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龍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快速發(fā)展,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強勢闖入公眾視野,比如說在微時代的背景下,微課以其短小精悍的特點迅速獲得公眾喜愛。順利開展公安教育應該堅持教學培訓的實際需求與特點,充分挖掘微課這一新型教學方式的適用性與局限性,在具有體系化的教學形式中推動學習者的職業(yè)技能與信息需求。
關鍵詞:公安教育;微課程;問題分析
信息化技術已經(jīng)成為社會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人類被快速卷入了一場微潮流,各種專業(yè)學科的信息咨詢都可以借助移動終端來豐富人們的閑碎時間,微課程更加以其更新速度快,簡單方便,及時傳播等優(yōu)良特性迅速俘獲民眾的喜愛。對于公安課程的學習安排應該順應微時代的信息潮流,迅速選取大家感興趣的點以主動迎合知識信息的變革需求。
一、公安教育的微課程分析
微課程是在線學習的重要教學形式,以其時間短,速度快,內容精等多種優(yōu)勢占據(jù)大眾視野,在個性化的學習中能夠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教育公平性的滿足。
(1)資源運用的最大化
公安教育的微課程應當給予受訓學員的適應性與實驗性的需求動機,在碎片化的知識傳遞中采用多樣化的載體形式,形成多維度,系統(tǒng)化的教學文件展示。這樣的微課設置不僅僅能夠滿足受訓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還能夠幫助學生迅速了解教學體系與具體的學習內容,在及時高效的教學傳遞中實現(xiàn)資源運用的最大化。
(2)短小精悍的學科設置
短小精悍的學科設置能夠幫助學習成員在碎片化的學習參與中迅速捕捉學習重點,內容設置基本上采取一課一主題,一事一陳述,論斷準確,語言簡潔,在碎片化的知識建構中學習成員不必擔心學習壓力,只需要在片段化的學習模式中迅速了解知識重點,實現(xiàn)了學習資源與個人時間的最大化運用,在一課一主題的模式展示中,學習人員可以最終實現(xiàn)階段性的學習目標。
(3)主動性的知識建構體系
由于微課程主要利用學習成員的碎片時間參與學習,所以,該課程的學習機制具有一定的隨意性,需要學員在積極主動的自我暗示中參與課程的吸收。自行開展對已有知識體系的建構與體系梳理,在潛移默化的行為暗示中建立學員主動性的學習行為模式。與此同時,微課程在智能終端可以實現(xiàn)隨時共享,為多層次,多樣化的知識全體分配中,學習成員可以依據(jù)個人的興趣愛好參與任意課程的學習,并且管理人員為學習者提供了線上學員與老師及時互動,線下主動討論的溝通平臺,在信息的及時共享中解答成員的疑難問題,為課程的深度答疑建立可供實施的平臺。
二、微課程在公安教育課程的應用表達
對于微課程在公安教育課程的實際應用眾說紛紜,傳統(tǒng)教學學者所持有的觀點是快餐式的教學方式不適應于規(guī)范化的學科體系,導致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局限于表面,難以深層次的理解內容結構。但是現(xiàn)代性的學者普遍認為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是豐富教學手段的有效方法,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民眾需求,在微課程的模式學習中之間強化知識的內容難點,集中解決大家面臨的障礙,既實現(xiàn)了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運用,又能夠保證學生在主動性的行為模式中突破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局限性。
為課程的教學主要表現(xiàn)為三種不同的層次,自主學習,協(xié)作探討學習與應用實踐性提升,只有熟練掌握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習規(guī)律才能夠保證微課程教學的有效性發(fā)揮。自主學習的層次為協(xié)同探討提供了理論基礎,而探討學習又為解決疑難問題提供了方案指導,最后的實踐應用則是為前兩個層次的學習進行深入的實踐總結,兩者之間互為表里。需要學員借助微課程的視頻教學提煉知識結論,形成思維模式的轉型與自我重組,在自我的實踐應用中實現(xiàn)最終的理論轉化。微課程的學習,尤其是對于公安課程的學習需要教學人員合理的優(yōu)化教學內容,實現(xiàn)高結構化,高自主選擇的課題延伸,在知識轉化與實踐應用的操作中搭建橋梁,所以,微課程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形式的有利補充與提升。
對于微課程在公安教育課程的熟練運用需要結合該課程的教學重點與教學特性,構建不同層次的學科教學體系。比如說建立基礎性的學科模式,在課程內容的開展中注重關鍵知識點的講解,以經(jīng)典案例的解讀與視頻文件的播放吸引學員的關注度,在潛移默化的行為轉變中融入課程講解的實用性與人文性。其次,加強公共專業(yè)課程的講解,將基礎課程的常規(guī)知識點交由學員自己解決,對課程內容的疑難問題以及知識重點交由教學人員解決,在兩者的有效分工中實現(xiàn)知識體系的具體建立,在教學實踐角色的自我變動中增強課程的靈活性。最后,需要針對專業(yè)課程的講解突出程序演練,實踐展示的模擬化操作,在視屏的具體表現(xiàn)中實現(xiàn)公安教學課程的適宜性,能夠幫助學生在視頻教學的過程中將模擬操作熟練的運用到實際操作中,拓展實戰(zhàn)化的應急思維與操作技巧,真正在微課程教學過程中突破難點知識的理解與實際操作技能的指導性作用。
三、結束語
公安教育的微課程教學可以依據(jù)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的警民培訓,是推行公安民警參與實戰(zhàn)化教育訓練的有效手段,也是一種適應于陜節(jié)奏,碎片化生活趨勢的都市選擇。需要在日常的信息獲取中形成具有主動性的參與意識,注重在多層次,多選擇的課程選擇中建立個人的信息體系與邏輯聯(lián)系,并且鍛煉個人將媒介上的課程內容轉化為直接的應用技能,實現(xiàn)公安教育微課程學習的終極教學目的與個人專業(yè)技能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2):65-66.
[2]陸靈明,莫永華.論教育目標分類學中的“馬氏理論”對“布氏框架”的超越[J].遠程教育雜志,2012(1):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