、對高校選拔人才要求的考量和文科學生歷史知識水平的客觀判斷。因此,研究歷年來的全國卷歷史試題,就如同和這些專家學者們對話。
在高考的沖刺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認真地研究近三年來全國卷的高考歷史試題,將其按題型分類處理,重新看一遍、做一遍,好好地體味下。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不僅從試題中體會課標要求的知識點在高考歷史試題中會“怎么考”,還可以讓他們從試題的參考答案中體會做題時應“怎么答”。因此,研究近三年典型的全國卷高考歷史試題不僅有助于指導學生探索正確的解題思路、方法和提升解題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熟練地把握答題的節(jié)奏和積累考試心理調適的經驗。
因為距離高考時間有限,教師在指導學生做題時應精選試題,從題目選用來源來說,首先可以選用近三年全國1卷、全國2卷和海南卷的高考歷史試題,其次可選用比我省早進入全國卷考試模式省份最新的名校高考歷史模擬試題;從題目選用的類型來說,應與全國卷題型模式一樣,即12道單選題,2道非選擇必做題和四選一模式的選做題;從題目選用的內容來說,應該要加強針對新史觀和與社會時政熱點相關試題的訓練。
做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進行限時訓練,一方面充分地調動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掌握的審解題能力做題,提高答題的準確率,同時還要及時地找到做錯題的原因和解決辦法,以防重蹈覆轍。在做題過程中,應按不同的題型認真地進行審題、解題訓練和規(guī)范地組織、書寫答案,提升應試技能。
總之,只要我們在復習備考的沖刺階段中,能以“依據(jù)考綱,回歸課標和教材,把握主干知識,貫通古今,關聯(lián)中外”為指導,堅持“回顧錯題,反思錯誤,查缺補漏,研究真題,精做習題,提升技能”為有效途徑,相信2016年我省參加全國卷高考歷史成績一定能獲得喜人的豐收。
參考文獻:
[1]高章元. 理差異明考題變化辨思路尋應對策略——高考語文安徽卷與新課標全國卷之比較[J].學語文,2015年05期
[2]王邵勵. 什么是合理的歷史“概括”——以2015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材料解析題為例論析[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年15期
[3]劉國彬. 堅持·改進·啟示——我看2015年高考新課標全國卷Ⅰ第41題[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年15期
作者簡介:
竭蔚(1973.11~)男,福建省漳平市,現(xiàn)職稱:中學高級教師,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中學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