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沈陽市蘇家屯區(qū)佟溝九年一貫制學校 韓淑英
《品德與生活》課程目標指出“教師要善于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發(fā)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yǎng)”。因此,品德與生活課必須真正讓學生“動”起來,接受“活”的教育,閃爍“活” 的思維,在“動”中深入感受體驗,在“動”中獲得真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和個性,科學運用引“動”策略,努力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形成道德行為。那么我們該怎樣來利用好這個活動舞臺,讓兒童在展現(xiàn)自我中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呢?
“活動化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行為應發(fā)生變化,必須將《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核心“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遷移到教學中。要打破教師萬能、唯我獨尊的觀念。容納不同意見,尊重并強調學生的個性,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突出地表現(xiàn)出活動的特點。學生的學體現(xiàn)為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活動,并在活動中獲取直接經(jīng)驗和綜合信息,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
教學活動目標是教師教學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jù)。布魯姆說:“有效的教學始于知道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么?!?/p>
首先,目標要有針對性。有成效的活動應有意識、有目的,設計活動化的思品教學目標必須正確了解學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真實內心以及行為表現(xiàn),從而使教學目標更現(xiàn)實,更有針對性,提高達成度。
其次,目標要有發(fā)展性。即活動目標的提出應落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為了使教學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至少應該確定兒童兩種發(fā)展水平:一種是已經(jīng)達到的發(fā)展水平,另一種是可能完成的發(fā)展水平,它表現(xiàn)為“兒童還不能獨立地解決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摹仿,卻能夠解決這些任務?!?/p>
品德教學從最終目標上說,是指導學生的實際生活,解決兒童在生活中面臨的問題,提升兒童的生活能力,提高兒童的生活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設計一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能指導生活的活動,以引導學生將課程學習所得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改進、提高、發(fā)展自己的生活。在活動中實踐生活,在生活中參與活動,發(fā)展了能力,鍛煉了意志,大大提升了學生的生活能力。
在品德與生活的實際教學中討論是最常用的兒童學習、交流的活動,它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隨機的,也可以是專門安排的,這主要依所教學的內容和取向而展開形式不同的討論和分析活動。這樣,通過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一系列討論,學生不但很容易的弄清了任性的危害,更重要的是這種活動方式促進了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使學生有機會運用多種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培養(yǎng)合作意識,鍛煉表達能力。
1.激疑導思,促學生腦“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钡湍昙墝W生學習往往從問題開始,課程標準也要求“動腦筋、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力圖通過再現(xiàn)豐富的、生動的、形象的生活事例或生活問題,精心設計問題,制造懸念,竭力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促使學生產(chǎn)生探索的需要,有了這個需要才能萌發(fā)內心的沖動,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愿望。
2.組織比賽,激學生動“手”
從《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特點來看,還是從兒童這一角度去談這門課的教學都是如此。有些知識教師講解、演示多次卻不如讓學生親自做一次,理解得更透徹、記憶得更牢固。即“在做中學”“在做中思考”“在做中領悟”。
3.在游戲活動中激起學生興趣
我們在教學中要激發(fā)兒童的興趣并引導兒童自覺成長,引導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游戲活動既帶有“玩”的色彩而又與學習內容配合,對于我們低年級的兒童來說是有效的學習方式。
4.在欣賞活動中陶冶學生情操
欣賞活動是以兒童的體驗、感受為主要學習方式來獲得直接經(jīng)驗,并逐步學會樂于探究、熱愛生活,學會欣賞自己或同伴所取得的進步。
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多樣、富有變化發(fā)展的活動環(huán)境,讓孩子們在活動中得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行為習慣的整體建構。教師雖然通過課堂上的40分鐘的教學幫助學生明確了生活中的正確做法,但“活動的結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結束”,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能力的發(fā)展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離不開反復的實踐。只有讓學習活動和實踐活動互動起來,讓學生用課堂上得到的“道德認知技能、方法過程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去實踐、去深入體驗,才能真正強化和鞏固所學的東西。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綜合、動態(tài)地對兒童及其活動進行支持、合作與引導;要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強化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創(chuàng)造。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過的一句話“如果真正的、廣闊的生活沖進教室的門而來到課堂上,教室的天地就開闊了”,思想品德教育活動化正是能使“教室的天地”開闊些,再開闊些,那我們也就真正是做到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保ㄌ招兄Z),也就能培養(yǎng)出21世紀的合格人才來。