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援蘭,廖 瑛,湯國建,李 健,黃 霓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航天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073)
?
本科自修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文援蘭,廖瑛,湯國建,李健,黃霓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航天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南長沙410073)
摘要: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許多大學開設了自修課程,以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論文首先討論了自修課的歷史變革與發(fā)展以及存在的問題。然后從改革自修課程體系和教學內(nèi)容、建立科學合理的自修課程考核體系出發(fā),探討學生“自修”的過程,探討改革自修課程的教學方法,最后總結(jié)出自修課程教學一些經(jīng)驗和收獲。
關鍵詞:大學本科生;自修課程;教學改革;自主學習能力
本科生“自修課”是在老師適當?shù)闹笇?,學生自主學習課程內(nèi)容,并通過課程考核的課程[1]。在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信息化時代,探討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育模式,教會學生怎樣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nèi)容。如國防科技大學目前設置了44門本科自修課程,而且是必修課程,約占全部本科課程的4.6%。每門自修課一般在學期一開始安排4個學時的課堂教學,用來講解課程的意義、課程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并提出自修內(nèi)容和要求,劃分重點和難點,布置作業(yè),然后在4學時之外讓學生自修,老師課后答疑本文作者從事多年的“自修課”教學實踐,一直在探討通過“自修課”的教學,加強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一、自修課的歷史變革與值得探討的問題
早在1642年,哈佛大學就將古典語言、邏輯學、修辭、倫理學等列為自修課程[2]。哈佛大學認為在這快速發(fā)展的社會,自修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一種重要手段,使學生能適應社會發(fā)展所帶來的各種挑戰(zhàn)。在自修過程中,哈佛給學生提供與課堂教學相同的教材,但不提供教輔資料,而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考試為3小時的開卷考試[3]。德國哥廷根大學自1737年將自修課引入大學教育,自修課程逐漸成為西方大學教育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4]。麻省理工學院則在現(xiàn)代推出了基于網(wǎng)絡教學的自修課程[5]。
中國古代的官學和私塾都強調(diào)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知識建構(gòu)能力和自學能力。西漢時期的“太學”是最高學府,其中自助學習與討論是重要的教學形式;宋代的書院重視對學生自學的指導,曾經(jīng)來岳麓書院講學的朱熹提出讀書法六條,涉及大量的讀書自學指導方法,元代江東書院山長程端禮撰寫了《讀書分年日程》,詳細列出了從孩童到成年人的自學大綱[6]。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先生參考德國的大學教育,引入自修課與研討課教學。后來浙江大學和復旦大學等高也開設了自修課與研討課[7]。改革開放后,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為加強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國內(nèi)高校,如北京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天津大學、第四軍醫(yī)大學等,也相繼開設了自修課程[8]。
然而,國防科技大學是一所以理工科學科為主的學校,所開設的自修課程除了少部分文科課程外,大部分確實是理工科課程,在理工科自修課程的教與學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一是相對于文科課程,理工科自修課程普遍難度較大,內(nèi)容較枯燥,存在著如何設置自修課程框架體系和內(nèi)容、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二是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較少,學生學習任務重,課后時間主要用于課堂教學的必修課程的復習、作業(yè),或用于做實驗,或用于其他學術活動,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能否完成課程自修的任務;三是學生自修后,學生自學效果如何,自學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四是如何建立一套科學的考核體系、如何鑒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五是自修課是否背離了當前的大學正常課堂授課。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二、自修課的意義
