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基于化學元素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化實施策略:活動主題立足于化學的特色與優(yōu)勢,活動與評價形式的多樣化,活動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催化功能,教師指導的層次性、連續(xù)性、協(xié)同性。
【關鍵詞】中學 化學元素 綜合實踐活動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3B-0085-02
高中新課改后,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具有前瞻性的新課程正式進入到高中必修課序列中,其內容是個人、社會、自然等領域的綜合,需要各學科知識和多種能力的綜合運用來解決問題。作為基礎性自然學科的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因此也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基礎知識及基本技能的重要支撐力量?;诨瘜W元素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既能豐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又可作為化學學科教學的延伸和拓展,活化知識結構,促進高中新課程教育教學總目標的實現(xiàn)。本文試對此進行闡述。
一、活動主題立足于化學的特色及優(yōu)勢
(一)開發(fā)基礎性訓練課程資源
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應由學生自由選擇這是通識,但對于這種新的學習方式,高中生還普遍陌生,由教師選定某些主題,在教師的引導,進行系統(tǒng)的選題論證、研究方式等訓練,將會為他們未來的自主實踐活動起到建設性作用。高中的化學實驗室配置相對完備,化學主題活動所需之物不少亦可從生活中信手拈來,如面粉代替淀粉,一次性注射器作為滴管等。故從活動場所、資源,學生的認知基礎來說,開發(fā)化學類綜合實踐活動基礎性課程資源有著廣泛的適用性和獨特的優(yōu)勢?;瘜W新課程教材中設計有實踐活動部分 ,利用教材素材實施活動主題,如“分析空氣污染的成因”可引出酸雨對房層、車輛的影響情況的研究性學習主題,又可引出調查本地廠礦工業(yè)廢氣對環(huán)境的污染狀況的社會實踐主題?;瘜W實驗的改進與化學教具的制作更是設計類研究性學習的理想訓練模式。在進行設計培訓時,遵循“在模仿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的原則,以提升學生的設計技巧。學生制作好的作品又重新回到他們手中使用,是對他們活動的最大肯定,同時也解決了設計類訓練中面臨的器具、經(jīng)費困擾。
(二)個性化主題的生成
好奇是引發(fā)探究的動機,興趣則是維持探究的動力。充分采用影像、道具等多種手段營造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探究的興趣;鼓勵學生細致的觀察社會生活,提出問題。例如,人們愛用塑料袋打包桂林米粉,塑料袋在滾燙的米粉作用下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嗎?這一階段定為集思廣益,每一個學生可以盡情聯(lián)想,可以是單一的化學問題,也可以是包含化學元素的綜合性問題;可以從一個事物出發(fā),提出多種問題;或者從一個事件出發(fā),進行發(fā)散思維,引出另一個全新問題。例如,學生在研究夏季里小車是否該停放在樹下時,經(jīng)過調查和實驗,發(fā)現(xiàn)如果小車停放在樹下,車漆可能受到樹膠和鳥糞的腐蝕,但小車停放在烈日下暴曬也會存在安全隱患,探究到這一階段,問題似乎已經(jīng)找不到理想的答案了。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去解決問題,他們轉而認為可以使用車衣保護小車來解決這個難題,但傳統(tǒng)的車衣存在不少缺點,最終他們設計出了折疊式車衣清洗桿,方便車衣的清洗。這一探究活動從開始時的化學、生物領域,最后轉變設計方向,隨著研究的深入,新的問題次第浮現(xiàn),再一一予以解決,這充分顯示綜合實踐活動的生成性,學生的思維能力也由此獲得提升。學生提出的問題匯總后,為民主集中階段: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討論,根據(jù)科學性、可操作性等因素確立部分可實行的活動主題,再以活動主題為基礎,以學生意愿為主,教師調劑為輔,根據(jù)學生興趣、能力特點等進行分組活動。分組中應確保每一小組都配置有可以起帶動作用的活躍學生,適當側重以高促中、帶低的結構。
二、活動與評價的形式多樣化
當代高中生個性張揚,由各種被追捧的選秀節(jié)目就可見一斑。根據(jù)高中生的年齡心理,活動與評價形式設計新穎多變,有利于增強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在活動主題初定時,教師可根據(jù)個人實踐經(jīng)驗、學生的特長興趣、主題的內容等,建議學生開展活動的形式,即活動的載體。適宜的活動載體能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讓活動出彩,進而使其獲得成就感,形成良性循環(huán)。如,自制葡萄酒的安全研究報告做成ppt在結題會上進行講解;小制作集中進行公開展覽會;生活常識的釋疑如“潔廁靈和消毒液能否共用?”可以加工成科學小品或科普劇在文藝演出時演繹??茖WDV活動也以其完整記錄、反映研究過程的特質,方便學生回顧和反思,非常適合包含化學實驗的活動,也是值得推薦使用的優(yōu)秀載體之一。與校外青少年活動組織機構溝通,借助他們的資源、場館、活動形式,為學生開拓更廣闊的活動平臺。擇優(yōu)推薦學生作品參加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等各類競賽,樹立成功榜樣。運用校園版報、電子顯示屏等媒介;家長開放周、校園科學節(jié)等時段,讓每一個學生的研究成果都有機會展示,彰顯他們的能力與才華,將激勵他們更加主動、努力地參與活動。
