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艷
【摘要】本文通過從形式和語義兩個方面對比韓漢語兩種語言的話題和主語,試圖達到如下的目的。一是對大家普遍所接受的漢語話題和主語的形式和語義特征重新進行鑒別,二為通過比較確定所謂的韓國語話題標記“-?/?”與主格助詞“-?/?”的性質(zhì),并找出兩者在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點。
【關(guān)鍵詞】韓漢語 話題和主語 “-?/?”與“-?/?” 對比研究
一、引言
一直以來人們對韓國語話題的認識多集中在對其標記的識別上,認為韓國語是有話題標記的語言,因此大多數(shù)的研究學者認為韓國語話題和主語的差別十分顯著,語法學界的研究對象以及范圍主要集中于對其語法特征和篇章功能的分析上。
歸納其特征基本達成共識如下,句法上,①韓國語話題位于句首;②韓國語話題必須帶有話題標記;③韓國語話題跟謂語動詞沒有一致關(guān)系;在語義上話題總是有定的;在語用上:①話題是“注意中心”;②話題表示舊信息。
下面我們通過具體的例句去驗證一下上述標準。首先,我們知道韓國語是語序較為自由的一種語言,也就是說句法成分往往不具備固定的位置,而根據(jù)句法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而靈活地進行搭配。
(1) a) ??? ???? ??? ????. (昨天在公園發(fā)生了起打架事件。)
b) ?? ????? ??? ????.
c) ?? ???? ??? ????.
d) ?? ???? ??? ????? ??.
我們通過上述例句中韓國語話題標記“-?/?”的轉(zhuǎn)移發(fā)現(xiàn),在漢語結(jié)構(gòu)中固定的句法成分在韓國語中呈現(xiàn)四種句式表達。事實上在語用層面上述四種話題標記也可以出現(xiàn)在同一句子中,如“??? ????? ??? ????.”。當然這種表達式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中是不被允許的,所以在本文中不做詳細討論。
之所以會出現(xiàn)上述話題標記轉(zhuǎn)移的情況是與句法的深層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的,我們把主格助詞“-?/?”出現(xiàn)的情況定為 S1→NP+VP,而主題標記“-?/?”則只能定義為S2→NP+?+VP。如,把S1中NP定義為主語的話,S2中出現(xiàn)的 NP就不能再是主語,而在這基礎上加主題標記“-?/?”就是主題,這時的?就是‘主語的痕跡,也就實現(xiàn)了主語的話題化。
其次,“-?/?”是主要的主題標記但不是必要的標記。
(2) a) ? ??. (下雨。)
b) ?? ??.
(3) a) ? ? ?? ??? (你吃了飯沒有?)
b) ?? ? ?? ???
c) ? ?? ?? ???
在(2)~(3)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主題標記“-?/?”的有無在語義的表達上有著明顯的差別,相對于(2)a、(3)a句中對事件本身的陳述,(2)b、(3)b和c對比突出話題本身。顯然不能把它們之間產(chǎn)生的差別簡單地歸類為標記的省略或替換,因為助詞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中表格的影響力和結(jié)合度都要高于表義。
再次,在韓國語中的確存在著一些為數(shù)不多,但受陳述語限制的語法單位,如“???”與“???”。而它們對人稱的要求有所不同,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呈現(xiàn)不同的特點。
(4) a) ?? ???. (我快樂。)
b) ?? ???.
(5) a) ?? ???. (我享受。)
b) ?? ???.
