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麗
【關鍵詞】童年 童謠 課外閱讀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2A-
0061-01
一、教學簡介
童謠是流傳于兒童中的歌謠,以兒童的視角和語言來描述對事物的認識,大多表現為兒童對社會生活現象的認識和情感,形式活潑、用詞簡練、韻律響亮、充滿童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教師通過課外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學習童謠、了解童謠的特點,掌握簡單創(chuàng)編童謠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憶童謠、說童謠、讀童謠、唱童謠、創(chuàng)童謠、演童謠等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發(fā)現童謠的特點,從而喜愛童謠。3.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編童謠,通過“說”“讀”“唱”“演”等形式表現童謠。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說”“讀”“唱”“演”等多種形式表現童謠、創(chuàng)編童謠。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童謠嗎?會讀童謠嗎?是誰教會你讀童謠的?是啊,不論是在母親的懷抱里,還是老師的教導下,幾乎每個孩子都是在溫馨的童謠陪伴中快樂地成長。童謠是我們最先接觸的啟蒙文學(課件:童謠是最早的啟蒙文學)。下面,讓我們跟隨視頻一起回憶童年的歌謠。(視頻略)
(二)說讀童謠
1.說童謠
師:多么美好的童年??!孩子們,在你美好的童年里都讀過哪些童謠呢?咱們一起說說。(課件:說童謠,師相機引導學生認識童謠的類別)
(預設:小組開火車說、讀:1.動物謠、植物謠、自然謠、物品謠、謎語謠、品德謠;2.搖籃曲、游戲歌、數數歌、問答歌、連鎖調、拗口令、顛倒歌、字頭歌、謎語歌)
【小結】童謠來源于生活,教師引導學生回憶讀過的童謠,激發(fā)學生說童謠的樂趣。
2.讀童謠
出示童謠:你拍一,我拍一,天天/早起/練身體。/你拍二,我拍二,天天/都要/帶手絹?!闩木牛遗木?,吃飯/以前/要洗手。/你拍十,我拍十,臟/的東西/不要吃。
師:下面老師向大家推薦一首童謠,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課件:讀童謠)
出示朗讀要求:①靜心聽讀,讀準字音;②輕聲跟讀,讀好節(jié)奏;③放聲誦讀,讀出美感;⑤齊聲誦讀,明白讀懂了什么。
【小結】學生從童謠誦讀中認識了花、草、樹木、天地萬物,獲得感悟,受到啟迪,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三)唱童謠
出示童謠:《盆和瓶》《問答歌》《搖籃曲》。
師:請根據童謠的誦讀法自己練習讀。
師:同桌合作讀可以即興發(fā)揮把童謠讀得更好。(童謠2繞口令、童謠3問答、童謠4演唱,課件出示唱童謠,引導學生唱《數鴨子》《小星星》《找朋友》《丟手絹》等歌謠)
【小結】學生通過誦讀童謠發(fā)現共同點,如幽默詼諧、音律和諧、形式簡短、朗朗上口等。
(四)創(chuàng)編童謠
師:孩子們,從童謠創(chuàng)作中我們感受到了那么多美好的東西。美好的東西是值得珍藏的,老師來向你們推薦幾本童謠書籍珍藏版,希望大家有時間閱讀,也許若干年之后,我們二(1)班也會出現幾個童謠大師哦!現在,請各個小組按照童謠3的形式創(chuàng)編一小節(jié)童謠。(課件出示:什么好? )
【小結】教師引導學生結合閱讀和生活經驗自主創(chuàng)編童謠,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樂趣。
(五)延伸童謠
師:孩子們,世界各國、各民族都有童謠(課件出示美國、日本童謠),只要你博覽群書,一定可以采擷更多更美的童謠之花。
師:童謠不僅是我們孩子的歌謠,童謠的誦讀形式融入當今流行元素也可以在老百姓中廣為傳唱。接下來讓我們讀一讀“社會主義價值觀二十四字新童謠”。
出示課件,集體誦讀:強民主美夢甜,文明和諧建家園。自由平等心舒暢,公正法治保平安。愛國敬業(yè)見行動,誠信友善不空談。二十四字是核心,時時刻刻記心間。
【小結】教學以誦讀新童謠結課,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多形式創(chuàng)編童謠的方法,加深對童謠說、唱、創(chuàng)編的認知,升化了情感。
注:此教案參評廣西2015年11月8日“課外閱讀研究名師面對面”獲一等獎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