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應該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國古人就提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美國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9]也指出:“學生求知識的目的,不在于知識的本身,而在于是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獲得知識的方法”[10]。
關于學習,有三個基本的理論體系,他們是主體主義、建構(gòu)主義和批判理論。主體主義一個重要的思想是如果知識是被學習的主體發(fā)現(xiàn),而不是被動接受,這樣的學習過程更有效率;建構(gòu)主義指出知識只能由學生學會,而不是老師教會,即只能由學生自己建構(gòu)知識[11]; 批判理論不但支持建構(gòu)主義,而且更加強調(diào)學習與學習者的權(quán)利與和意識相關,學習是學習主體與社會環(huán)境和政治地位相互影響的過程[12],學習者只有通過自主學習,他們才能逐步學會獨立思考,擯棄神話、以批判的思想看待以前虛構(gòu)的想法,最后主宰自己知識和精神世界。顯然,學習的三個基本理論體系都支持自主學習,他們是自修課設置的理論基礎。
大學改革課程教學模式,把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作為首要目的[13],劃分出部分課程讓學生自修,讓學生自主學習,克服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彌補了高等教育過程中學生學習能力培養(yǎng)不足的問題[14-17],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使之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三、自修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和收獲
(一)改革自修課程體系的設置和教學內(nèi)容
合理設置自修課程及其教學內(nèi)容。傳統(tǒng)的“自修課”往往是那些學生容易學習和理解的人文與社會科學課程[18]。但對于理工科課程,理論性強,邏輯推理復雜,內(nèi)容抽象,符號公式多,學生往往覺得比較枯燥[19],所以需選取合適的自修課程,設置自修課程框架體系和內(nèi)容,讓學生能通過一定的努力,在充滿興趣與成就感的學習過程中,順利完成自修任務,以達到學到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而不至于讓學生感覺內(nèi)容簡單,沒什么好學的,或讓學生感覺內(nèi)容太難,難以自學完成。
合理安排自修教學計劃。對于理工科,也存在難易程度不一自學課程,如我們承擔了“戰(zhàn)場環(huán)境概論”、“空間科學基礎”和“航天器概論”等三門自修課,其中“航天器概論”較為容易,“空間科學基礎”較難,對此,我們分別制定了深淺不一的自學計劃,包括自學進度、自學內(nèi)容、要點、難點、作業(yè)等。“航天器概論”安排在大學二年級的下半學期,“空間科學基礎”安排在大學三年級的上半學期,是在學生有一定的數(shù)理基礎后安排自修,“戰(zhàn)場環(huán)境概論”涉及的內(nèi)容廣泛而且復雜,安排在大學四年級的上半學期,這樣可以全面檢驗大學期間的學習效果。同時在自修過程中,發(fā)出問卷調(diào)查,分析統(tǒng)計每門課程教學體系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優(yōu)勢和存在的問題,從而為完善自修課程提供反饋。
(二)改革自修課程的教學方法
實時恰當?shù)馗深A自修進程。以往的自修課一般是老師先講授課程的自修內(nèi)容、重點和難點,布置自修的要求和作業(yè),然后讓學生自修,老師答疑。在自修課中,老師從“主角”轉(zhuǎn)變?yōu)閷W生全面參與自學。但這種方式由于老師出現(xiàn)得少,講得少,學生經(jīng)常不付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自學,難以達到自修的效果。所以老師需要保持與教學班級經(jīng)常性的聯(lián)系,隨時把握學生自修的進程,實時答疑,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在自修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難點給予適當點撥性講解
對自修課的進程進行過程控制。包括檢查自學計劃和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給予講解。另外,將不時地拋出一些問題或現(xiàn)象,然后讓學生根據(jù)所學的知識進行解答或解釋,如“空間科學基礎”我們提出如何克服再入大氣的飛行器通信黑障問題,這是世界性難題,學生從引起通信黑障的機理出發(fā),提出了多種方法,如激光通信等,雖然目前的技術手段還不能實現(xiàn),但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或解釋實際現(xiàn)象,有利于提高他們學習枯燥內(nèi)容的興趣和求知欲,也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但過程控制不能太緊,也不能太松,緊了,束縛了學生自主學習,不利于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松了,起不到指導作用[20]。同時允許個別學生在確保完成自修計劃的前提下,根據(jù)自身的條件擴展學習內(nèi)容,進行自由探索。