如果上述情況仍然按照話題跟謂語動詞沒有一致關(guān)系的原則處理的結(jié)果,我們只能夠得出“-?/?”或“-?/?”不 是話題標記的結(jié)論。
二、漢語的話題和主語
迄今為止的語法研究中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話題和主語是相同的,某種方面上是可以替換使用的,我們從漢語語法中對主語概念的定性就可以窺見一斑,“在漢語里主語、謂語當作話題和說明來看待較合適”;“主語是話題,謂語是說明”。但是,隨著人們對兩者的不斷深入了解和研究涌現(xiàn)出了一批與傳統(tǒng)觀點持著不同看法的學者,主要代表人物有沈家煊、石毓智等。石毓智曾在自己的代表作《漢語的主語和話題之辨》中對主語和話題之間的關(guān)系做了系統(tǒng)而又全面的介紹,在本文中作者也持相同的觀點。《漢語的主語和話題之辨》一文中對主語和話題之間的關(guān)系做了如下的論述。
1)話題的形式特征:
ⅰ 話題的結(jié)構(gòu)不能進入從句;
ⅱ 話題化的成分不能被焦點標記“是”標識;
ⅲ 話題化的成分不能用疑問代詞提問;
ⅳ 話題成分通常居于句首;
2)話題的語義特征:
ⅰ 話題代表的是已知信息;
ⅱ 話題指示的是有定的事物;
主語應具有以下的語義、形式特征:
1)主語的形式特征:
ⅰ 主語所在的格式可以用于從句和句子兩個層面;
ⅱ 主語可以被焦點化;
ⅲ 主語可以用疑問代詞提問;
2)話題的語義特征:
ⅰ 行為動作的施事;
ⅱ 性質(zhì)、狀態(tài)的主體;
通過上文中對話題和主語形式特征的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能否進入從句層面是決定話題結(jié)構(gòu)與主語結(jié)構(gòu)的首要條件。例如:
(6) a)王明看完了書— 這就是王明看完書的地方
b)書王明看完了—*這就是書王明看完的地方
話題和主語的第二個區(qū)別在于是否被焦點化。我們都知道在現(xiàn)代漢語語法中由判斷動詞語法化而得來的“是”具有典型焦點標記功能,而另一個與焦點相關(guān)的則是特指疑問代詞的使用。疑問代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自身具有[+焦點]特征,換言之,如果一個句子里包含著一個疑問代詞,那么唯有這個疑問代詞才具有加焦點標記“是”的功能。例如:
(7) a)是誰那天用鉗子把自行車車修好的?
b)*誰是那天用鉗子把自行車修好的?
但是當主語是非疑問代詞時這種情況就可以避免發(fā)生,因此原則上句子中的每個成分都有被焦點化的可能,例如我們可以說“他是昨天用鉗子把車修好的”,也就是可以被疑問代詞提問的句子成分都可以被焦點化使用,總之,我們認為能否加焦點化標記與能否用疑問代詞提問,均具有判斷依據(jù)和價值。
柳英綠在《漢韓語話題對比》中指出,用以上兩種標準確定漢語的主語和話題并不科學和全面。文章中認為話題是某個句法成分附帶的語用功能,而非獨立的句法成分,不可同日而語。
(8) a)我寫信?!?這里就是我寫信的地方。
b)信我寫了?!?這里就是信我寫的地方。
(9) a)這棵樹葉子大。
b)這棵樹葉子大的原因是什么?
(10) a)他看完了《紅樓夢》— 誰看完了《紅樓夢》?
b)《紅樓夢》他看完了—*什么他看完了?
c)在房間里,爺爺看報紙,我做作業(yè) —*在哪兒,爺爺看報紙,我做作業(yè)?
首先文章中認為之所以⑻b)不成立而⑼b)可以表達一個完整的語義是有無標記的問題,也就是說《我》與《這棵樹》是有標記主語,而《信》則是無標記主語。
然后又指出⑽a)是無標記句子,《他》既是主語又是話題,而b)中《紅樓夢》則為兼有標記主語和標記話題,c)中的《在房間里》只是由狀語充當?shù)脑掝}成分而非主語成分。
而這些例句則說明有無標記的問題,而無法成為區(qū)別主語和話題的標準。我們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所謂的有無標記主語有無標記話題都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而且具有某種統(tǒng)一性。
(8) b)信我寫了?!???? ?? ??.
(10) b)《紅樓夢》他看完了 —“???”? ?? ? ??.
我們發(fā)現(xiàn),例句(8) b)和(10) b)中的韓國語表達式是通過下列變換而來。
(8) b)?? ??? ??. → ??? ?? ??→ ??? ?? ??. →
(10) b)?? “???”? ? ??. → “???”? ?? ? ??. → “???”? ?? ? ??.
上述例句不僅為我們在前面提到的關(guān)于在句法結(jié)構(gòu)中使用韓國語話題標記的必要性問題提供了佐證,還從另一個方面指出韓國語對格助詞“-?/?”也具有話題功能,因為例句 中的變換也是對格助詞“-?/?”實現(xiàn)話題化的推導過程。換 言之,只有在韓國語句子結(jié)構(gòu)中 “-?/?”實現(xiàn)標記話題化 時,相對應的漢語句子結(jié)構(gòu)才會有此類病句的出現(xiàn)。另外,(10) c)句在韓國中有如下的表達方式:
a) ????? ????? ??? ?? ?? ??? ??.
b) ???? ????? ??? ?? ?? ??? ??.
