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梅
日前,日本高考招生改革中新型全國統(tǒng)一測試之一的“大學入學志愿者學力評價測試(暫稱)”公布,將著重考查學習者需具備的“思考、判斷與表達能力”及導入記述型問題。
據(jù)悉,新測試自2020年開始導入,取代現(xiàn)行的大學入學考試,2020年至2023年為新測試的實施初期,將以高三學生為對象,每年實施多次,出題形式為選擇題與短文記述題,并精簡考查科目。
圍繞新測試中導入的記述型問題,改革會議指出,為扎實培養(yǎng)并評價自初中等教育貫穿至高等教育并支撐知識與技能關鍵要素的“思考、判斷與表達能力”,以往的選擇標記型考核方式無法達成。原因是標記型問題的選項本身就是一種提示,很多情況下考生并不是根據(jù)正常順序的邏輯思考,而是根據(jù)選項進行逆向得出答案,因此必須導入記述型問題。
新測試的考核內容包括,延續(xù)了以往大學入學考試的填空題(計算題等)和多項選擇題,以及新導入的有多種答案的記述題,即復合學科的多項選擇題(暫稱)、復合學科多項選擇題與記述題、有條件的記述題(說明、概括、畫圖等)、短述題(包括填空)。
此外,圍繞各大學自主招生選拔中實施的入學考試,改革會議強調應在全國統(tǒng)一的“大學入學志愿者學力評價測試”的基礎上增加難度,設計出更加關注學生創(chuàng)造性、藝術性的記述型問題,包括作答更為開放自由的記述題以及小論文等。
據(jù)悉,從2024年開始,面向新一期學習指導要領實施后升入高三的學生,“大學入學志愿者學力評價測試”將采用文字數(shù)量更多的記述型問題,并且正式導入電腦答題的方式。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