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友梅
【摘 要】作為高職院校的重要課程組成部分,應用文寫作在現今的教學當中仍然存在著教學方法、課程安排、師資力量以及學生考核機制方面的問題。本文針對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方面的問題提出提高應用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院校 應用文寫作 有效性 策略
一、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人才的綜合素質變得日益重要,這也對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用文寫作能力是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高職院校學生的重要考核標準。新時代的高職院校學生如果要成為一個合格的高素質人才,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應用文寫作能力。由于應用文寫作的重要性,現今很多高校都開設了應用文寫作這門課程。我國高職院校開設這門課程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但是在應用文寫作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的諸多問題,這對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有效性是一個不利因素,同時也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響。
二、將人文素質融入教育思想中
當前的高職院校雖然很多都開設了應用文寫作課程,但是高職院校對這門課程卻缺少重視,這種教育思想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有消極影響。每年高職院校都為國家提供大量的創(chuàng)業(yè)人才,而學生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很多應用文寫作方面的困難。所以高職院校應當對現有教育觀念進行革新,加大對應用文寫作的重視。
首先,更新教育思想。在應用文寫作課程設計的時候,應當根據應用文寫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制定相應的教學任務和工作指標,合理規(guī)劃課程的課時。其次,要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人文教育思想。人文素質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段
應用文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其重點就是應用文寫作的應用能力。目前雖然我國很多高職院校都開設了應用文寫作課程,但是在教學方法上仍然大多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在理論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對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則幾乎起不到作用。同時,這種缺乏靈活性的教學方法也會讓學生失去興趣。
因此,高職院校應當改變現有教學手段,靈活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學校還應當把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實際應用結合起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應用文寫作情景,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應用文寫作的場景。
四、規(guī)范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的設計基本是對本科生應用文寫作課程的簡化,但是教學內容仍然無法改變該課程理論繁多的特點。高職院校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常常忽略了教學內容的重點,這導致了課程教學過程中沒有針對性,無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開展教學活動。此外,課程理論部分繁復,而實踐性教學內容則相對缺乏。
面對這種困境,高職院校應用文教學首先應該重點對常用文種進行重點教學,針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進行選擇教學,強化教學的針對性。對于和專業(yè)相關性較弱的應用文種則可以進行適當刪減。其次是要將教學與實踐緊密聯(lián)系起來。為了讓學生能夠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來,高職院??梢耘c企業(yè)進行合作教學,為學生的實踐提供更多的機會。
五、構建開放性的學生評價機制
高職院校的很多教學缺乏實踐經驗,許多教師并沒有在黨政機關或者企事業(yè)單位工作過,這就導致其教學水平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對應用文寫作過程中的專業(yè)知識不甚了解。而大多數高職院校在評價學生時,主要以期末考試為要。這種考核機制不僅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而且也不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學習水平。所以,在學生學習水平的評價方面,應該積極構建一個開放性的多元化的評價機制。
六、結束語
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全日制的本科教學不同,高職院校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和實踐能力,每年高職院校都為國家和社會提供了一大批應用型人才。應用文寫作是培養(yǎng)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的一門課程,教學應當與社會實際結合起來,以便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但是從目前的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來看,仍然存在著課程安排不合理、教學實踐經驗缺乏以及學生沒有興趣等嚴重的問題。因此,高職院校應當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首先應當合理安排課程課時和教學大綱,其次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再次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和評價機制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才能提高應用文寫作的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譚鼎莎.高職高專院校應用文寫作教學的反思和探索[J].職業(yè)時空,2010(04):69-70.
[2]時榮先.新時期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困境與對策[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9(23):40-41,59.
[3]徐艷,朱萍華,晏艷琴.關于高等職業(yè)院校優(yōu)化應用文教學效果的思考[J].時代文學(下半月),2009(07):38.
[4]常小勇.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困境分析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yè),2008(33):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