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國強
【關鍵詞】 生物教學;實驗;高效;開展
【中圖分類號】 G63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08—0059—01
高中生物新教材安排了課堂實驗12個,實習活動4個,實驗性研究課題6個。學生不可能像科學家那樣有偉大的發(fā)現(xiàn)和重大的突破,但通過實驗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墒悄壳按蟛糠謱W生對生物實驗的作用認識不到位、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預習作業(yè)不落實、實驗失敗原因不分析、實驗的印象模糊、實驗效果很差,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生物教師必須探索如何高效開展生物實驗課。
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理想,是教師永遠的追求。因此,高效課堂應是一個動態(tài)的轉化過程,即從追求高效的教學理想轉化成實現(xiàn)教師高效地教和學生高效地學的教學狀態(tài)。在高中生物實驗課中,學生能否主動參與,進而形成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實驗課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下面筆者通過實踐與探索,總結出開展高效高中生物實驗課的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重視課前準備
課前,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實驗設計的意圖、運用的實驗原理、需要培養(yǎng)學生什么能力、預計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并通過備課組集體研究編制高效的導學案。要保證導學案的質量,以便學生自己充分預習。此外,教師還要按照同樣的方式編寫訓練案,用以課后知識鞏固。在編制導學案的過程中,教師應明白實驗要用到哪些儀器與材料,并提出實驗教學目標。對于演示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教師應在課前自己做一遍,以確保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對于探究性實驗,教師要精心準備,明確提出探究主題目標,為探究活動確定方向。教師課前要充分準備,做到備教材、資源、學情、教學方法和手段。此外,教師要提前通知學生預習要做什么實驗,告之他們要完成導學案提出的哪些問題,要準備哪些工作,讓學生帶著目標有針對性地去作準備。
二、巧設課內探究
以常見的三種實驗類型為例,介紹實驗的教學模式。1.演示實驗。教師一般都在課堂上演示。例如,在“分子與細胞”中,第四章第一節(jié)的“物質跨膜運輸?shù)膶嵗?,問題探討中用長頸漏斗、玻璃紙、蔗糖溶液和清水向學生演示滲透現(xiàn)象,引出半透膜。教師也可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紅墨水,這樣實驗現(xiàn)象就比較明顯。2.驗證實驗。如,“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教師準備好實驗材料,分小組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讓不同小組之間進行比較。3.探究實驗。如,“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與失水”的實驗,首先教師提出教學目標,讓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吸水與失水現(xiàn)象;其次分小組討論,設計實驗,提出實驗方案,教師來判斷實驗方案的可行性;再次,實施可行的方案;最后,小組成果展示,教師點評,小組之間互相交流經驗。為了提高課內探究的效率,教師可以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進行點撥,提出恰當?shù)膯栴}。如,在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中,可設計以下問題:怎樣獲得較多的洋蔥有絲分裂的根尖細胞?怎樣制作出細胞無重疊、細胞只是染色體著色的臨時裝片?什么形態(tài)的洋蔥根尖細胞具有有絲分裂?觀察出各典型時期洋蔥根尖細胞染色體變化行為說明什么?獲得正確的實驗結果要排除實驗中哪些因素的影響?讓學生帶著問題做實驗,增強實驗的效果,實現(xiàn)高效課堂。
三、強化課后拓展
對于演示實驗,課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鍛煉動手能力;對于驗證性實驗,學生要進行歸納總結,思考其他的實驗方法;對于探究實驗,讓學生注重總結,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原來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把探究的內容整合到上述知識體系之中,做到融會貫通。各實驗小組之間相互交流實驗的心得體會,并對探究所獲得的知識進行總結,系統(tǒng)掌握。
總之,在高中生物實驗課中開展高效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因此,我們教師在高中生物實驗課中要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讓學生自己通過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去解決問題,引導他們積極參與主動探究。這樣,才能使沉悶單調的生物實驗課變?yōu)楦咝Ф腥さ膶W習樂園。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