而在韓國語句子結(jié)構(gòu)中b)句是可以被疑問代詞提問,且仍成為一個有標記的話題,只不過成為話題的成分發(fā)生了改變,即從a)句的“??(房間里)”變成a)“???? (爺爺)”和“?(我)”。那么,我們是不是也可以認為⑽c)中也可以有其他話題的實現(xiàn),漢語話題的位置也絕非一定要出現(xiàn)在句首呢?
從以上的語料分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施事具有被焦點化和被疑問代詞提問的特征,而受事則不具有此項功能。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作為句首成分的受事往往都是有標記主語兼作話題。這里當然也有例外的出現(xiàn),即為被動句時,則不然。
(11) a)小王被領導批評了— 是小王被領導批評了
b)誰被領導批評了?— 是誰被領導批評了?
c)小王被領導批評的時候,他還是笑呢 — *是小王被領導批評的時候,他還是笑呢
漢語有的時間或者處所成分,也可以被焦點化或用疑問代詞提問。
(12) a)昨天很緩和 — 是昨天很暖和 — 哪一天很暖和?
b)墻上掛著一幅畫 — 是墻上掛著一幅畫 — 什么地方掛著一幅畫?
在對比中我們發(fā)現(xiàn),(11) a)和(12)句在韓國語中兼有話題和主語兩種表達方式,而只有成為主謂句結(jié)構(gòu)時才能夠滿足與漢語相同的語義,并完成上述例句中的變換。如下:
(11) a)??? ???? ?????.— ?? ???? ???????
??? ???? ?????.— *?? ???? ???????
(12) a)??? ?? ????. — ?? ?? ?? ??????
??? ?? ????. — *?? ?? ?? ??????
(12)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結(jié)合在前面我們提到的關(guān)于漢語中話題和主語的問題,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漢語中話題和主語不僅是平行的單位,而且石毓智在《漢語的主語和話題之辨》中所列的關(guān)于話題的形式特征的標準具有可行性。
三、韓國語的話題和主語
在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普遍認知里韓國語不僅話題和主語都較為明顯的語言,而且區(qū)別也較為明顯。但是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又不可避免地會碰到以下的困擾。
(13) a) ??? ????. (這是事實。)
b) ??? ????.
我們明顯感到兩個句子在語義上的區(qū)別,難道只能夠用標記來說明前者“???”是主語,而后者“???”是話題?一個表確認,一個則為強調(diào)?還是用一個表示是新信息,另一個則為舊信息來區(qū)分。
其實兩個句子的差別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而又有效的方式進行說明。
(14) a) ??? ????. → ??? ????.
b) ??? ????. → *??? ????.
之所以會出現(xiàn)(14) b)是因為完全不符合邏輯。這是由于“???”與“???”的外延的不同所帶來的結(jié)果,換句話就是(14) a)中的“??(這)”≡“??(事實)”,而(14) b)中的“??(這)”∈“??(事實)”。
這也從另一個側(cè)面說明了之所以話題的結(jié)構(gòu)不能進入從句的原因。例如:
(15) a) ?? ????? ?? ?? ?? ??? ???.
b) *?? ????? ?? ?? ?? ??? ???.
((如果)他是人就不會做那種事。)
從例句中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想要句子成立,那么我們只能夠使用格助詞“-?/?”,而不能使用助詞“-?/?”。通過(15)中句子的轉(zhuǎn)換,再結(jié)合‘合同和‘歸屬原理很容易說明此類現(xiàn)象。
那么,非名詞性句子是不是仍遵循此規(guī)律呢?我們再看看其他的謂語性句子。
(16) ?? ??.(花兒美) → ?? ?? ???. (花兒是美的)
(17) ??? ??. (風吹) → ??? ?? ???. (風是吹的)
(18) a) ?? ??? ?? ???. (花兒美,但是葉子不太好)
b) ??? ??? ?? ??? ??. (刮風,但是不太冷)
(16)與(17)句雖因‘-(?)? ?使謂語性成分 “??”、“??”轉(zhuǎn)換為名詞性成分“?? ?”、“?? ?”從而仍遵循名詞性句子對外延的要求,但是與(18)句中的a)和b)顯然是不同的。也就是說我們要對前面探討過的在外延性問題中的‘≡和‘∈重新進行審視。換言之,兩者不是獨立分開的兩個個體,前者不僅可以成為后者的一個特殊形態(tài),后者也必然存在一個表達方式是以前者的方式呈現(xiàn)的。這就需要我們對傳統(tǒng)意義理解的話題和主語進行全新的認識,也就是說“-?/?”固然是主格助詞且這是它的主要功能,但它也會以話題標記的方式出現(xiàn),“-?/?”作為話題標記雖被人們所熟識,但這也不僅是它唯一的功能。從下面的例句中我們不難看出,“-?/?”作為非話題標記的功能。
(19) a) ? ??? ??? ???? ?? ? ??? ??. (那個人越吃越瘦)
b) *? ??? ??? ???? ?? ? ??? ??.
