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明
摘 要:作文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xiàn),隨筆訓練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作文訓練方式。本文嘗試提出具有普遍意義的隨筆訓練方式,用以指導小學作文教學,以期對當前的小學寫作教學和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有所裨益。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隨筆訓練;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在進行隨筆訓練之前,首先應(yīng)當確立隨筆訓練的目標,在具體實施時,在遵循學科總目標及隨筆訓練總目標之下,還要根據(jù)學生實際,以及不同年級的具體情況,制定隨筆訓練的階段性目標。然而,在制定好隨筆訓練的目標之后,還需教師制定一些隨筆訓練的策略以便學生更好的進行隨筆寫作。
1 激發(fā)興趣,營造氛圍
當確立了隨筆訓練的目標之后,接下來就是具體的隨筆訓練的實施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激發(fā)學生的隨筆寫作興趣,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通常,人們對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便會非常主動、快樂地去研宄,樂此不疲,甚至會為此廢寢忘食,而絕不會把它當成一種負擔。因此,要想讓學生能夠堅持長期寫隨筆,就要讓學生對寫隨筆產(chǎn)生興趣,覺得值得花功夫做這件事情。筆者在工作實踐中,總結(jié)出了可以采取的方法主要有:
1、切中學生興趣與能力的命題
對于教師來說,總希望學生在隨筆寫作中能滔滔不絕,“下筆如有神”,每天都能寫出精彩的作品,可是實際情況卻往往是令人沮喪的:學生們過著兩點一線簡單甚至有點單調(diào)的學習生活,經(jīng)常是感到無話可寫,如果這時,教師一味地讓學生自己去想辦法寫點文字出來,學生只能胡亂寫些心口不一的東西來完成作業(yè)。隨筆寫作的初期,因為學生還未積累一定量的寫作素材,思維能力也未達到一定的水平,此時教師可以適當多布置一些摘抄、點評、剪貼、仿寫、片段練習等訓練,讓學生首先消除畏難情緒。
2、構(gòu)建開放、活撥的隨筆寫作情境
布魯納說:“教學論必須探明喚起學習積極性的最佳經(jīng)驗與情境”,因為“學習產(chǎn)生于某種特定的情境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安排課堂情境的學習”。在心理學中,情境是對人有直接的刺激,有一定的生物學意義和社會性意義的具體環(huán)境。而所謂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創(chuàng)設(shè)的情感氛圍,孔子在《論語》中有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笨鬃拥倪@段話,肯定了啟發(fā)誘導的重要性,同時也告訴我們學生進入學習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讓他們產(chǎn)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隨筆的寫作雖然多半是學生在家完成,但適當?shù)乩靡欢ǖ恼n堂教學時間進行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特定的氛圍,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某種波動,并且進一步產(chǎn)生親切感與好奇感,以此來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
2 培養(yǎng)能力,積累素材,樹立信心
很多學生不愛寫作,甚至畏懼寫作,究其原因,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缺乏生活積累,缺乏寫作素材;二是寫作技巧差,無法有條理地組織成文,學生只有先解決了這兩大難題,才可能樹立起寫作的信心,從而愛上寫作。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重視閱讀,錘煉語言
語文寫作的兩大塊內(nèi)容,一個是閱讀,一個是寫作,這兩大塊的內(nèi)容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朱熹在《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里就寫道:“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如果做不到“熟讀精思”,必然說不上對原汁原味的真正理解,只能是虛發(fā)空論而已。閱讀之后,學生才能從許多范文中找尋寫作的語言,寫作的方法;而寫作之后再閱讀,也會更好地提高閱讀欣賞的能力。因而呂叔湘說:“課外閱讀抓得好,對學生寫作幫助很大。文章寫得好的學生,恐怕多半得利于課外閱讀。”韓愈也曾有“讀書患不多”之說,認為應(yīng)當多讀書以求博通,我們的隨筆訓練亦是如此。
2、關(guān)注生活,樂于觀察
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的“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間”,強調(diào)寫作應(yīng)當深入生活,下馬觀花,體察入微。現(xiàn)在的學生寫作,缺少的不是生活,而是對生活的觀察、感受和思考。因此,我們的隨筆訓練就不能忽略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我們指導學生進行觀察,可以讓學生從身邊的家庭、學校生活觀察起,因為這是他們最熟知的東西,引導他們從熟悉中找尋不同的角度。之后可以繼續(xù)讓學生觀察自然,古人云:“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為絕妙詞。”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風霜雨雪,都可以成為寫作的資源,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陳鶴琴在《活教育理論與實施》中也說:“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可以利用學生春游、秋游等時機,引導他們觀察大自然。另外,還要讓學生觀察社會生活,從報刊雜志、網(wǎng)絡(luò)電視等媒體多方面獲取信息,還可以自己出去走走,看看路邊行人,找找生活瑣事,從中有所發(fā)現(xiàn)以后就及時記錄下來。
3 多樣評改,認真指導
作文的講評是作文教學中既重要又棘手的環(huán)節(jié),如果這個環(huán)節(jié)處理得好,對學生來說會獲益無窮,而如果處理不好,就會落入無關(guān)痛癢、評改不評改一個樣的地步,因此,教師應(yīng)當在作文的講評環(huán)節(jié)多下功夫。隨筆訓練也是如此,很多教師輕視隨筆的作用,或者因為批改隨筆的工作量太大,因而很多教師只把隨筆寫作當作是是一項可有可無的作業(yè),隨便改改甚至不改,也不講評,學生看老師也不太重視,因此也就隨便寫寫,導致隨筆訓練進入惡性循環(huán)。要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因材施教,采用靈活的評價尺度
從作文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寫作水平高低不同,如果用統(tǒng)一的標準來要求,勢必打擊作文能力低的同學的積極性。因此,在我們的作文和隨筆教學過程中,應(yīng)當在考慮總體訓練目標和寫作要求的基礎(chǔ)上,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比如,對寫作水平比較弱的同學來說,我們不要將他們的隨筆與寫作水平較高的同學在一起橫向比較,而是可以將本次隨筆訓練與上次隨筆訓練進行縱向的比較,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一點一滴進步,這樣,學生更容易看到自己的進步,也會越來越有寫作興趣。
2、建立多樣化的批改方式
隨筆的批改對一些老師來說也是個很費時間的事情,其實,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批改方式,既節(jié)約了時間,也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可以采取學生兩兩交換批改的方式,每次安排不同的搭配組合,在學生交換批改的時候,要教會學生用紅筆寫眉批、旁批、總評。要指出成功之處,肯定優(yōu)點,也要糾正錯別字、病句,指出不足之處,盡可能提出改進的方法。之后,隨筆返還給作者,作者閱讀自己的文章,對于同學的批注和修改意見,正確的要虛心接受,不贊成的可以寫出自己的理由,并可與交換批改的同學在課后當面交流意見。在互評和自省中,學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的隨筆與同學的隨筆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取長補短。之后,教師就可以利用課間迅速瀏覽部分隨筆,及時了解隨筆寫作的情況,這樣,教師的工作量也減輕了不少,改隨筆也不再是那么痛苦的事情了。
參考文獻
[1]張水英.《淺談小學語文隨筆訓練及作文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4.11
[2]高會然.《小學語文讀寫結(jié)合教學的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