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超婷
【摘 要】中職對學生培養(yǎng)包含很多方面,除了知識教育和技術培訓外,德育教育也是中職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教育好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本文擬從當前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些問題長期存在的原因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措施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中職德育教學 原因 困境 措施
一、中職學校重視德育教育的原因
(一)文化基礎較弱,學生容易出現(xiàn)厭學的現(xiàn)象
很多學生之所以選擇中職學校是因為他們在初中時學習基礎較差,文化課成績不好,不能順利進入高級中學,升入中職學校之后再加上自身懶散懈怠,學習積極性不高,不求上進,這樣一來如果沒有教師進行積極的引導很容易出現(xiàn)厭學的現(xiàn)象。很多學生不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只是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任務而不是樂趣,為了應付教師和家長,很多時候考試只求及格,甚至有的學生連及格都不求。
(二)自制力和自律能力比較差
在中職學校很多學生學習成績差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的自制力和自律能力都比較差。除此之外,更嚴重的是很多學生由于缺乏道德法制教育而沒有什么法制和紀律觀念 ,不能嚴格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和校規(guī)校訓 ,經常無故遲到早退、曠課逃課,上課不認真聽講,和同學嬉戲打鬧,嚴重影響教師上課。同時自律能力較差,就算教師多次教育,依然違反學校的校規(guī)校紀 ,嚴重者甚至會觸犯法律。
(三)心理承受力比較差,抗壓能力差
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僅是中職學校存在的一個問題,而且是學生之間存在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我國大部分青少年是獨生子女,從小家人就為其成長營造了舒適的環(huán)境,備受父母親人的疼愛,很多是嬌生慣養(yǎng),從小沒遇到過什么挫折,或者是過分依賴家人,所以抗挫折的能力較差,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遇到一點小麻煩就有可能一蹶不振。
二、中職學校德育教育面臨的困境
(一)德育內容不全面,教育方法和理念呆板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學生越來越容易受到外界社會的影響,自我意識也不斷增強,而且也越來越叛逆,教師如果仍然只是像過去那樣“家長式”地教育學生,只會讓學生越來越反感。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一般說來,知識與技能都是由教師傳授的,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迅速發(fā)展,單一的說教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再加上當今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的目標和形式過于籠統(tǒng),不夠具體,很多方面不能從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特性和規(guī)律出發(fā),這樣一來就使得德育教育的內容不僅不夠全面,而且非常單一,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其實德育教育和其他科目有很大的差別,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不能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中,最主要的內容包括最基本的現(xiàn)代人才要求和規(guī)范以及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是很多中職學校卻忽略了這一點。如果德育教育之中沒有思想品德教育,那么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可想而知。
(二)德育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不夠多元化
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中職學校各方面的教育也應該與時俱進,尤其是德育教育。如果只是采取像說教式、灌輸式、填鴨式這種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過去,中職學校的德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把學生當作是接受教育和學校管制的對象,而忽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也沒有深入了解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所以長期來看教育效果不顯著。隨著學生自我意識的增強,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應融入人文關懷,主動去與學生交流,及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狀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沒有意識到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把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而學生則淪為被動接受的對象,這種德育教育的主體錯位,很難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從而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
(三)德育教育重視理論忽略實際,嚴重脫離生活實際
隨著信息化和網絡化的迅速發(fā)展,網絡技術對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成長環(huán)境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網絡的大范圍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意識形態(tài)對學生的約束和束縛。而當前的德育教育只是重視理論的灌輸,而沒有重視外界環(huán)境所帶來的影響。學生的價值取向在網絡化的影響下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特點,如果德育教師不能從實際出發(fā)對學生的思想進行積極的引導,學生很容易抵制不住誘惑而出現(xiàn)一些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行為。在社會環(huán)境這個大背景下學生受到的不良影響越來越多,如果中職學校只是沿用過去傳統(tǒng)的內容,不符合學生發(fā)展的實際,最終將會導致德育教育只是淪為一種形式。
三、改善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完善德育教學隊伍,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近年來,中職學校的內外環(huán)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教師也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以符合新時代發(fā)展對自己提出的要求。尤其是中職學校要為學校的教師開展定期培訓,為教師學習提供和諧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如可以加強與其他學校的交流,開展評優(yōu)活動激發(fā)教師學習的熱情。隨著網絡化信息時代的迅速發(fā)展,教師也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網絡知識,學會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向學生傳遞知識。同時,教師要多去了解社會,在日常課程中可以通過一些常見的社會熱點去引導學生的價值取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通過一些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的案件幫助學生避免錯誤觀點的影響。
(二)德育教學中要融入網絡技術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fā)展,學生的業(yè)余生活不斷豐富,而且越來越容易受到外界環(huán)境尤其是網絡技術的影響。所以說,在德育教學中使學生學會辨證全面地看待網絡就顯得尤為重要。要讓網絡成為一種手段,應用在日常的德育教學中。學??梢愿鶕W生愛上網的特點,可以以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為導向建立有特色的學習網站,把一些學生常見的網絡交流軟件應用到學習網站中,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可以調動教師的主動性。而且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搜集一些社會熱點問題,再根據學生的興趣加以整合匯總,使其成為德育教學的內容。比如說可以讓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討論,然后教師再進行引導,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
(三)要轉變教學觀念,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德育教學中,德育教師除了要根據教學目標,遵循教學規(guī)律進行課堂教學外,還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把學生當作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為了使學生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教師應樹立幾種正確的德育觀:一是主體能動觀。就是說在中職學校,為了順利實現(xiàn)學生的個人社會化,就要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是實踐觀。學生接受德育教育不只是為了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將其應用到和他人、集體以及社會的交往中。三是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終身學習觀。德育教育的教學目標具有長遠性,不只是培養(yǎng)學生的一技之長,而且還要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的能力,以促進其全面發(fā)展。
四、結語
隨著當今世界的迅速發(fā)展,中職教育為社會提供了一批又一批人才,為整個社會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為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雖然在當前的德育教育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說德育內容不全面、德育方法不科學、嚴重脫離實際等等,但是通過提高教師水平、引進先進網絡技術、轉變教學觀念這些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德育教學的水平,有利于為我國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東.中職德育教學面臨的困境與創(chuàng)新分析[J].中國教師,2014(S2):205.
[2]李儲濤.身體德性論: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體育的德育使命[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2.
[3]黃少芬.中職德育教學的人本回歸思考——以中國傳統(tǒng)人文教育為視覺[J].經營管理者,2013(17):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