(三)引導學生恰當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在信息時代,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和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多種多樣,如圖書館、網(wǎng)絡、視頻、參考書、教學課件等,如不小心,就可能被海量數(shù)據(jù)淹沒。我們提倡學生研讀一本經(jīng)典教材。一本好的教材對學生終身受益。如“空間科學基礎”自修課推薦學生學透美國人文森特·L·皮塞卡著的《空間環(huán)境及其對航天器的影響》,要求學生不僅僅停留在看懂教材的邏輯推理,更要了解教材及其在后續(xù)課程中以至未來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掌握教材的知識體系和結(jié)構(gòu),深入領會教材的精髓和思想。
學會快速查閱資料,面對圖書館和網(wǎng)絡等資源,讓學生掌握各種查詢手段和方法,快速查閱和篩選自己所要的資料,以提高學生的查閱速度、增強領悟能力,準確追蹤并把握學科發(fā)展的方向和前沿,逐漸形成個性化的學術思想,為以后撰寫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具有所創(chuàng)新性的論文打下的基礎。
(四)建立自由探討的學術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在臺上授課,而學生在下面聽課,這臺上臺下的師生不平等,往往形成了“師道尊嚴”,導致學生提問少,與老師交流探討的少。而在學生自修過程中,老師深入到學生中,學生與老師平起平坐,進行自由的學術討論或爭論。如“戰(zhàn)場環(huán)境概論”課中采用合成分析法評估戰(zhàn)場錯綜復雜的環(huán)境因素對作戰(zhàn)行動的影響,有的學生對此方法提出質(zhì)疑,認為人為的主觀打分影響太重,并給老師列出了許多不足之處,提出要研究一種更合理的方法。這樣就能保證學生思想的在自由的空間中馳騁,在學術領域高度自治和自主。
(五)建立科學合理的自修課程考核體系
自修課與課堂授課的課程學習方式不一樣,因此要設置與自修相適應的考核辦法,通過考核督促學生自主學習,全面檢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素質(zhì),以防止各種原因?qū)е碌淖孕拚n教學質(zhì)量的降低。為此我們設置開卷考試與小論文研討結(jié)合的考核形式,以評價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開卷考試試卷不同于一般考試的試卷,我們不采用判斷題、選擇題和填空題,而是采用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題、分析題和探索創(chuàng)新題,這些考題在教材中沒有現(xiàn)成的答案,也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而是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解決現(xiàn)實問題。如一道探索創(chuàng)新題,是如何探測全球電離層中電子的密度,并研究給出全球電離層電子密度分布四維數(shù)學模型,有的同學的解題思路、學術觀點與其他同學大相徑庭,有的想法可能在現(xiàn)有的技術條件下難以實現(xiàn),但都很好地回答了問題,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的,達到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目的。
在大作業(yè)或小論文方面,要求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廣泛查閱資料,寫出課程設計報告或具有一定學術思想的論文。如“航天器概論”除了要完成50多道作業(yè)題外,還要求自主設計航天器,闡述其工作原理和功能。許多同學一開始看到題目,就發(fā)出驚呼“沒搞錯吧,我們能設計航天器?”一個同學寫道“在沒接到自修任務的時候,我自覺“航天器概論”沒什么可修之處,不過是衛(wèi)星飛船之類,頗不知天高地厚。但是循著老師布置的問題,才發(fā)現(xiàn)從一個概念出發(fā),問題便爆發(fā)式的涌了來,為了理解一點,必須查閱各方資料,牽動更多名詞,所以自修工程以點帶面,效果很好。只是,并不是所有的自修都有老師指點,所以在自修前首要的是規(guī)劃好問題,再依問題不斷深入,不斷積累,才能達到自修效果提高效率?!痹谧孕捱^程中,同學們按照要求自主設計了航天器的有效載荷和平臺及其接口,許多的同學設計具有獨創(chuàng)性,如有的同學設計出成本低的太空垃圾清掃器,有的同學設計出人類可長期居住的空間“生命方舟”。然后他們組合成若干小組對其設計進行研討或辯論,同學們組成評委對其打分,并取加權(quán)平均計算到課程總成績中,這極大地提高了自修課的效果。
自修課程是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嘗試,在當前我國大學給學生留有更多的思考時間和創(chuàng)造空間而普遍壓縮課時的情況下,這一研究就更具有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它能極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辛連學. 談“自修課”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yǎng)成中的應用性研究[J].黑龍江農(nóng)業(yè)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1):51-52.
