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迎新
摘 要: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農(nóng)村中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農(nóng)村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改進教法,采用靈活機動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不斷提升音樂教學成效。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因陋就簡地開展音樂教育教學工作,較好地完成學科學習任務和目標。
關鍵詞:農(nóng)村高中;音樂教學;學生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5-0385-275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5.038
當前農(nóng)村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直接導致了音樂教學的被動局面。由于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農(nóng)村音樂教學面臨著嚴峻的問題。農(nóng)村師資力量薄弱,學校辦學條件差,音樂課得不到領導重視,再加上家長的認識不夠,認為音樂課可有可無。種種這些問題導致音樂課地位下降,成為學??颇恐械氐氐赖赖男】颇?。從學生自身來講,絕大部分同學非常喜歡音樂,但是他們喜歡的僅僅是流行音樂和當前中學生對經(jīng)典音樂提不起興趣,對音樂理論知識更是知之甚少。長此以往,我們國家的民族音樂和世界著名的經(jīng)典音樂學生將了解得很少,更不要說了解民族音樂精髓,弘揚民族音樂文化。
音樂課被學生“小看”,學生提不起興趣真正阻礙了音樂教學工作的開展。音樂教學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把音樂課真正上成學生主動學習的課,成為學生自主表演的旋轉舞臺和夢想劇場,讓音樂課真正地“活”起來。
一、尋找情感共鳴
愛因斯坦說過“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對青少年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要求教學內容適應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并且能夠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大部分青少年不喜歡經(jīng)典音樂的原因是他們認為這些音樂都“老”“舊”,尤其在農(nóng)村,學生認為大街上流行的音樂就是好的,就是他們該追求的。對此,我們應該首先摘掉經(jīng)典音樂“老”“舊”的帽子,讓學生從觀念上對經(jīng)典音樂有個改變。
如:在欣賞《莫扎特g小調第40號交響曲》前先播放由這首交響曲的主題旋律創(chuàng)作的《不想長大》。播放完后我再告訴學生這首流行歌曲的來歷,學生的學習盡頭十足,學習興趣濃厚。在欣賞《莫扎特g小調交響曲》時學生都很認真地聽找這首交響曲的主題。教學中我告訴學生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也是可以絕妙的融合,正是因為這些偉大的音樂家的創(chuàng)作才為我們后人呈現(xiàn)出了另一首具有濃厚的歐洲宮廷感的《不想長大》。中學生最喜歡的就是流行音樂,從學生最熟悉的音樂入手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性,調動了學習的興趣,不僅課堂上有了效果,學生從思想上對經(jīng)典音樂也有了改觀。
二、拓展學生視野
新《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倡學科綜合”。在音樂教學中提倡學科綜合使音樂學科更具有審美價值和人文學科的學科價值,音樂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學生的音樂視野拓寬了,音樂課堂生動了,學生的興趣自然就激發(fā)起來。拓展學生的視野后更能促使學生深刻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xiàn)音樂。當學生能夠深刻地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時候,我們的音樂課就會被學生接受與認可,學生喜歡音樂課甚至期待音樂課,這樣就形成一種正循環(huán)。
在欣賞蒙古民歌時,我先教學生蒙古族舞蹈中“抖肩”和“翻腕”的基本動作,然后再欣賞民歌。中學生處于青少年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一聽到“翻腕”,男生一個個躍躍欲試情緒高漲;女同學學起“斗肩”也是興趣十足,恨不得立刻就開場舞會,比比誰的姿勢既標準又漂亮。學生學習自主性增強了,課堂活躍了,視野拓寬了。學生的興趣不僅得到提高,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也收獲到更多的知識技能。
三、教師展演,師生互動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師生互動能充分激活音樂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們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教學中,教師應該營造出一種師生互相參與,共同探究的課堂情境,而不是把音樂知識塞進學生的頭腦中。教師在課堂上扮演的不只是導演這個角色,還應該像演員一樣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青少年在學習過程中對某門課程感興趣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該任課教師的影響。作為音樂教師,音樂才能應該在音樂課中展現(xiàn)出來。學生感受到教師的個人魅力的同時對音樂課堂也會做出一種積極的反應。在課堂活動時,教師參與其中。分聲部合唱,合奏表演時,教師也是一個聲部,與學生共同參與。在欣賞歌劇《白毛女》選段時,我要求學生分角色演唱《扎紅頭繩》這首歌曲,學生演唱楊白勞的部分,我來扮演喜兒。整首歌曲演唱下來,我能感受到學生飽滿的熱情,以及與教師合作的期待。這樣的師生合作互動,一起體驗創(chuàng)作美,教師才能和學生產(chǎn)生共鳴,保持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激發(fā)起他們學習情趣,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隨教師“動”起來。
四、欣賞學生,放大優(yōu)點
德國教育家蒂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遞知識的本領,而在于鼓勵、喚醒、鼓舞。”學生希望被教師關注,渴望得到教師的認同,對勇敢表現(xiàn),善于表現(xiàn)的學生教師應積極做出回應,這樣學生也會認同教師。欣賞學生要做到肯定學生的努力,及時地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在每一次站起來回答問題后我們都要做出積極回應,哪怕是一句“好”“不錯”,有時候教師的一個微笑也會給學生心靈上種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當?shù)氐霓r(nóng)村中學大部分是寄宿制學校,學生從心理方面更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愛。有一次,音樂課中學習切分節(jié)奏,同學們集體一起打節(jié)奏的時候都沒有問題,可單獨叫同學上臺展示的時候,學生們你推我讓,課堂氣氛立刻冷清下來。這時候我鼓勵大家放下面子,增強自信,膽量大一些。這時我用期盼的眼神望著平時較為活波的同學,經(jīng)過眼神的交流,學生主動站起來,并且順利地打完節(jié)奏。接下來我順勢夸獎了這位同學,讓他深信自己就是出類拔萃的“天才表演家”。接下來我以“升級自己”為活動主題,鼓勵更多的同學展示自己,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信,大膽地表現(xiàn)自己。音樂教育需要懂得欣賞,只有懂得欣賞的教師才會被學生欣賞,學生才會跟著教師“動”起來,從而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我們要把課堂還給學生,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給學生提供一個空間,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促進學生情感體驗、自我表現(xiàn)等綜合素質的提高。中學生需要美,農(nóng)村中學生更需要美,我們的音樂課堂要滿足學生追求美的需求,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
參考文獻:
[1] 楊權.新課改中關于農(nóng)村中學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J].速讀旬刊,2014.
[2] 龍亦鳳.關于農(nóng)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6.
[3] 鄭志勇.關于農(nóng)村中學音樂教育的幾點想法.網(wǎng)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
Abstract: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is in full swing, ye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is worrying. Rural music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methods, use flexible teaching measur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usic teaching. Besides, teachers are supposed to carry out music teaching work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so as to better accomplish learning tasks and objectives.
Key words:emotional resonance; horizons expansion; resonanc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 責任編輯 張景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