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摘 要:激勵教育是應用教育心理學和教育管理學的理論,在于激發(fā)和喚醒學生的內驅力,使學生從“被成長”中產生生命自覺,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激勵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成才,實現(xiàn)人生價值。
關鍵詞:激勵教育;班級管理;學生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2.4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1-04
一、 問題的提出及意義
在校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基礎薄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普遍缺乏自信心,他們想獲得同伴的認可,得到老師的表揚,擴大自己的影響,在集體中得到重視。針對中學生這一心理特點,運用激勵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發(fā)掘學生的潛能,促使其更好地完成學業(yè)。
二、激勵教育法的理論淵源
激勵教育法是激勵理論在當代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其主要內容包括:①人的潛能是巨大的,需要我們在管理工作中去認識、開發(fā)和利用。②激勵是引導和推動人朝著一定方向從事某種活動,并在工作中持續(xù)努力、形成動力的過程。③在實際工作中,只要管理者對被激勵者采取相應的激勵措施與手段,將會大大提高工作績效,是調動被激勵者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證生產質量的有效策略。④從一定程度上講,一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關鍵問題就是這一社會的激勵機制的構建與運轉。因此,激勵理論被認為能夠在調動師生教學積極性、挖掘教學潛能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三、激勵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可行性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曾說:“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痹诎嗉壒芾砉ぷ髦校行н\用激勵手段,對于調動學生潛在的積極性,強化學生奮發(fā)向上的內在動機,建設團結、和諧、進取的班集體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
四、激勵教育法在教育實踐中的主要形式
1.榜樣激勵
中學生思想和行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以榜樣激勵學生,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學生通過自覺模仿從富于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樣中受到一定的感染而形成積極向上的思想情感,并將這種內在的情感外化為行動。
2.言語激勵
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欣賞的眼神,都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班級管理中,利用家校聯(lián)系這條渠道大顯間接表揚藝術的魅力,時間久了,家長教育孩子的信心也就增強了,方法也就有了,效果也會逐漸顯現(xiàn)出來。同時利用較短時間對班級中當天表現(xiàn)好的學生及時加以表揚,實踐證明,這樣做比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的效果要好得多。
3.物質激勵
在強調精神激勵的同時,還應輔之以物質獎勵。要想把班級管理好,班主任必須掌握激勵方法,根據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管理對象,采取各不相同的激勵方法,只有這樣,學生不斷進取的熱情才能一直保持好,班集體才會朝著既定的方向走下去。
五、激勵教育法的反思
1.激勵教育要及時
即選擇最佳的激勵時機。軍事家打仗,因抓住了戰(zhàn)機而大獲全勝;商家做買賣,因捕捉了商機而一舉成功;我們對學生實施激勵教育時,也只有把握好激勵時機,才能事半功倍,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及時地在課堂上激勵學生能讓學生更加自信,對學習更有興趣。
2.激勵教育的使用要適度
學生需要激勵,激勵是一個人成長的原動力,不懂得激勵,就不懂得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激勵的關鍵是適度,激勵學生并不是一味討好學生,也不是說不能批評學生。激勵學生可促進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建立;同時,激勵學生是關懷學生時要把他放在與其他學生的聯(lián)系中,要照顧到其他學生的感受。 如果你把你的激勵像聚光灑一樣集中到某個學生身上,那么,一方面,你因為關心一個人而傷害了其他很多人,不利于整個班級的發(fā)展;另一方面,還可能會使其他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激勵是對被教育者最好的獎賞;是超越知識,走向智慧,使學生將來擁有終生幸福的必要精神力量。在實踐中,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抓住不同的激勵時機,從實際出發(fā),把準內容,不斷創(chuàng)新,綜合運用各種激勵策略,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取得理想的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俞文釗.管理心理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
[2]冬 青.論“C型激勵理論”[J].行為科學,199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