[2]賀國慶,王保星,朱文富,等. 外國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
[3]Greene J A,Costa L J,Robertson J, et al.Exploring Relations among College Students’Prior Knowledge,Implicit Theories of Intelligence, and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a Hypermedia Environment[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3):1027-1040.
[4]劉崇,郝赤彪,薛濱夏. 德國城市規(guī)劃研討課的構(gòu)建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2011(12):111-113.
[5]鄧康橋,高小涵,范洪梅. 中美網(wǎng)絡公開課運營模式比較研究——基于麻省理工學院網(wǎng)絡公開課與網(wǎng)易公開課的案例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13(10):25-30.
[6]劉崇,郝赤彪,薛濱夏. 德國城市規(guī)劃研討課的構(gòu)建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規(guī)劃師,2011(12):111-113.
[7]劉崇,郝赤彪,薛濱夏. 德國城市規(guī)劃研討課的構(gòu)建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 規(guī)劃師,2011(12):111-113.
[8]劉芳娥,張麗萍,于軍. 開設基礎醫(yī)學概論自修課程的實踐與思考[J].中華醫(yī)學教育雜志,2012(3):355-358.
[9]劉克勤. 發(fā)展核心能力 關注學生“生長”——杜威與毛澤東教育改革思想比較[J]. 麗水學院學報,2007(3):50-53.
[10]瞿靜,吳楚. 關于園林專業(yè)學生自修的探討[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83-85.
[11]賀海濤,朵進英. 國外外語自主性學習與大學英語教學[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4(1):58-60.
[12]賀海濤,朵進英. 國外外語自主性學習與大學英語教學[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4(1):58-60.
[13]瞿章華,郭正. 本科生自修課程的教學實踐與體會[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4(3):73-74.
[14]嚴珍珍,田明. 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與教學實踐[J]. 中國電力教育,2012(19):117-118.
[15]Boekaerts M. Self-regulated Learning: A New Concept Embraced by Researchers,Policy Makers,Eeducators,Teachers and Students[J].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1997(2):161-186.
[16]Vighnarajah,Su L W,Bakar K A.Qualitative Findings of Students’ Perception on Practice of Self -regulated Strategies in Online Community Discussion[J]. Computers & Education,2009(1):94-103.
[17]Barnardbrak L, Lan W Y,Paton V O. Profiles i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in the Online Learning Environment [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search in Open and Distance Learning,2010(1):61-77.
[18]辛連學. 談“自修課”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yǎng)成中的應用性研究[J]. 黑龍江農(nóng)業(yè)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1):51-52.
[19]嚴珍珍,田明. 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與教學實踐[J]. 中國電力教育,2012(19):117-118.
[20]瞿章華,郭正. 本科生自修課程的教學實踐與體會[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4(3):73-74.
(責任編輯:胡志剛)
An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Undergraduates’Self-study Courses
WEN Yuan-lan,LIAO Ying,TANG Guo-jian,LI Jian,HUANG Ni
(CollegeofAerospacescienceandEngineering,NationalUniversityofDefenseTechnology,Changsha410073,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Self-Study Courses are put into effect in many universitie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blem of undergraduates’self-study courses are analyzed. Then some research is carried out to reform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self-study courses,the content and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xamination system. The process of the students’self-learning is observed. Finally,som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self-study courses is refined.
Key words:undergraduates;self-study courses;the reform of the teaching method;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8874 (2016) 01-0111-04
收稿日期:2015-07-08基金項目:國防科技大學教育學研究課題(U2013002)
作者簡介:文援蘭(1965-),男,湖南醴陵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航天科學與工程學院副研究員,博士,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航天器軌道動力學和衛(wèi)星導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