三、活動中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的催化功能
情感是人類在客觀世界中產(chǎn)生的態(tài)度體驗,學生的情感是促進學生積極學習、形成優(yōu)良品質的重要因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張,學生要在綜合性、開放性、自主性的實踐中獲得體驗、豐富情感。它倡導的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超越傳統(tǒng)授課模式,超越時間與空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在更加多元化的活動與方式中互動,彼此情感獲得交流和培育,營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這不但有利于促進活動的深入,同時也對學困生、問題學生的情感轉化提供了最佳時機。小組探究實驗中發(fā)展學生的集體協(xié)作觀念、集體榮譽感;廢棄電池回收的實踐活動中發(fā)展環(huán)保觀念,尊重勞動、尊重環(huán)衛(wèi)工人等勞動者的觀念。教師需要了解所指導的學生的個性特點、背景等,與學生建立新型、平等的師生關系,耐心傾聽學生看似天真的想法。只有這樣才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具有較強的掌控能力,敏銳地察覺、發(fā)掘每一個學生的長處與優(yōu)點,及時反饋他們在活動中的閃光點,適時突破學生情感的防線,促使他們向著教師、集體期待的積極方向轉化。筆者在課題調研中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喜歡在一個融洽的小組中進行合作研究,不少學生更在意同學對自己的評價。這是因為學生是家長、教師之外,平時接觸最多的人。但要注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好小組的核心帶頭人是重要的基礎工作,一個好的帶著頭人能更有效地推動一個小組的發(fā)展,利用集體的力量來影響各個學生個體,減輕教師負擔,加強情感轉化力度,一點帶面,涵蓋全體學生。
四、教師指導的層次性、連續(xù)性、協(xié)同性
(一)層次性
在活動之始,教師就應針對活動主題、形式、活動成員狀況設計相應的指導方案,設置分層活動目標,第一活動目標不宜過高或過低,讓所有學生參與并付出一定的努力就可達到,其后的活動則依據(jù)學生個體水平的發(fā)展決定,不要求人人達到。例如,在設計使盡可能多的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實驗裝置訓練活動中,學生只需學習范例作品,運用能獲得的現(xiàn)有資源,在模仿中制作出自己的作品,就可達到第一活動目標;而在模仿中獲得感悟,有所創(chuàng)意視為達到第二活動目標;由此次設計活動進而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在其他領域有所創(chuàng)新,則為第三活動目標。需要確實認識到學生的能力與認知水平存在層次不同,知道同一層次的學生也會存在個性差異,應充分給予尊重與了解。發(fā)展目標不能主觀一刀切,側重過程中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適當降低一些期許值,會讓所有的學生更有起步的信心。
(二)連續(xù)性
活動中老師需保持全程關注,適時調控。學生的自主探究不等同教師的漠視,關注不等同是教師包辦一切。更多的時候,教師更象是默默的欣賞者,欣賞著學生為課題所做的努力,也只有教師全程關注,才可以了解學生研究過程中所有細節(jié)與變化,才可能對此提出最恰當?shù)囊庖娀蛟谧钸m當?shù)臅r間給予調整,拓展活動的深度與廣度。指導的連續(xù)性還表現(xiàn)在不同指導教師之間的銜接工作中。個性化主題選擇后,由學生自由選擇指導教師,學生在進行不同的主題活動之中,會更換不同的教師。建立每一個學生的活動檔案,記錄學生在活動中的每一點發(fā)展與變化,能讓新的指導教師更快地了解學生,投入工作。
(三)協(xié)同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放性決定了主題內容經(jīng)常不只包含化學一種元素,要運用多種學科知識進行解決,這也就需要教師迅速轉變教育觀念,拓展學科知識,改善知識結構;更需要各科教師之間要密切協(xié)作、通力配合。正如一棵樹需要多種養(yǎng)分,人體也需要多種元素一樣,作為教育作品——人的成長,是各方面努力的結果。學生的一點點進步,從來不是孤立的,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需求只是加大了這種協(xié)同的趨勢。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全新的課程,還需要教師更加深入地研究探索指導方法,而面對全體學生的教育,更需要所有教師的參與和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出現(xiàn)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fā)展的局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7-9年級)[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顧梅玲.綜合實踐活動中開展有效情感教育[J].教育,2015(38)
【作者簡介】黃凌玲(1978— ),女,湖北黃岡人,理學學士 ,防城港市實驗高級中學化學實驗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化學實驗教學及化學綜合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