我們發(fā)現(xiàn),(19) b)再添加了一些句子成分之后不僅變得自然了,而且語義上似乎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
(20) b) *? ??? ??? ???? ?? ? ??? ??. (你知道他越吃越瘦這件事兒嗎?)
c) ? ??? ??? ???? ?? ? ??? ??? ??? ?? ?? ????
從上述內(nèi)容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一直以來我們對韓國中的話題和主語的理解,即格助詞“-?/?”為主語標記,助詞 “-?/?”則為話題標記是有所偏差的。韓國語不僅是話題明顯的語言,其功能類型多樣豐富,其中格助詞“-?/
?”作為話題標記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那 么,格助詞“-?/?”作為話題標記的功能我們要如何區(qū)分使用呢?既然都是話題標記傳統(tǒng)意義上的指定和強調(diào)已經(jīng)不能夠解決問題,我們可以通過其他的途徑例如語義表達上的特點對其進行歸納、總結(jié)。
換句話就是說,格助詞“-?/?”與助詞“-?/?”都是 話題標記,只不過在功能表達上格助詞“-?/?”具有‘排他 性對立,而助詞“-?/?”則有‘對照性對立。
四、結(jié)論
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對漢語話題和主語的研究分歧大,但是相對而言漢語是話題明確,句子結(jié)構(gòu)條理清晰的語言。而研究表明,韓國語應為“話題—陳述”結(jié)構(gòu)的語言,許多語法中我們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只有通過“話題—陳述”結(jié)構(gòu)才得以解決。在這里我們提出了兩個關(guān)于韓國語是話題性而非話題和主語顯著的語言的理由就是,一為格助詞“-?/?” 與助詞“-?/?”的外延問題,前者為‘合同而后者則為‘歸屬問題。這打破了我們貫有的思維模式,我們不贊同非黑即白,與格助詞“-?/?”搭配就是主語成分,助詞“-?/?” 則表話題。不僅如此,格助詞“-?/?” 既可以是助詞“-?/?”的特殊形態(tài),助詞“-?/?”也可以以格助詞“-?/?” 方式存在。當然我們無法否認助詞“-?/?” 是最主要的話題標記,而格助詞“-?/?” 表明主語的客觀存在。另一個方面,我們試著從深層結(jié)構(gòu)的角度分析了之所以會出現(xiàn)例如格助詞“-?/?” 等話題化的原因,并進一步證明話題化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文章中沒有對韓國語標記做進一步細化歸類,實際上韓國語多個格助詞都具有話題標記的功能,如:屬格助詞“-?”、對格助詞“-?/?”、與·處格助詞“-?”“-??”及造格助詞“-(?)?”等等。
參考文獻:
[1]石毓智.漢語主語和話題之辨[J].語言研究,2001,(2).
[2]周衛(wèi)華.漢語的主語和話題之關(guān)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4.
[3]柳英綠,崔載光.漢韓語話題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06.
[4]王遠杰.從系統(tǒng)功能語法看現(xiàn)代漢語主語和話題及相關(guān)語法問題[D].四川師范大學,2006.
[5]謝群霞.話題語‘啊的語用功能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
[6]王寒娜.現(xiàn)代漢語‘起來及其語法化[D].揚州大學,2007.
[7]柳英綠,崔載光.漢韓語話題對比[J].華夏文化論壇,2009,(00).
[8]馮碧瑛.關(guān)于分句主語界定的不同視角的思考[J].邢臺學院學報,2010.
[9]徐克天.不同層級主謂結(jié)構(gòu)的語義關(guān)系比較研究[D].寧波大學,2011.
[10]林新宇.漢語和韓國語話題句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