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梅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是其他學科教學的基礎(chǔ),但當下的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情況著實令人擔憂。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努力提高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
關(guān)鍵詞:閱讀能力;表達能力;教學手段
小學語文教育是小學必修課程之一,是其他學科教育的基礎(chǔ)。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然而,當下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情況令人擔憂。圍繞如何提高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這個焦點,我提出以下見解:
一、加強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閱讀對于語文教學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我一直要求學生每天堅持十至三十分鐘的朗讀。科學研究表明,朗讀對大腦能起到非常好的激活作用,能使大腦變得更聰敏,尤其是早晨朗讀效果更好。
做一件事容易,但是要長期堅持一件事情是非常不容易的,因而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為了能讓學生的朗讀長期處于興奮狀態(tài),我讓學生自己接觸朗讀,引導他們采取不同的朗讀方式,讓他們自己愛上朗讀,愿意朗讀。
我們不光要重視課內(nèi)閱讀,還要重視課外閱讀,課內(nèi)閱讀和課外閱讀結(jié)合起來,這就要求學生要博覽全書。當然,我們要教導學生在浩瀚的書海中學會自己選擇閱讀的書籍,告訴他們有一些優(yōu)秀的書需要精心研讀,有一些內(nèi)容對我們的身心沒有益處的書要遠離。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要求學生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心二用,要靜下心來閱讀,在閱讀中不斷地思考,不斷地提出問題。古人說,“學”與“問”相輔相成,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在讀書方法上我認為不同的書有不同的讀法,我們不僅要學會將精讀和略讀相結(jié)合,還要學會做讀書筆記。
但農(nóng)村學生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可讀的書非常少。所以,我在“借”字上打主意。在班級建立圖書角,集全班的書于一體,選舉一位學生來管理,每星期開放一次,學生可以借自己喜歡看的書。除此以外,我還與學校聯(lián)系,讓學生可以借閱學校圖書館里的書。去年,我們縣圖書館開放了,那里成了學生放假時的好去處。其實閱讀無處不在,我要求學生每次上街的時候注意街上的廣告、商標、招牌、店名、店內(nèi)的介紹等,這也是我們閱讀的好材料。
我在班級發(fā)出了“珍惜每一分鐘去讀書”的活動,要求學生每天中午到校后,拿出一點時間讀書,哪怕只有幾分鐘。從此以后,班級打架的少了,讀書的多了。在閱讀的基礎(chǔ)上,在班級進行“書香學生”“書香家庭”的評選活動,學生積極報名。
今年全省發(fā)出了“暑假讀一本好書”活動,我們班也不落后。學生在一個月以前就開始準備了,大家拿出自己的零花錢湊在一起買來書輪流看,再在一起討論。繞翔撰寫的讀后感還參加了縣級的評選。
當然在要求學生閱讀的同時,老師自己也要閱讀。不光要讀專業(yè)知識的書,還要放下身段,聯(lián)系學生,讀學生正在讀的、喜歡讀的書。也就是說,我們在要求學生的同時,首先要了解學生。
二、加強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兒童時期如果不進行說話的訓練,真是遺棄了一個最寶貴的鑰匙,若講弊病,充其量將使學校里種種的教科書與教師的教育全然無效,終身不會有完整的思想和濃厚的感情?!笨梢姡岣哒Z文教學效果最重要的是說話訓練?,F(xiàn)在農(nóng)村小學的寫作教學是說話訓練的重要形式。我認為說話的教學要采用不拘一格的形式,可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隨時進行,不刻意強求,更不要加重學生的負擔,讓學生有排斥心理。如在教每一篇課文后,我們可以拓展延伸: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呢?你對主人公有什么想說的呢?你能仿照課文的內(nèi)容寫一段話嗎?本篇課文里最優(yōu)美的句子你認為是哪些?學著造一句吧。學生興趣非常高,踴躍發(fā)言,甚至有很多個性化的發(fā)言。這樣的拓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在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時,教師要幫助學生理解,引導他們發(fā)言。但是,我們不能讓學生沿著教師的思路發(fā)展,這樣的發(fā)言使學生缺少了個性,當然更不能代替學生發(fā)言。在學生的每一次發(fā)言后,教師要對他們的發(fā)言作出評價,對講的對的加以肯定,不對的提出改正的建議,以鼓勵為主。
