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旭
(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亳州 236800)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韓旭
(亳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安徽 亳州 236800)
[摘要]隨著全球化浪潮接踵而來,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遭到了西方意識形態(tài)、多元文化、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嚴峻沖擊和挑戰(zhàn),存在教育內容空洞、教育渠道單一、教育導向片面和教書育人脫節(jié)等問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方向的明確性、話語的通俗性、理想的合理性和方法的可行性等方面對解決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問題提供了重要參考。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類最高的人生價值追求,是起主導地位的意識形態(tài),對人們的思想與行動具有決定作用。培養(yǎng)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客觀需要。但由于受多種因素影響,當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尚存在一系列問題。
一、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臨的沖擊和挑戰(zhàn)
(一)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滲透
西方國家在與中國進行經(jīng)濟往來的同時,大肆宣揚所謂的人權、人道主義,把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植入經(jīng)濟活動。近年來,西方敵對勢力采用更加隱蔽的形式推銷他們的“普世價值觀”,通過刻意歪曲、特殊處理和擴大負面效應等多種方式攻擊與污蔑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政府的形象,并利用非政府組織開展?jié)B透和顛覆中國政府的活動。與此同時,西方國家通過提供免費讀物、出國留學和夏令營活動甚至資金支持等多種方式加強對中國青年學生的滲透,嚴重動搖了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信仰。
(二)多元文化充斥理想信念的主陣地
多元文化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與剝削階級強調的個人至上、唯我獨尊來說,多元文化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他們對祖國的前途十分關心,認識到個人的命運與國家的發(fā)展是緊密相聯(lián)的。在思想政治方面,他們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在生活和學習中,他們思想活躍,自尊意識突出,成才愿望強烈。但如若過分強調個人價值、個人至上,大學生就容易陷入歧途,深陷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的泥潭。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大學生的價值觀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三)現(xiàn)實主義淹沒了理想信念的崇高美好
市場經(jīng)濟帶來了中國經(jīng)濟的崛起,但隨之而來,“金錢萬能論”、“有錢能使鬼推磨”等成為相當多人信奉的行為準則。許多人為了追求物質享受與現(xiàn)實利益,不惜出賣親情、友情以及愛情等。正如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說:“資本害怕沒有利潤或利潤很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一旦有適當?shù)睦麧櫍Y本就膽大起來……如果動亂和紛爭能帶來利潤,它就會鼓勵動亂和紛爭,走私和販賣奴隸就是證明”[1]。功利化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些大學生的行為選擇,就連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這么神圣的舉動也被部分學生當成謀取利益的手段。過于功利的現(xiàn)實主義行為無疑將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產(chǎn)生難以根除的影響。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內容空洞
如若只解釋理想信念,脫離社會現(xiàn)實尤其是大學生的現(xiàn)實情況,那么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無疑是失敗的。部分學校認為思想政治課是大家耳熟能詳?shù)?,任何老師都可以教,導致部分非專業(yè)教師在講授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時只能照本宣科,使得學生感到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可望而不可及,難以達到教育效果。
(二)教育導向片面
理想可分為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而傳統(tǒng)的大學理想信念教育只是強調社會理想,卻忽略了個人理想在實現(xiàn)社會理想中的重要作用。理想的實現(xiàn)需要長期和不懈的努力,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耐力,共產(chǎn)主義遠大理想的實現(xiàn)更是如此。過于強調社會利益和集體利益而無視個人利益,必將不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對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無疑是不可取的。
(三)教書育人脫節(jié)
教師在正確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人格品質的培養(yǎng),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一些教師只是注重理論課程的教學,而沒有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一旦學生違反校紀校規(guī),便將其移交給輔導員或者班主任來處理,這是教書和育人嚴重脫節(jié)的表現(xiàn)。“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師。”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yè)基本功,還需有良好的人格素養(yǎng),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能恰到好處地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和人格的教育。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啟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中國現(xiàn)實的生動寫照,又彰顯了中國傳統(tǒng)美德,把國家、社會和個人夢想融會貫通,成為新時代凝聚中國力量、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解決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其自身存在的問題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一)方向的明確性
大學生思想活躍、個性彰顯,其思想發(fā)展到什么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其人生走向。因此,引導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其理想信念教育至關重要。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說到底就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的問題。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要積極培育他們健康向上的個人信念,并逐步引導他們將個人信念融入共產(chǎn)主義偉大信念中來,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共產(chǎn)主義道德的決定性力量是信念。使每個受教育者形成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信念,這是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p>
(二)話語的通俗性
理想信念教育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要使受教育者易于理解、接受和認同,并使他們?yōu)橹^斗。所以,在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語言要盡量通俗。然而,當下眾多高校依然采取晦澀的說教方式,導致大學生逃課現(xiàn)象屢禁不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迎合社會需要,把艱澀難懂的政治性語言轉化為廣大人民群眾樂于接受的大眾化語言,迅速為全國人民所理解和認同,并指導我們一言一行。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亦應如此,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把深奧的理論通俗化、大眾化,從而易于大學生理解、認同。
(三)理想的合理性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們在鼓勵幫助每個人勤奮努力的同時,仍然不能不承認各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才能和品德的差異,并且按照這種差異給予區(qū)別對待,盡可能使每個人按不同的條件向社會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的總目標前進?!盵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分別從國家、社會和個人方面論述了實現(xiàn)夢想的層次性。因此,當代大學生必須從客觀情況出發(fā),把個人夢想和社會、國家夢想統(tǒng)一起來,從而實現(xiàn)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tǒng)一。
(四)方法的可行性
列寧指出:“在探索的認識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觀方面的某種手段,主觀方面通過這個手段和客觀發(fā)生聯(lián)系?!盵3]由此看來,方法是連接主觀和客觀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在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找到一種適合大學生教育的方法方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包含的國家、社會和個人層面從一個側面告訴我們: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從多角度、多渠道、多層次加強教育。高校應通過大力加強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技能大賽以及孵化基地等多種方式和途徑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讓他們真正感知到二者之間相互統(tǒng)一、密不可分,從而成長為共產(chǎn)主義的自覺擁護者和支持者。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871.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組.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經(jīng)典著作選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343.
[3]列寧.列寧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9.
[收稿日期]2015-12-26
[作者簡介]韓旭(1980-),男,講師,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602(2016)05-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