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就是一把萬能鑰匙,可以開啟生活。小學數學生活化要提上日程,這契合了新課改的要求。只有從小牢固的掌握數學知識,才能更好的應用于實踐?!皵祵W生活化”的教學也是一種體驗教學,在與生活結合的學習體驗中,學生可以獨立思考,自主學習。這樣動態(tài)的學習過程,不僅加深了知識的鞏固,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思考的能力,一舉兩得。本文就此課題進行了分析探討,提出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體驗;有效方法
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尋求“教師主課堂”與“生活體驗”的一個平衡?!皵祵W生活化”顧名思義:數學與生活的有效結合。即教習數學的同時,一定要進行生活經驗的交流,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數學魅力,從而掌握知識技巧,輕松應對數學中的舉一反三。所以,數學的生活化教學已然成為了趨勢,將數學推廣于生活,落實到實踐的一種趨勢。
一、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一)順應教育發(fā)展的趨勢
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數學教學模式枯燥無味,是“填鴨式”教學。教師不停的灌輸知識,學生真正能領悟多少,大家無從得知,畢竟“少互動,主講授”已經成了課堂的鮮明特色。然而現在的新課改大潮,意在推翻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大力提倡師生互動化,教學生活化。因此,教師們也在努力改進教授方式,優(yōu)化課堂模式,爭取與新課改目標形成統(tǒng)一。在這樣的形式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成為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數學素養(yǎng)”即數學問題的解決中增加的個人情感體驗。有效的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解決生活中的各種難題,不但可以加深知識的鞏固理解,也可以更好的讓學生體會數學語言的魅力,從而產生更大的好奇心,促使企不斷的挖掘問題,分析解決問題。加深對數學的情感體驗。
(三)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單純的講授知識,憑借大腦的理性思維去理解知識,只是數學的硬性模式。往往不夠深入,不足以讓學生融會貫通,反而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空間,對學生后期發(fā)展產生影響。只有將數學知識生活化,給學生一個動態(tài)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產生記憶思維,才能加深知識的理解,鍛煉其實踐能力,從而提升綜合能力。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有效方法
(一)結合數學教材,情境化教學
課本是學習的主要教材,離開了課本,教師就無法授課。然而,如果只是單純地照搬教材,那每一個非教職人員都可以做到。真正的教師應該是向學生講解知識的內涵,傳授知識的應用,遇到疑問處,為學生解答,從而達到知識的融匯貫通。在授課中,教師要提前了解學生的相關經歷,對教材進行優(yōu)化加工,從學生的經歷切入課題。整堂課既有知識的傳授,也有生活素材的融入,讓學生在情境中體會理解,從而加深印象。在“負數”的教授中,由于是初次接觸負數,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教師就可以賦予“負數”生活化的含義,即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開始慢慢引導。
例如,小付在便利店買鹽,可是出來的著急,忘了帶錢,于是小付就向旁邊的小正借了3塊錢,此時小付就相當于欠了小正3塊錢,這個欠款就是一個負數值。通過一個生活情境的展現,讓學生先對“負數”有了一個具體的印象,隨后再逐漸引入難點,鞏固加深,達到知識的全面應用。這種“化抽象為具體,轉晦澀為淺顯”的情境模式就是小學數學生活化的第一步。
(二)利用所學知識,分析生活問題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只有學好了數學,才能擁有一個理性的思維和邏輯,才能更好的解決生活中的“疑難雜癥”。同時,數學知識的理論也有了強有力的實踐印記,數學情感的體驗也隨之加深,一舉兩得。所以,學生一定要牢牢掌握數學知識,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生活問題。
例如,一檔節(jié)目有多紅,自然就要體現在收視率上,此時不免就有了收視率表,表里會有一行數字,分別是:43150000,57640060,64370027,54908047,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就可以將這些數字讀出來,這樣問題就迎刃而解。其實生活和數字是相依相存的,只要善于尋找它們的共通點,就會看到生活中的數學,從而分析到其中的數字信息,答案也就明了了。所以,數學是工具,生活是基石,只有合理的運用數學知識,才能有效的分析生活問題;只有將數學生活化教學,才能鞏固加深知識的記憶。
(三)體驗生活化教學,激發(fā)學習興趣
課堂講授式教學經常是枯燥乏味的,一堂課下來,根本沒什么效果。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就需要引入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模式,在課堂上融入生活的場景,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學習中。
例如,在進行“平均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按組分“家”,每一個組就代表一個小家,給每個組長(大家長)20塊錢,讓他們分給組(家)中的每一個成員,要求每個成員都有一樣數目的錢,該怎么分?在這樣的生活化場景下,提出這個問題自然銜接了今天的課題,隨后就可以一步步地深入引導,讓學生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不斷的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欲望。所以,適當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知識的掌握。
(四)設置問題,引導自主學習
在生活化教學中,其實可以適當的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從而更加自主的學習。
例如,教授《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教師要求學生一邊思考,一邊動手剪,并且不停的在平行四邊形與梯形之間來回拼湊,讓學生從兩種圖形面積的關系中得出梯形面積的公式。這樣學生不僅在動手的實踐中加深了公式的鞏固理解,而且也增強了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的生活化教學是現代教育發(fā)展方向的必然趨勢,它沿承了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將晦澀難懂的數學知識轉向生活式體驗,讓學生在實踐中琢磨領悟,在領悟后鞏固記憶,在記憶中思考學習?!皵祵W生活化”教學必將順應改革的大潮,引領教育的航向,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有所用,時刻銘記生活與數學同在。
參考文獻:
[1]李福娟.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及其實現途徑[J].學周刊,2015,01:61-62.
[2]李自香.實現小學數學生活化的實踐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4:189.
[3]陳躍貴.淺析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J].新課程學習(下),2013,06:21-22.
作者簡介:楊海霞(1989-12),女,漢族,河北省陽原縣人,張家口市陽原縣辛堡鄉(xiāng)南辛莊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