在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過程中,我們要走出去,來到大自然,來到社會,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風光。也許會有人說,學生還小,他知道社會是什么?學生的任務就是學習。而我認為學生要讀書,但不能讀死書。魯迅說過:必須和社會現(xiàn)實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社會也是一門學問,也需要人與人之間的語言表達。我們在書本上學習的語言表達也是為以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做準備的。
三、重視教學手段的運用
語文教學離不開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現(xiàn)在每個班都建立班班通,在每一次上課時,我非常熟練地“駕馭”它。在上課前,我上網(wǎng)查閱更多的資料,充分地準備每一節(jié)課的上課內(nèi)容。例如,低年級識字教學,我事先做課件,把每個字拆開,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讓他們在故事中記住每一個生字。而對于高年級的課文教學,我會用課前準備的資料和學生講與課文相關(guān)的故事,為上課做鋪墊。
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有趣的古代和近現(xiàn)代的故事,文字描寫很生動,可總是存在著不夠直觀、形象的缺陷,從而造成學生理解上的困難。在教學五年級下冊的《七律·長征》《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和《清平樂·六盤山》的時候,因為時間的久遠,學生對長征是陌生的,上課也是紙上談兵。我利用業(yè)余時間給學生播放了《長征》這部電影,讓學生既理解了課文的內(nèi)容,又真真實實地進行了一次愛國主義的教育。在講解《大江保衛(wèi)戰(zhàn)》這篇課文的時候,學生都有一個不理解的問題:天在下雨,河水猛漲,堤壩被沖崩塌,為什么不把堤壩疏通,讓河水流走呢?我給他們播放了1998年長江抗洪搶險的紀錄片,讓學生認識到洪水的猛烈、抗洪搶險的危險艱巨和解放軍戰(zhàn)士意志堅強、奮不顧身的樂觀主義精神。
農(nóng)村小學現(xiàn)代化的教學道具非常少,但我們可以自己動手,例如,我利用回收物品做一些形象的教具。學生看見了,很受啟發(fā),一個個動手做教具。這學期我們班還舉行了做教具比賽,讓我非常吃驚的是,他們做得不但形象,而且科學性非常強,不但運用了我們平時學習的知識,還引用了許多課外知識。
四、加強教學內(nèi)容的整合
長期以來,我們是把某一篇課文的一節(jié)課作為研究對象。雖然內(nèi)容繁多,但是收獲甚少。我認為我們可以把整“篇”課文整合起來作為一個整體。我們只要講清課文的內(nèi)容,幫助學生理解,而不是把我們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說出來,強加給學生。
不光課文可以整合,每個單元也可以整合。語文低年級一般是八個單元,高年級一般是七個單元。每一個單元都有個共同的理念,例如,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講的是春天時的故事、第二單元是科普知識、第三單元介紹人物、第四單元介紹世界優(yōu)秀的城市建筑……我在講解第三單元的時候,把整個單元的內(nèi)容整合起來,加強課文與課文之間的聯(lián)系,整體介紹四位名人堅強不息、奮勇向前以及和命運抗爭的精神,既可以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比較和分析每一篇課文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又可以引導學生升華課文的主題思想。我們還可以把整本書進行整合,把書本分為幾大篇。如現(xiàn)代篇、未來篇、歷史篇等。把他們連起來,整理成一個整體的綱領(lǐng),進行整體教學。
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需要我們運用現(xiàn)代科學理念,運用現(xiàn)代化的科學手段,用心用力去教,揚長避短,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發(fā)展進步。
參考文獻:
焦正強.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索[J].文學教育:下,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