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仕棉
【摘要】本文首先就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即口才)的重要性進行了簡要介紹,接著分析了這一過程中學校、教師、學生存在的問題,最后針對于此,提出了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措施。旨在通過這些措施,全面提升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初中學生 語文教學 口語表達能力 口才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3-0147-02
美國前哈佛大學校長伊勒特說:“教育過程中,有一種訓練是不可缺少的,那就是優(yōu)美文雅的談吐?!边@里所指的談吐,即為口語表達或口語交際能力。2015新修版《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學生在口語交際方面:“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該要逐漸認識到口語交際能力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并通過各種渠道有效提升學生的這一能力。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要性
口才的重要性,不必說古代蘇秦、張儀改變時代脈搏,也不必說周恩來的外交風采使新中國贏得國際尊重。競爭激烈現(xiàn)代社會,口才已然成為了一個人立足社會的重要技能,優(yōu)秀的口才能讓一個人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更能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初中語文學習是學生積累知識和增強能力的重要階段,1949年葉圣陶先生首提 “語文”概念闡明:“語”就是口頭表達能力;“文”是寫作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對于學生口才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效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存在的問題
1.學校和教師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力度不夠
第一、學校和教師認識不足
隨著我國社會文化的不斷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變得更加的多元化。但在我國很多的初中學校,特別是農(nóng)村學校,領導和教師對于人才的定義仍然十分片面,以“書”為本,其它能力培養(yǎng)基本缺失,片面強調(diào)文化知識,這在把技能課換成文化課中可略見一斑,當然也不可能把培養(yǎng)學生口才作為重點。
第二、學校和教師創(chuàng)造平臺不足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學校將辦學宗旨始終定位于提高中考升學率,學校和教師對于學生的培養(yǎng)變得十分的片面和單一,認為口頭表達無法直接為應試加分,很少創(chuàng)造良好的平臺和環(huán)境來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第三、課堂訓練時間不足
由于很多語文教師沒有意識到學生口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在有限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灌輸教學多,互動教學少,強調(diào)的是“文”即寫作方面,加強的是作文訓練,留給學生練習口頭語言的時間少之又少,學生口才的提升受到嚴重限制,甚至直接影響其后續(xù)階段的發(fā)展。所以現(xiàn)實中就有許多學生作文寫得非常優(yōu)秀,說話時卻言不達意,或結結巴巴、或條理不清、或語無倫次。
2.學生自身不注重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
目前,在我國許多學生的學習行為都圍繞應試這根指揮棒而進行,而口頭表達不屬于現(xiàn)今的考試范疇,很多學生對于這項能力的提升也相當不重視,對教師布置的訓練任務敷衍了事,從而制約了他們口才的提升。甚至影響學生在大學畢業(yè)后工作面試競爭的成績。
三、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措施
1.提高學校和教師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力度
要想提升學生的口才能力,學校重視程度是基本前提,初中生本就對口語表達能力在今后自身發(fā)展重要性認識不到位,且主動性自覺性較差,如果學校和教師對于社會發(fā)展變化不了解或不重視,培養(yǎng)人才的效果則跟不上時代。因此學校應該重新定位認識口語交際能力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重要性,并且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創(chuàng)建良好的平臺和環(huán)境,如多開展全校性的全體學生參與的大型的辯論賽、演講賽、朗誦比賽等活動,形成一個人人參與的氛圍,激發(fā)學生提高口才主動性和能動性。其次,教師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還應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實施性,完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加強引導作用。
2.提升語文教師的綜合能力
在培養(yǎng)初中學生口才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還應該樹立學生為主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觀,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zhì)。一個自身就能力不足的教師是沒有能力更沒有助力來提升學生口才的。因此,教師應該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和強化自己的知識體系,讓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得到與時俱進的發(fā)展,這樣在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時才能得心應手。
3.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培根曾說:“邏輯修辭使人善辯”良好的口才與邏輯思維是相統(tǒng)一的,邏輯不清則語無倫次,邏輯清晰,講話才能條理清楚,由于初中學生的邏輯能力還不是很強,教師應該在這個過程中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比如,在教授《威尼斯商人》這篇課文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思維邏輯的訓練,讓學生換位想象并講述,如果自己扮演的是安東尼奧的角色,要如何來應對夏洛克自私勢利的步步緊逼;無法按時還清借款時,該怎么做等等,這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劇情想象與引導,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的目的,從而促進學生條理性表達能力的提高。
4.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的興趣和動力
培養(yǎng)學生的口才,學生保持不竭的興趣和動力是關鍵。第一,要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意愿,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構建和諧輕松的課堂,開展課堂討論,培根認為:“討論使人機智”,課堂引入討論是一個重要方法,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心中所想,不論表達或錯或?qū)?,教師都應該給予積極的肯定和鼓勵,激發(fā)學生參與興趣。第二,讓學生在表達中體驗成就感,以上《春》這篇課文的為例,課前可以讓學生到野外或操場去看一看,觀察一下周邊環(huán)境的變化,讓學生利用視覺、嗅覺以及聽覺全方位的去感受春天的氣息,找到春天來臨的征兆,課堂上引導鼓勵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流利地講述出來,教師讓全體學生評價誰講得好,并加以鼓勵,這樣的教學方式和訓練,學生體驗到了成就感,就有了動力,久而久之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也就提高了。
5.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語文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基礎學科之一,很多方法都可以滲透。例如,朗讀就是一項訓練口才的“利器”之一,正確的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基礎,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使學生不自覺地把掌握的詞匯“吐”出來。第二,在朗讀的基礎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復述,復述就是一個語言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也是學生組織自己的語言進行相關內(nèi)容表達的過程。第三,講故事,筆者嘗試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講課前故事或笑話,并及時鼓勵,講故事法取得很好的效果,學生講故事也越來越有條理,越來越生動,自信心和參與意識也越來越強。2015版新課標在口語交際方面也正要求學生“能講生動的故事”。所以說教無定法,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探索適合本地本校的培養(yǎng)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
古希臘辯論家德摩斯梯尼未成名之前是天生口吃,為了成為出色的辯論家,含小石頭朗讀,迎大風海浪講話、練習演說,這個故事啟示我們:良好口才的形成不是一夕之功,需要學生不懈的努力,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持之以恒的精心引導和培養(yǎng)。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口語表達能力是一個人最為重要的基本技能。一個人口語表達能力的強弱與否直接影響著其在未來社會的發(fā)展狀況。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緊緊圍繞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讓各個階段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曹忠友. 試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 赤子(上中旬),2015,09:224.
[2]汪為勤.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01:66.
[3]劉艷平. 試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J]. 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