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臣(晉中學院 體育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女生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鐘臣
(晉中學院 體育學院,山西 晉中 030600)
摘 要:目前健美操教學并不如意,依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即教師主要講授技術要領與示范,對學生發(fā)展有了極大的限制,學生也極少進行獨立思考,對健美操運行發(fā)展具有一定的影響和阻礙.本文闡述了女生健美操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重要意義,然后分析了女生健美操教學中對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為相關研究者提供了參考的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應用;女生;健美操教學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能夠打破教師既是導演又是觀眾的局面,將學生真正體現(xiàn)到了主體地位,并且還能夠營造一個良好學習氛圍,通過學習來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還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成績.而在許多學校中,女生健美操也在不斷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新方法,而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不但能夠調動女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還能夠達到健美操教學的真正目標.
2.1 合作學習教學遵循的原則
(1)自主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中要多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日常生活及教材內容,自主學習中發(fā)生疑問,收集相關資料做好健美操教學前的準備工作.鼓勵學生對教學活動進行獨立分析,逐漸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1].
(2)合作性;教學過程與教學自身就屬于一個開放教學過程,具有合作性、開放性及探究性之特征,參與教學過程中的有教師、學生、以及其他教師,從而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和學生以及教師和教師之間合作,這些都給學生學習提供探究的動力基礎.
(3)可操作性;健美操教學一定要具有實踐性與可操作性,如果不具備這兩點的教學設計屬于無源之本.
(4)主體性;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調控者,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實施者,因此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必須要樹立學生主體意識,要發(fā)揮學生自身作用,一定要避免出現(xiàn)教師過多包辦現(xiàn)象,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造更多機會給學生,讓他們自主思考與操作.
2.2 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應用
要能夠更好實施健美操教學活動,指導教師就必須要具備一定實施策略.本文就將教學活動劃分成幾個階段:
(1)問題階段;在新課程模式下,問題屬于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項目.通過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構建意義、生成知識、培養(yǎng)及創(chuàng)新學生的應用技能,這些都是其他方面無法替代.猶如愛因斯坦提出過[2],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提出新問題,新可能性以及新角度看待舊問題,缺乏富有創(chuàng)造性想象力是無法完成的,同時提出問題也標志著一種進步.所以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就應該主動的、有意識設置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思路,學生自主去思考,該健美操動作為啥要這樣做,如果換種動作能行嗎?
(2)計劃階段:這個階段主要任務就是對相應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在這個階段就要對健美操教學中的各種問題進一步猜想、設計及假設,必須要明確健美操各個動作的目的,確保探究內容具備操作性,從而達到把握內容范圍及廣度,提升合作探究性有效性.
(3)合作探究性階段:這個階段是合作學習教學活動中真正掌握健美操動作的階段.教學過程中,要確保各個健美操動作的協(xié)同活動,就需要在短時間中精準展示健美操的所有動作,只有達到這些要求才能夠提升實驗探究的效率與質量.在這個階段教師一定要深入學生活動中,了解整個過程,及時掌握學生活動中各種現(xiàn)象,及時進行有效的指導與幫助.
(4)解釋階段:經過了一系列的動作探索之后,各個小組已經初步了解了健美操的各項動作和要領.對于同樣動作的各個學生可能最終領悟不同,因此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交流,引導學生穿過現(xiàn)象去看本質,體現(xiàn)不同現(xiàn)象所遵循的相同規(guī)律.
(5)反思階段:獲得了最終領悟之后,就必須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這個過程可以劃分成兩個過程;首先就是合作小組內部進行自我反思,小組內各個成員對所得結論進行解釋及評價;其次和其他小組進行研究成果互評,其他小組成員就能夠自己看法提出疑問,采取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討論與對話,從而進行思想碰撞,迸發(fā)出新問題,這樣無形的過程中就培養(yǎng)了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能力.
3.1 研究對象
本文從山西職業(yè)學院開設的健美操班大一,大二中隨機抽選女生作為研究對象,均具有一定健美操的基礎.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中采用文獻資料作為基本方法,了解相關研究成果有利于筆者熟悉研究現(xiàn)狀且確保研究過程更為有效.主要是查閱中國期刊網的文章,同時整理歸納,全面了解課題現(xiàn)狀與前沿動態(tài),從中尋求解決問題最佳措施.
3.2.2 實驗法
本文從四川幾所職業(yè)學院開設的健美操班大一,大二中隨機抽選出272名女生作為研究對象,并劃分成為實驗組與對照組,每個組為136人,共計總學時達到了32個,歷時了十六周.
