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軍
【內容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xù)發(fā)展,國家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初中教學改革也愈演愈烈。在新課程標準改革的號召下,初中物理教師應擺脫傳統(tǒng)教學思想束縛,不只注重教材知識點,看重結果,而忽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fā)展,應當靈活教學,以實驗導入初中物理教學,讓物理實驗貫穿課程始末,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思維,增強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喜歡物理,真正學好物理。
【關鍵詞】初中物理 實驗導入 實踐能力
物理學科是著重于實踐的,我們在物理教材中所學的知識點、公式、定理、法則等等,都是曾經的物理學家們通過無數(shù)次的實驗和實踐得出來的。真理來源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讓學生拘泥于教材的抽象思維之中,而是要以實驗這種直觀的方式,讓學生去探索科學,獲得感性上的提升。
一、重視實驗,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如今的物理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同學并沒有認識到物理實驗的重要性,認為物理實驗只是敷衍了事,一味著重于書本上的死知識點。還有一部分老師認為,物理實驗只是用來證明前人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正確性,而書本上的公式定理已經經過成千上萬次的實驗證明,現(xiàn)在所做的實驗并沒有意義,因此思想上并不重視。教師不重視,造成學生在思想上也不重視,學生做實驗時,懶散、操作不謹慎、敷衍了事,沒有以科學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而且不注重創(chuàng)新,機械性較強,在實驗中不注重思考。久而久之,學生對待物理的學習態(tài)度變差,學習興趣小,學習不積極主動。因此,在當下推崇素質教育的大潮流中,教師必須重視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幫助學生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物理學習思維和動手動腦能力。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實驗中解決問題,做好教學互動,搭建好物理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之間的橋梁。
二、做好實驗導入的科學實施
1.統(tǒng)籌兼顧——科學理性選擇實驗導入方式
教師要做好實驗導入,首先要做好實驗導入的方式選擇,根據不同的物理教學安排,采用適當?shù)匚锢韺嶒瀸敕椒?,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特性和認知方式,統(tǒng)籌兼顧,爭取做到科學理性。實驗教學也要結合學習情境的創(chuàng)建,要多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設備,采用多種多樣、各具特色的實驗安排來準確切入課程教學點,學生才能夠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于實驗內容及其對應的理論知識點,同時也將會更加關注物理學科的發(fā)展。教師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要扮演指路人的角色,根據自己在課前設定好的實驗情景和實驗步驟,指引學生去主動摸索探究,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采取高效率的方式,并能做到勤于思考,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生的思維動向,不可引起學生們在實驗過程中的認識沖突,實驗時要達到預期所設定的目標。同時,實驗內容一定要緊扣理論知識,不可偏離理論基礎,不能在課堂上激發(fā)起了學生的實驗興趣,課后學生在理論知識上卻沒有得到鞏固。比如在蘇科版八年級物理第二章第二節(jié)《汽化和液化》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的實驗內容要緊扣教學內容,不可讓學生在實驗中過度自由發(fā)揮,但也要保證他們的實驗積極性,在做蒸餾水的汽化時,要科學引導學生觀察物質的狀態(tài)變化,并及時做實驗筆記,寫感悟。
2.聯(lián)系生活,由現(xiàn)象抓本質
物理是一門來源于生活的學科,它的理論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因此,物理實驗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一定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活,從現(xiàn)象中抓住本質,探討科學。在蘇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十章第一節(jié)《物體的浮與沉》教學過程中,首先學生對浮力要有一個感性的認知,要帶領學生去注意身邊的物體浮沉現(xiàn)象,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會有物體的浮沉,是如何形成的,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同時要具備怎樣的條件,它們力的狀態(tài)有什么變化。學生在經過對物體浸沒于水現(xiàn)象的一系列觀察之后,會發(fā)現(xiàn)在一段時間后,物體的浮力不會變化,浮力有的時候是與深度無關的。接著學生會去分析,浮力與深度之間的關系屬于“表面現(xiàn)象”,應該去“抓本質”——浮力與物體浸入水的體積大小有關,物體浸入水的體積越大,浮力就越大。在對學生經過這方面的引入思考后,再進行一些實驗教學的導入,學生不僅在感性上有了認知,在理性上還會有提高,拓寬視野。同時“抓本質”體現(xiàn)在學生經過物理能力素養(yǎng)上的提升后,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學科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這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3.以實驗代鞏固
學生在經過物理學科理論知識的學習之后,經過一段時間必然會出現(xiàn)知識點遺忘。這時,教師可以適當安排一些實驗,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還可以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新一輪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