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怡
【摘要】王鼎鈞的《那樹》,通過展現一棵大樹雖造福人類但終究逃不過被砍伐的命運,表達了作者的痛惜之情,同時感性中不乏理性思考對人與自然關系進行了深刻思考。九年級的學生初步掌握閱讀方法,養(yǎng)成了閱讀習慣,具備了一定的語文能力。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點撥與啟發(fā)。
【關鍵字】《那樹》;王鼎鈞;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自己積累文中的生字詞,掌握“虬須、佝僂、屹立不動、倒坍、引頸受戮、周道如砥”等詞語。2.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明確“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咬”“骨粉”和“呻吟”等寫作手法。3.鼓勵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中的主題,把握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主題。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明確“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咬”“骨粉”和“呻吟”等寫作手法。2.鼓勵學生深入地理解課文中的主題,把握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主題。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整體感知
冰心說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樹。奔騰不息的江水,那是生命跳動的音符;枝繁葉茂的大樹,又是生命延續(xù)的標志。但,我們卻聽見大樹哭泣的聲音,這棵大樹為何發(fā)出低沉的呼喚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王鼎鈞的《那樹》,傾聽生命的呼喚。
(二)初讀課文,理清思路
1.劃分文章脈絡。
師:同學們自己默讀課文,看一看文章分為哪幾部分,行文線索是什么?明確:第一部分(1到5):對早期大樹進行簡單描摹。第二部分(6到8):對近期大樹進行簡單描摹。第三部分(9到11):對現在大樹進行具體描寫。師:這篇散文按照大樹的生命經歷進行敘述與描寫。同學們,作者是如何描寫大樹的呢?
2.分析大樹形象。
師:這是一顆_______的大樹(幻燈片展出)。教師明確:大樹飽經風霜,仍能夠屹立不動,給人厚重歷史與時間的滄桑感。
(三)研讀課文,理解思想
1.對描寫大樹的語句進行賞析。
師:剛才同學們都對大樹進行簡單描述,那你們是從哪兒概括出大樹的形象呢?
明確:(1)那棵樹立在那條路邊已經很久很久了,當那條路還只是一條泥濘的小徑時,它就立在那里;當這里駛過第一輛汽車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孤獨。(2)那樹有一點佝僂,露出老態(tài),但是堅固穩(wěn)定,樹頂像剛炸開的焰火一樣繁密?!獙懗龃髽涔爬?、滄桑、堅固。(3)那的確是一株堅固的大樹,霉黑潮濕的皮層上,有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像生鐵鑄就的模樣?!髽涞膱怨膛c頑強呼之欲出。(4)在夏天的太陽下挺著頸子急走的人,會像獵犬一樣奔到樹下,吸一口濃陰?!髽錈o私奉獻,竭盡所能給人類生活提供便利。
2.那樹,是大自然最忠實的守衛(wèi)者,枝繁葉茂;那樹,是人類最友好的捍衛(wèi)者,蔭庇保衛(wèi)。這樣一株古老又很可愛的大樹最后的結局是如何的呢?明確:綠世界的殘存者已不復存,它果然綠著生、綠著死。當大樹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綠得更深沉”“依然綠著”“照舊綠”“綠得很”,那么“綠著死”指什么?于是這一天來了,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耙А薄肮欠邸焙汀吧胍鳌比齻€描述性詞語,凸顯痛苦和悲哀的感受,展現出人類屠戮大樹的畫面。
(四)拓展應用,發(fā)現創(chuàng)新
師:這樣一注古老而又可愛的大樹最終慘遭殺戮,大家想一想是什么原因導致大樹“引頸受戮”的呢?大家能不能找出描寫大樹遭“屠殺”的語句?生回答:于是這一天來了,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
師:那這棵大樹師因為成為事故的被害者所以才被砍的嗎?生:不是。師:那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明確:先前大樹能夠為人類避風擋雨,而在當今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大樹顯得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甚至有些“礙眼”。慘遭“屠殺”就顯得“合情合理”了。
師:大樹預感到自己將要毀滅,它提前感知到這一切,螞蟻為大樹舉行了一次神圣的“朝拜”。那么,作者想要向我們傳遞出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明確:大樹意味著生命、自然與命運,雖然失去了已有的實用與審美價值,但是,是大樹孕育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所以我們要心存敬畏,與大自然和平相處。《敬畏自然》里說人們常常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宣稱要征服自然。這實在是太狂妄自大了,因為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
(五)總結歸納,明確結構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王鼎鈞先生的《那樹》,這篇課文講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作者如何謀篇布局的呢?明確:《那樹》講述了一課孤獨、古老、滄桑、堅固又堅強的大樹,因與人類生活格格不入而慘遭屠戮的故事。作者一開始介紹大樹古老的歷史和之前為人類謀福利,為后文大樹慘遭殺害埋下伏筆。大樹“被砍”是文章的轉折之處,也是本文高潮部分。師:同學們你們能不能賞析一下這篇文章的寫作技巧啊?
明確:本文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利用戲劇性地手法敘事大樹命運。散文從容之中又見嚴密,簡練之中又不乏余韻,具體之中又有抽象。深刻的故事引發(fā)讀者深入思考。
四、課后作業(yè)
1.完成作業(yè)本生字、注音、文學常識、名言好句的積累。2.發(fā)揮想象,寫續(xù)寫螞蟻被砍以后的心理活動,不少于400字。
五、板書設計
這是一顆_______的大樹
孤獨
古老、滄桑→慘遭人類“殺戮”→大樹消失
引發(fā)思考
堅固
無私奉獻
(起)(轉)(收)
(編輯:李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