3.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
本文采取了SPSS 20.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并且對實驗班和對照班身體的基本指數(shù)上進行前后兩次測量,并且采用t檢驗檢測所測成績差異.
3.3 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程序
為了研究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本文就以第一次健美操的教學作為了案例,探討其應用.
(1)課前準備.授課之前同一個年級健美操教師,就要在開展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前進行協(xié)商,便于達到共識.教師要依據(jù)課程特征,學生特征,周密設計合作教學模式中的教學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等各種問題.
(2)目標和任務.要更好完成制定的教學目標,教師要依據(jù)教學內容及學生自身特征,選取分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形成合作小組與設計小組.每一個小組均由6人組成,在形成小組成員上,應該體現(xiàn)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在課前教師要依據(jù)教學內容以及目標規(guī)劃合作任務,每個小組還必須要明確教師安排的學習任務,要明確所承擔角色,從而有針對性制定個人的計劃.
1.選擇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即為共同學習法;
2.教學分組:依據(jù)前測結果,教學內容以及結合學生特征,每6個人形成一組,并且每個人都承擔著不同角色,每一個人都有個人的任務,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習積極性,小組成員間相互幫助,共同提高.
(3)集體授課.教師要集體教授新的課程,上課時教師要采用講解,示范等各種手段,實施大容量的教學,讓女生初步形成技術概念.集體授課的時間不能太長,效率高、容量大,給小組活動留下余地.
(4)合作小組活動.在合作學習模式中核心即為合作小組活動,學生進行分組練習之后,女生們就在各自小組中互相合作、互幫互學以及共同提高.教師必須要循回觀察,集中學生觀摩,加強技術細節(jié)及動作的注意事項.
(5)反饋和補救.在進行合作學習教學模式中,授課教師必須要認真監(jiān)控,從而獲得教學中各種動態(tài)因素,對所存在的各種問題進行補救,這個過程貫穿到整個教學全過程.
(6)評價和總結.當組內練習結束之后,可以采取小組比賽形式檢查小組活動結果,同時評價和總結本次課.評價內容主要包含了,教師對各個小組的評價,教師對組內各個成員評價等.
3.4 結果和分析
3.4.1 對學習興趣及態(tài)度造成的影響
體育興趣及態(tài)度就是對健美操的評價、行為傾向和體驗的綜合評定,調節(jié)女生對健美操項目或者行為反應,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優(yōu)劣[3].所以本應用中就把學習興趣及態(tài)度當成重要測試指標,從檢測結果來看,實驗之前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女生對健美操不甚感興趣,而且從興趣及態(tài)度上也沒有出現(xiàn)顯著性差異.但是實驗之后,實驗班采用了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兩個組進行比較之后實驗組的P值為0.018,低于了0.05,表現(xiàn)出差異性.從這些來看采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對培養(yǎng)學生體育行為具有極大的影響.
3.4.2 增加了女生群體凝聚力
群體凝聚力即群體對各個成員產生的吸引力,以及各成員間互相吸引力.從本文研究來看,群體的凝聚力強就能夠體現(xiàn)內部關系的融洽、和諧,而凝聚力較弱的群體且內部關系比較緊張,互相排斥[4].本文就將群體凝聚力作為了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測試指標,從檢測結果統(tǒng)計來看,在實驗之前兩個組群體凝聚力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但是實施了教學干預之后,實驗組采用了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而對照組依然使用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最終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組的群體凝聚力明顯優(yōu)于了對照組.
3.4.3 對女生合作意識造成的影響
對女生健美操教學中的合作意識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從檢測結果來看,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實驗之前調查合作意識上并沒有出現(xiàn)顯著性差異,但是實驗組采用了合作學習教學模式,而對照組依然采用常規(guī)教學模式,經過統(tǒng)計后實驗組女生合作意識發(fā)生了明顯變化,通過t檢驗后p值為0.0015,明顯小于了0.01.
從各種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來看,在女生健美操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有效提升了學生自覺活動的參與意識、提升了群體凝聚力等,從而讓女生充滿激情,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自然合作意愿,從潛意識中自覺參與到健美操教學中去,有效實現(xiàn)了女生健美操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肖光來.健美操[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2.8.
〔2〕何榮,王常青.健美操教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143.
〔3〕楊小紅.我國競技健美操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廣州體院學報,2013(1).
〔4〕趙燕.“身、心、境”合一的健美操教育原理分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究,2011(35).
中圖分類號:G83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6)05-0193-02
收稿日期:2016-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