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力強
摘 要: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是相關研究學者爭論不斷的話題,在參考了國內(nèi)許多學者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后,認為提高課堂效率不僅要利用課堂上的四十分鐘,它還需要更長時間的前期準備,還有課后問題反饋與總結(jié)。沒有充分的準備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沒有足夠的信息反饋就無從得知教學方法的不足。所以,課前、課中和課后要緊密聯(lián)系起來,只有銜接得當,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效率;課前預習;課后反饋
一、課前準備
“兵馬未到,糧草先行?!毕胍岣哒Z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前功夫必不可少。具體做法如下:
1.重視課文內(nèi)容的品讀
新課改要求老師要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教學資源,其實對于語文老師而言,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就是教科書。教科書是教學的工具,教學的目的體現(xiàn)在課文當中,文字是思想的載體,語文一旦離開了文字,就徹底脫離了教科書作為工具的作用。對于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課文,語文老師也應該為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結(jié)合生活實際,選好最佳視角,引導學生提問,鼓勵學生提出疑惑。所以,老師要學會在正式上課之前了解文本,積極備課,思考上課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自己把課文分析透徹了才能保證學生讀懂了,這樣才能成竹在胸,避免尷尬。
2.重視解讀每一位學生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边@句話是很多中小學校園的標語,由此可見,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重要性。作為充滿活力的中學生,他們靈活的思維、探知新世界的好奇心和無限潛力使每個學生都有成為獨一無二、潛力無限的優(yōu)秀個人。重視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同時也注意尋找他們的相似點,因材施教,合理利用課堂時間。為生長環(huán)境不同、知識水平不同的學生認真制訂備課方案,使學生整體知識水平不致出現(xiàn)參差不齊、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課堂教學要保證有效性,對不必要的教學內(nèi)容能省就省,仔細揣摩每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做好教學預設。教師要研究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背景,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尤其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儲備,要善于在學生的新、舊知識之間搭建橋梁。
3.精心設計教學預案
老師在品讀課文、解讀學生的基礎上,還要研究單元架構(gòu)、課后習題等,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認真揣摩學生在學習課文當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學生的現(xiàn)有認知水平和知識儲備,了解他們能不能明白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nèi)容,就算懂,又掌握了幾分?這些都是語文老師在備課過程中需要盡心考慮的事情。做好教學預案,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讓即將實施的多邊對話充滿了智慧的考量與情感的溝通。
4.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老師要做足準備工作,學生也是如此。如果只注重老師單方面的盡心盡力,就算考慮到了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所有問題,最后沒有學生的自覺配合一切都是徒勞無功。所以,老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在每節(jié)課上完之后給他們布置預習任務,比如熟讀新課文,學寫生詞生字,利用各種方法收集相關資料等,讓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樣在真正上課時會高效很多。這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二、課堂教學
1.導學新課
在“導”的部分引入課前準備中老師備課本上記下的內(nèi)容。在上課開始時的第一分鐘不需要馬上就進入新課文的學習,給學生留點進入狀態(tài)的時間。首先,要設計新穎別致的導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個富有激情的導入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設計與課文有關的小練習,引導學生學習了解有關作家作品的一些情況,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初步的認識。最后,檢查預習,落實字詞教學。
2.誦讀感知
誦讀在營造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中顯得極其重要,巧妙地運用誦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掃除學生的閱讀障礙,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深層次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使語文教學變得豐富多彩,情趣盎然。教師聲情并茂的示范朗讀,可以把學生帶入一個情境交融的世界,凈化學生的心靈,從而不自覺地理解作者寫作時的心情、思路,用心去感知課文內(nèi)容,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習興趣。學生的模仿誦讀,更是學生對文本的一次深刻的感知。集體讀、自由讀、分組讀等等,多種形式的誦讀都是對文本的感知過程。
三、課后反饋
課堂教學是否達到了預定的目標,課后的反饋就顯得很重要了。老師在備課的時候就應該對作業(yè)進行充分設計,根據(jù)上課情況再做適當調(diào)整,如果學生作業(yè)做得不理想,在下節(jié)課時再做相應補充,使得教學更加有效。并且,在課后,老師也要做反思,記下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原因,調(diào)整自己的備課方案,爭取下次課堂的高效性。
參考文獻:
[1]祝建軍,潘革新.讓文化互動植根于語文教學[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上)[C],2007.
[2]余緒富.激活資源·品讀感悟·高效閱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淺談[J].成功:教育,2012(6).
[3]汪世強.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