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
【摘 要】近年來我國大學生心理危機現象頻發(fā),本文闡述高校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tǒng)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并對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tǒng)的構建作出自己的思考。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構建思路
隨著就業(yè)壓力和社會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大,我國高校頻發(fā)惡劣的心理危機事件。建立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是有效防范心理危機并弱化其影響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適應時代發(fā)展和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需要。
一、大學生心理危機
(一)心理危機的內涵
所謂心理危機是指個體遇到重大問題時,既不能回避,又無法用常規(guī)解決問題的方法來解決當時所產生的心理上的不平衡。心理危機的本質是由不一致、矛盾、沖突而導致的一種心理緊張狀態(tài)。危機帶給我們的,大多數時候只是暫時的不適,也就是說心理危機并非必然導致極端行為。但是,心理疾病一般具有四個發(fā)展階段:心理危機→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心理衰退。心理危機是心理疾病的早期癥狀,也不可放任自流。
(二)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特點
大學生心理危機是指在校大學生由于其特定的角色、身份和身心特點而在求學、戀愛、人際交往、人格成長和其他社會化過程中所爆發(fā)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危機。研究表明,在大學階段,學生心理發(fā)展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自我意識增強但發(fā)展不成熟;二是抽象思維迅速發(fā)展但思維易帶主觀片面性;三是情感豐富但情緒波動較大;四是意志水平明顯提高但不平衡、不穩(wěn)定。
這些特點也決定了大學生心理危機一般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特殊人群性
以下幾類大學生人群可視為心理危機發(fā)生的高危人群:遭遇突發(fā)事件、學習壓力過大、學習困難、就業(yè)壓力過大的學生;個人感情受挫、人際關系失調的學生;性格過于內向、孤僻、的學生;家境貧困、經濟負擔重、深感自卑的學生;患有嚴重心理疾病和身體疾病的學生;新生以及畢業(yè)生。
2.后果嚴重性
大學生在心理危機狀態(tài)下,內心的穩(wěn)定和平衡被打破。大學生由于其社會經歷較淺,危機應對機制較為貧乏,心理發(fā)展尚未成熟,情緒波動較大,心理承挫能力較差,在經歷危機時可能會體驗到更深的痛苦和無助,更容易采取一些極端的解決方式,容易因此導致災難性后果。
3.愈發(fā)頻繁性
筆者對所在地區(qū)(即上海)高校1-4年級本科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使用自己設計的調查問卷調研時發(fā)現:當今大學生中心理危機不是個別現象,經歷過心理危機的學生占有相當高的比例,其中表示多次陷入心理危機的人數也不再少數。
二、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tǒng)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近年來大學校園中因為心理危機導致的惡性事件時有發(fā)生,既不是個別現象,也不是偶然發(fā)生,有效預防、及時干預大學生心理危機已經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
(一)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危機預警系統(tǒng)的構建是必不可少的
心理危機干預重在預防,預防心理危機的意義不僅在于減少高校危機事件的發(fā)生更具有心理健康發(fā)展性教育的功能。
(1)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tǒng)是決定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成敗的重要因素
(2)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tǒng)是大學生成長和成才的需要
(二)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tǒng)的建立不僅重要,而且也是可行的
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爆發(fā)雖然具有突發(fā)性、急迫性的特點,要準確地預測它何時爆發(fā)、破壞程度多大等,有一定的困難,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不可預測、束手無策。世界各國多年來的心理咨詢、危機干預實踐表明,心理危機是可以被認識、預見、預測并有效干預的。
三、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的構建思路
所謂大學生心理危機機制系統(tǒng)就是通過大學生個人、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形成合力來預防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產生。防患于未然,是危機管理的關鍵所在,預警機制的完善程度決定著危機管理水平的高低。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的主要功能在于盡早發(fā)現危機;其次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的建立有利于高校進行快速的危機反應。
(一)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構成人員及其層級分布
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構成人員主要包括領導機構和執(zhí)行機構。領導機構組成應該包括分管校領導,校辦、學生處、校團委、宣傳部、保衛(wèi)處等部門領導,各學院分管學生的總支副書記等。執(zhí)行機構是學校的危機干預中心(目前國內絕大多數高校都未設置)或心理咨詢中心以及各學院負責心理咨詢工作的輔導員和各帶班輔導員,其成員應該是熟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經過危機處理知識和能力培訓的專業(yè)人員。學校要保證該執(zhí)行機構有正常運轉的人員、經費和場地。
可以根據高校的特點,在上述系統(tǒng)構成人員內建立班級(輔導員、學生心理委員、班干、學生黨員)、院系(學院心理委員、學院分管領導)、學校(危機干預中心或心理咨詢中心)三級預警信息反饋通道,明確相應的工作職責與機制。
(二)重視預警信息的收集管理,構建完善的危機監(jiān)測系統(tǒng)
預警信息的高效率收集管理是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能夠良好運作的基礎。一切的預警行為都是建立在大量可靠的信息收集和處理上的。
一是要把好入門關,通過心理普查等方式全面、準確、真實的收集學生重要信息。如,學生性格特征、家庭情況、心理普測檔案等。
二是要對學生信息做出及時評估、診斷和預警。通過心理危機預警評估指標體系確立重點預警對象,使預警機制針對性地、有的放矢地高效運作。
三是要確定暢通的預警信息溝通渠道。預警信息要易于被相關的人員接收,預警信息不會與其他信息彼此干擾。清晰的信息溝通路線對成功地管理危機事件非常重要,必須要做到信息暢通,反應快速,將心理危機的發(fā)生消滅在初起狀態(tài)。
(三)建立心理危機應急處理體系
應急處理體系的功能是事先準備好在各種危機條件下的應急對策方案,一旦預警信息管理庫發(fā)出危機警報,則可在最短時間內根據預警信息的類型、性質和警報的程度采用相應的對策。心理危機干預需要采取緊急應對的方法,在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在有限的時間內幫助危機當事人從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機。一旦危機發(fā)生,應急處理體系就能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從容應對,從而避免危機擴大,防止危機升級,把危機造成的損失盡可能降低。
(四)構建大學生心理支持系統(tǒng),在學生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要定期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講座,強化大學生自我教育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查、自我評估和自我糾正的能力;教會學生一定的心理調適方法,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調適和自我排解。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明白,當有心理困惑時尋求幫助及時解決是很正常和非常明智的,鼓勵學生在發(fā)現問題時,及時、大膽地走進心理咨詢室積極尋求幫助。
(五)運用網絡技術完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的構建
網絡日益在青年學生中得到普及,很多處于危機中的學生往往會在網絡媒體上求助,對于這部分信息,高校心理工作人員應予以充分重視。擴大信息收集幅度,構建更多的信息監(jiān)控網點。能夠更靈活、全面的收集案例,反饋和加強研究數據的正式性、全面性、新穎性,為更好的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機制而發(fā)揮作用。
四、結束語
預防危機,就是把握轉機;解除危機,就是引導發(fā)展。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系統(tǒng),做好學生心理危機早期預警工作,做到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變化的早發(fā)現、早匯報、早評估,力爭將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發(fā)生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也可以通過早期預測,評估危機信息,發(fā)出危機警報,為下一步的準確決策、制訂計劃、實施危機干預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龍迪.心理危機的概念、類別、演變和結局[J].青年研究,1998(12):27.
[2]謝君.大學生心理危機成因與干預防護網[J].求索,2005,(2):46-47.
[3]楊長春.淺議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4,(2):21-24.
[4]時美英.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策略探討[J].湖北教育學院學報,2007,(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